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植树节的习俗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739707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关于植树节的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年关于植树节的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年关于植树节的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关于植树节的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关于植树节的习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植树节的习俗 值此植树节来临之际说说植树节的习俗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植树这一问题的都有怎样的植树节习俗 战国时期的孟子曾经向梁惠王献策说五亩大的宅地如果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何愁没有衣服穿(孟子梁惠王上)司马迁说:“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史记货殖列传)最后一句话太史公说得很明白拥有很多树木的人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比 在古代有“居之一岁种之以穀;十岁树之以木”的谚语就是说如果你在某地仅住三两年种种粮食就可以了如果要长住那就要考虑种点树了当然这个树多是指经济林木如太史公所说的枣树、栗树、橘树等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2、第三引襄阳记载吴国丹阳太守李衡生前种柑橘树千余株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们家很穷但我种有千株柑橘树就像一千个木奴不吃你的喝你的穿你的却可以替你纳税补贴你用度后来李衡种的柑橘树长成了“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一直到东晋成帝咸康年间(335342年)其宅周围尚存所种之树的枯株 历史上许多王朝都特别重视植树唐代沿袭北齐和隋制王公以下皆有永业田什么是永业田呢即私有田(现代曾称“自留地”)免税但是按要求在永业田里必须种上一定数量的榆、枣、桑树或其他适宜的树木(新唐书食货一)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重申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的法令:“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太宗即位规定“两京、诸路许

3、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县补为农师”(宋史食货上一)这就是说不光是会种田的会种树的同样可以做农师足见朝廷对种树的重视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登基就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疋”(明史食货二)种桑树者四年之后再纳税如果不种就要接受“罚款”了 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或靠“惠农政策”引导、鼓励人民多植树一方面能够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在林木消费上不至匮乏老百姓也能从种树中得到实惠据贾思勰记载有些地方的人生儿育女了要给每个婴儿栽上二十株树当然这也是出于经济考虑等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树也成材了可以做车轮按一棵树可做三副车轮一副值

4、三疋绢计算二十棵树共值一百八十疋绢足够结婚的费用了(齐民要术卷5) 不过也有种树是为了绿化环境的西汉政府就曾规定:“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汉书食货志下)住宅周围要种树否则就视为不毛之地要受罚的这显然是为了美化居住环境至于种么树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是柳树也可以是其他的树种 历史上也有人种树是出于其他目的元末有个叫陈灌的人看到世道变了、社会乱了他却什么也不做偏偏植树造林乡里的人多不理解十余年之后盗贼蜂起陈灌率乡亲藏在他种的林子里俗云“穷寇莫追遇林莫入”因为盗贼不敢进入他种的林子全乡人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全(明史循吏) 从陈灌事迹中我们可以知道植树造林不仅可以致富、改善环境还可以御敌呀!陈灌后仕明为知府多有惠政洪武四年病死 ont-kerning:0.0000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