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基础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0319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共振成像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磁共振成像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磁共振成像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磁共振成像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磁共振成像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磁共振成像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共振成像基础(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基础部分,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磁共振室 杨景震,1,主要内容,医学影像学概况及磁共振技术的发展 简要介绍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及概念 磁共振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的主要优点及限度 如何阅读磁共振图像 影像学检查常见名词概念,医学影像学的形成,1895年Rentgen发现X线,形成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20世纪50年代出现超声(ultrasonography,USG)检查 20世纪60年代出现核素(-scintigraphy) 扫描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x-ray computed tomo

2、graphy,CT)检查 20世纪80年代出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20世纪80年代出现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20世纪90年代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1世纪初出现CT-PET,X线源 体外放射源(核素) 声能 磁场 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医学影像学各种技术涉及:,当今的医学影像学内容包括: 传统X线诊断学 透视 照相 (普通摄影、体

3、层摄影) 造影 计算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CR) 数字X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DR) X线CT (computed Tomography, 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超声成像(Ultrasonic Imaging),发射型计算断(体)层摄影(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断(体)层摄影(PositronEmission compute

4、d Tomography, PET )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断(体)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21世纪最前沿课题 技术: PET或PET-CT、MR、CT、光学成像(生物发光、荧光) 信息放射学系统(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影像科管理、

5、quality control,QC、quality assurance,QA.,全新的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 影像诊断学:X线、CT、DSA、MRI、US、 ECT等。 影像介入性治疗学:DSA、超声、CT、MR等。 信息放射学:影像学工作管理、质控;影像 的传输与存储(PACS)存储、 传输、远程会诊(远程放射学 teleradiology),1946 发现磁共振现象 Bloch Purcell 1971 发现肿瘤的T1、T2时间长 Damadian 1973 做出两个充水试管MR图像 Lauterbur 1974 活鼠的MR图像 Lauterbur等 1976 人体胸部的MR图

6、像 Damadian 1977 初期的全身MR图像 Mallard 1980 磁共振装置商品化 2003 诺贝尔奖金 Lauterbur Mansfierd,时间,发生事件,作者或公司,磁共振发展史,MR成像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80年代初:初步认识、逐步完善成熟阶段。 80年代初90年代初:广泛应用,但仅限于T1T2层面成像。 注重于解剖结构及形态的变化。 90年代初9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检查时间缩短、随着 快速或超快速成像技术的应用,扩散加权、灌注加权、MRA、 水成像、功能成像等技术用于研究功能与活动机制。 90年代末21世纪至今天:上述技术不断成熟的同时,进入 磁

7、共振分子影像学阶段。,MR成像基本原理,实现人体磁共振成像的条件:,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作为磁共振中的靶子,它是人体内最多的物质。H核只含一个质子不含中子,最不稳定,最易受外加磁场的影响而发生磁共振现象 有一个稳定的静磁场(磁体):常导型、永磁型、超导型。0.153.0T 梯度场和射频场:前者用于空间编码和选层,后者施加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之形成磁共振现象 信号接收装置:各种线圈 计算机系统:完成信号采集、传输、图像重建、后处理等,磁共振成像的过程:,H核子自然状态:磁矩和角动量互相抵消,人体不显磁性 外加磁场中H核子状态:人体处于轻度磁化状态,在顺逆主磁场方向的两种排列方式中,顺向者多,磁矢

8、量经正负方向相互抵消后,保留7百万的H核子用于MR信号接收,这些顺向排列(低能态)形成的磁矢量联合形成总磁矩M 施加射频(RF)脉冲后H核子状态:静磁场(B0)内的H核子的总磁化矢量与B0方向相同,当射频线圈对人体施加特定频率的RF脉冲,则H核子受到激励,由原来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形成了H核子的共振现象,人体内的H核子可看作是自旋状态下的小星球。 自然状态下, H核进动杂乱无章,磁性相互抵消,按照单一核子进动原理,质子群在静磁场中形成的宏观磁化矢量M,z,M,y,x,进入静磁场后,H核磁矩发生规律性排列(正负方向),正负方向的磁矢量相互抵消后,少数正向排列(低能态)的H核合成总磁化矢量M,即

9、为MR信号基础,Z,Z,Y,Y,X,B0,X,MZ,MXY,A:施加90度RF脉冲前的磁化矢量Mz B:施加90度RF脉冲后的磁化矢量 Mxy.并以Larmor频率横向施进 C:90度脉冲对磁化矢量的作用。即M以螺旋运动的形式倾倒到横向平面,A,B,C,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能量,B0,Z,Z,Z,Z,Z,Y,Y,Y,Y,Y,X,X,X,X,X,90度,(3)(5)该过程称弛豫(relaxation),即将能量(MR信号)释放出来。整个弛豫过程实际上是磁化矢量在横轴上缩短(横向或T2弛豫),和纵轴上延长(纵向或T1弛豫)。而人体各类组织均有特定T1、T2值,这些值之间的差异形成信号对比,(1)静磁

10、场中,(2)90度脉冲,(3)脉冲停止后,(4)停止后一定时间,(5)恢复到平衡状态,Z,Y,X,X,X,X,Y,Y,Y,Z,Z,Z,A,B,C,D,中断RF脉冲后,质子逐一从高能态(指向下),返回到低能态(指向上),直至恢复到原状态。,纵向弛豫(自旋晶格弛豫 spin-lattice relaxation),Z,Y,Z,Y,Z,Y,X,X,X,A,B,C,横向弛豫(自旋自旋弛豫 spin-spin relaxation ),中断RF脉冲后,质子不再被强制于同步状态(同相位),由于质子各自的不同频率,指向同一方向的质子散开(失去相位),致使横向磁化逐渐减小至零。,纵向弛豫或称自旋晶格弛豫 (T

11、1弛豫),横向弛豫或称自旋自旋弛豫 (T2弛豫), 人体进入磁场磁化施加射频脉冲、H核磁矩发生90。偏转,产 生能量射频脉冲停止、弛豫过程开始,释放所产生的能量(形成MR信 号)信号接收系统计算机系统 在弛豫过程中,涉及到2个时间常数:纵向弛豫时间常数T1;横向弛 豫时间常数T2 加权(weighted )的概念:MR成像过程中,T1、T2弛豫二者同时存在, 只是在某一时间内所占的比重不同。如果选择突出纵向(T1)弛豫特征的 扫描参数(脉冲重复时间和回波时间,以毫秒计)用来采集图像,即可得 到以 T1弛豫为主的图像,当然其中仍有少量T2弛豫成分,因是以T1 弛豫 为主,故称为T1加权像(wei

12、ghted Imaging WI)。如果选择突出横向 (T2)弛豫特征的扫描参数采集图像 加权或称权重,有侧重、为主的意思 因为人体各种组织如肌肉、脂肪、体液等,各自都具有不同的T1和T2弛豫 时间值,所以形成的信号强度各异,因此可得到黑白不同灰度的图像,磁共振常规检查图像的特点,层面成像、成像参数多、任意多方位直接成像、血管流空效应,人 体 不 同 组 织 的 MR 信 号 特 点,黑白灰度对比:X光片、CT均以密度高低为特征 MR图象是以信号高低/强弱为特征 水: 长T1(黑)、长T2(白) 骨皮质、完全性的钙化:黑(无信号) 脂肪:短T1(白)、短T2(暗灰) 血流:常规扫描为流空(黑)

13、 肌肉:长T1(黑)、短T2(黑) 大多数肿瘤:长T1、长T2 黑色素瘤:短T1、短T2,磁 共 振 成像 检 查 方 法,MR检查方法,普通检查:采用不同脉冲序列、不同方位,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包括脂肪或水抑制),FS,FLAIR(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抑制水的重度T2加权像,也称黑水技术。即抑制自由水,如脑脊液,对邻近脑脊液病变的显示更有利,增强检查: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进行扫描,用于鉴别诊断等。MR所用造影剂与CT的造影剂不同,除不是碘剂不存在过敏之外,其作用的原理也不同,MR造影剂 (顺磁性物质)是改变病变部位磁环境,缩短H质子的T1、T

14、2弛豫 (但T2的缩短不如T1明显) 造影剂入血行病变组织间隙 与病变组织大分子结合T1驰豫接近脂肪或Larmor频率T1缩短强化(白),(称间接增强) 影响因素:病变区的血流;灌注;血脑屏障。与血液内的药浓度不绝对成正比,达一定浓度后不起作用,直接提高 病变区X线衰减值 (称直接增强),CT造影剂 (碘制剂),血管丰富程度 血流灌注如何 血液内碘浓度高低 血脑屏障完整与否,特殊检查:, 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利用流动的血液进行血流的直接成像 可用于动脉或静脉的检查,若同时使用造影剂,称增强血管成像(CE-MRA) 血管成像用于血管畸形

15、、动脉瘤、血管狭窄或闭塞。但目前仍不能代替DSA 特点:简便、无创伤, 水成像,胆道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 不使用造影剂,利用胆汁(水)进行成像。用于胆道梗阻检查,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 不使用造影剂,利用尿液进行成像,硬膜囊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MRM 不使用造影剂,利用脑脊液进行成像,内耳膜迷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Labyrinthography) MRL 不使用造影剂利用迷路内的淋巴液进行成像,结肠水成像:向结肠内注入水后,进行结肠人工 水造影。胃、小肠也同样可进行此项检查, 仿真内窥镜:同CT一样,利用计算机所作的图像的后处理技术之一, MRI三维重建, MR电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ine MR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