卫星通信第10章v3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0498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星通信第10章v3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卫星通信第10章v3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卫星通信第10章v3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卫星通信第10章v3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卫星通信第10章v3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星通信第10章v3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通信第10章v3概要(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章 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10.1 卫星导航技术概述 10.2 卫星导航技术基础 10.3 低轨卫星定位系统 10.4 双静止卫星导航系统 10.5 GPS导航系统 10.6 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2,10.1 卫星导航技术概述,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Transit(子午仪)系统 1960s,美国 基于多普勒技术和LEO卫星 海军潜艇定位,后转民用 开创卫星导航的历史 定位时间长,精度低 无法定位运动物体,3,卫星导航技术概述 (续),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历史(续) 第二代,GPS系统 1973,美国国防部NAVSTAR/GPS系统 采用伪测距技术代替多普勒技术 中高轨道卫星代替L

2、EO 原子钟作为时间基准载波相位测距技术 三阶段建设,1993年正式运行 具有全能、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的导航、定位和定时能力,4,卫星导航技术概述 (续),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服务 定位 SPS 标准定位服务,民用,精度14米 PPS 精确定位服务,军用和特许用户 导航 授时 通信,5,卫星导航技术概述 (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NAVSTAR/GPS Galileo(欧洲) GLONASS(俄罗斯)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GEO) LOCSTAR (欧洲) GEOSTAR(美国) OmniTRACS(美国) “北斗”(中国),6,10.2 卫星导航技术基础,坐标系和时间体系 坐标系 地球坐标

3、系 惯性坐标系 协议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 天球坐标系,7,卫星导航技术基础(续),坐标系和时间体系 时间体系: 世界时 原子时 协调时 GPS时,8,卫星导航技术基础(续),定位一般原理 测距定位 测速定位 测角定位,9,10.2.1 坐标系和时间体系,地球固定坐标系与惯性坐标系,10,坐标系和时间体系 (续),地球固定坐标系 坐标轴随地球的自传而移动 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感觉一致 适用于描述被定位物体坐标和相对地球的运动状态 惯性坐标系 空间的位置和指向固定 适用于描述各种空间飞行器的运动状态 观察星座确定坐标系,11,10.2.1.1 协议地球坐标系,概念:地球的极移 由于地球不是刚体,瞬时自

4、传轴在地球体内的位置不固定,地极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随时间不断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极移。 移动周期与振幅 0.1/年 0.2/432天,12,协议地球坐标系,协议地球坐标系 CIO: 国际协议原点 CTP:协议地球坐标系 国际时间局(BIH)定期发布极移数据 WGS84 坐标系(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 美国国防部制图局建立并公布 GPS星历参考系和GPS导航坐标系,13,大地水准椭球、基准椭球,地球不是理想球体,圆球代替地球误差大 大地水准面是一假想海面 无潮汐、无温差、无风、无盐 海面分布由地球重力场决定 海水分布面是地球重力场的等位面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一不很规则的球面,近似椭球 不同

5、的近似椭球,14,10.2.1.2 大地水准椭球、基准椭球,WGS-84 基准椭球参数,15,基准椭球下的地理坐标,(a),(b),地理坐标与地心固定坐标系坐标的计算,16,基准椭球下地理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的关系1地理坐标变换到直角坐标,以WGS-84椭球为基准,地球上任一点的地理坐标,即(,H),可以以下式变换到WGS-84三维直角坐标 (X, Y, Z ): X = ( N + H ) cos cos Y = ( N + H ) cos sin Z = N (1 - e2 ) + H sin 式中,17,由直角坐标(X, Y, Z ) 变换到地理坐标的逆变换式为:,基准椭球下地理坐标与空间

6、直角坐标的关系2直角坐标变换到地理坐标,第二式中,右端的N是纬度的函数,因此,需要迭代求解纬度,直至收敛,然后由第三式求解大地高H。,18,10.2.1.3 天球与天球坐标系,概念 天球 天球赤道 黄道 春分点、秋分点 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天球球面坐标系 天球坐标系与惯性坐标系的关系:天球坐标系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惯性坐标系,19,10.2.1.4 时间体系,世界时(UT):从午夜起算的英国格林尼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 原子时(AT):国际时间局目前以大约100台位于世界各地的原子钟的读数,分别以不同的权值作平均,获得综合的时间基准,称为国际原子时。 协调时(UTC):时间播发中把原子时的秒长和

7、世界时的时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时间 ,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的秒长,采用整数调秒的方法使协调时与世界时之差保持在0.9s之内。,20,时间体系 (续),GPS时(GPST):与国际原子时保持有19s的常数差,并在GPS标准历元1980年1月6日零时与UTC保持一致。GPS时间在0604 800 s之间变化。主要作为GPS卫星轨道确定的精密参考。,21,10.2.2 卫星定位的一般原理,卫星定位是导航台定位 卫星位置由卫星的轨道参量和星历确定 导航台是导航系统的基准点 卫星定位的一般步骤 已知卫星在某指定坐标系的坐标 测得用户相对于卫星的位置 计算用户在指定坐标系中的坐标,22,卫星定位的一般原理 (续

8、),卫星导航的必要条件: 卫星的位置 用户相对于卫星的某种观测量,23,卫星定位的一般原理(续),根据观测量的不同,定位方法分为 测距定位 测速定位 测角定位等,24,卫星定位的一般原理(续),观测量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距离差 距离和 频率 频率差 相位等,25,卫星定位的一般原理(续),距离测量方法 测时延,转换为距离 测相位差和相位周数,转换为距离 距离差 同上 频移积分 测速度 测多普勒频移,26,卫星定位的一般原理(续),卫星导航系统分类 低轨道卫星导航系统 双静止轨道卫星导航系统 中高轨道卫星导航系统 用户定位方式分类 有源状态:用户主动发射信号 无源状态:用户只接收信号 用户数量不受

9、限制 终端隐蔽工作 目前普遍采用,27,卫星定位的几何原理,定位参量与位置面,28,定位的原理,几何原理:球面交汇定位、双曲面交汇定位 代数原理: 建立对应于观测量的定位方程 将方程线型化 利用数值算法解方程 方程数量与卫星数量的关系 由于实际观测量存在误差,因此一般说来观测量越多,定位结果越准确。则卫星数量越多,观测值越多,定位结果越准确。,29,10.3 低轨卫星定位系统,低轨卫星的特点 信号强度高 定位基准信号容易获得 需要较多卫星才能实现多重覆盖 卫星运动速度快,信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 低轨卫星定位系统 原理:利用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实现测速,进而实现双曲线交汇定位 典型系统:子午仪系统、

10、搜索救援卫星系统,30,10.3.1 子午仪系统,子午仪系统结构 定位卫星 有效载荷:星历接收和存储设备、高稳定度的频率源 地面站组 用户设备 工作方式:无源被动定位,测量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子午仪系统的工作原理 积分多普勒定位,31,10.3.2 积分多普勒定位技术,多普勒频移与用户速度的关系,32,积分多普勒定位技术(续2),基于多普勒积分观测量的定位观测方程,33,基于多普勒积分观测量的 定位观测方程,考虑到接收机的本振频率不等于卫星发射频率,上述等式可稍作修改,经整理可得以积分多普勒测量值为观测量的定位观测方程:,式中,r(,)是以用户经纬度的函数形式表示的用户与卫星之间的距离,该式假定

11、用户的高度为已知值,34,定位观测方程的求解 利用泰勒级数将上述观测方程近似线性化,并假定一个初始位置 利用最小二乘算法求解近似解,该解为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移量 将偏移量加上初始位置作为新的假定位置,代入原方程,求出相对于假定位置的新的偏移量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前后两次迭代之间的偏移量解足够小,基于多普勒积分观测量的 定位观测方程 (续),35,星历误差 频率源漂移误差 多普勒计数及频移跟踪误差 用户运动速度产生的误差 影响子午仪系统定位使用的主要原因,主要误差因素,36,10.4 双静止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双静止卫星导航系统的原因 区域定位 投资省 有利于多种服务的实现 特点:主动式有源定位,3

12、7,系统结构,空间段: 23颗静止卫星,主要载荷为透明转发器。其中一颗卫星上配置两套转发器,另一颗配置一套转发器 地面站 地面中心(主控站和计算中心)、测轨站、测高站、校准站等。完成测距信号发送、集中式位置解算。地面中心的坐标已知 用户终端 测距请求的发送、测距信号的转发,位置结果的显示,38,系统工作原理工作过程,1)地面中心对其中一颗卫星连续发射含有测距码、地址电文、时间码的询问脉冲束或询问信号; 2)询问信号经卫星变频、放大,转发到测站; 3)测站接收询问信号,并注入必要信息,再变频、放大,向二颗卫星发射电文作为应答信号; 4)二颗卫星收到应答电文,并再把它们变频、放大,转发到地面中心站

13、; 5)地面中心站处理接收到的应答电文,得到测站坐标或交换电报信息; 6)中心站再经卫星把处理后的信息送给测站(用户),测站(用户)收到所需信息显示或输出。,39,系统工作原理,系统模型和导航定位方程 球面交汇定位,导航观测方程:,由前述工作过程可知,观测量D为距离和。 特点: 由于只有两颗卫星可用,为确定三维坐标,需要知道大地高,40,主要误差因素,卫星和地面中心的位置误差; 电波传播误差,包括电波在大气中传播产生的误差及设备延时误差; 测量误差,包括距离测量误差、高程误差、钟误差等。距离测量误差主要取决于伪码锁定环路的跟踪误差。高度误差主要取决于数字地图的精度或测高仪器的精度; 定位滞后误

14、差。,41,10.5 GPS导航系统,10.5.1 系统结构 空间段: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份卫星组成特定星座,高度20200km(截至2006年7月工作卫星总数已达29颗),有效载荷包括原子钟和导航电文存储器等,42,10.5.1 GPS导航系统结构,43,GPS导航系统结构 (续),地面站 包括主控站(1)、监测站(5)、注入站(3)。监控卫星运行情况,产生准确星历数据及钟差、状态、大气传播改正等参数,形成并注入导航电文 。 上行注入每天12次,每次注入14天星历,以提高可靠性,44,GPS导航系统结构 (续),用户终端 无源被动定位:接收导航电文,完成导航参量的测量和定位解算任务,并可

15、加以显示 类型: 使用环境:低动态型、高动态型; 信号种类:测量型、授时型、导航型和姿态测量型 ; 精度:单频粗码(C/A码)和双频精码型 载体:机载、弹载、星载、舰载、车载、手持,45,10.5.2 系统工作原理 测距信号结构,基本定位原理伪随机码测距 信号结构:,46,10.5.3 测距信号结构,C/A码 粗测距码,GOLD码 码率1.023Mbps,周期1ms P码 精测距码,级联码 码率10.23Mbps ,码长为2.351014 bit ,周期7天(截断码周期) P码由于精度高,实际被限制使用,具体限制方法是加密,形成Y码(AS政策),47,10.5.4 基本定位方法和数学模型 按观

16、测量划分,1.伪随机码测距定位 观测量的获取:扩频伪随机信号滑动相关,伪距定位观测方程:,式中:, 卫星发射信号时的理想GPS时刻; 接收机收到该卫星信号时的理想GPS时刻; 卫星发射信号时的卫星钟时刻; 接收机收到该卫星信号时的接收机钟时刻; tus 通过测量得到的由卫星到接收机的信号传播时间; ts 卫星钟相对理想GPS时钟的钟差; tu 接收机钟相对于理想GPS时钟的钟差 电离层附加延时,以用户位置坐标形式表示为:,49,2. 载波相位观测量定位 优点:波长短,定位精确 缺点:存在相位模糊度,算法复杂,载波相位测量定位的观测方程,式中:, 波长 N01 初始相位整周模糊度 N(tj-t0)相位整周测量值 (tj)分数测量值 D 星地几何距离 ts卫星钟差 tu用户钟差 电离层附加延时,51,整周相位模糊度的求解方法 伪距法 模糊函数法 双频P码伪距法 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