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 神经系统部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739069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体解剖 神经系统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正常人体解剖 神经系统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正常人体解剖 神经系统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正常人体解剖 神经系统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正常人体解剖 神经系统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解剖 神经系统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解剖 神经系统部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神经系第一节 概述神经系统的功能1调整和控制(1)调节和控制人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2)调整和控制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2具有高级语言思维能力神经系统的区分1按位置和功能区分中枢神经脑,脊髓。周围神经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2按分布对象区分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3按功能区分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以上区分方法可以交叉组合成:躯体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内脏感觉神经。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1神经细胞(神经元)(1)神经细胞的构造胞体:细胞膜、细胞质(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细胞核

2、。突起:树突较短,一条或多条。轴突较长,只有一条。(2)神经元的分类按突起的多少分假单极神经元:位于周围神经(脊神经节、脑神经节)。双极神经元:位于周围神经(视网膜、嗅黏膜、前庭蜗器的神经节)。多极神经元:位于中枢神经。按功能分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多极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多极神经元。(3)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即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主要由轴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4)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联系的接触点。2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间质或支持细胞,细胞较小,数量多,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对神经细胞具有支持、营养、保护、

3、修复和调节的功能。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反射的形态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灰质和白质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细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地方,色灰暗。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地方,色苍白。2皮质和髓质皮质:大脑、小脑表层的灰质。髓质:大脑、小脑内部的白质。3神经核和神经节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块(灰质)。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块。4纤维束和神经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

4、神经纤维集合成的集束。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成年人一般平L1椎下缘,新生儿平L3椎。脊髓的外形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脊髓节段与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1个脊髓节段(共31个脊髓节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三)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通过上、下行纤维束传导神经冲动。反射功能1躯体反射按感受器部位的深浅又分浅反射和深反射。浅反射刺激皮肤、黏膜引起骨骼肌动作的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深反射刺激肌、腱引起骨骼肌动作的反射(如膝跳反射)。2内脏反射主要形态学基础是脊髓的交感、副交感

5、神经的低级中枢。二、脊神经脊神经的组成、数目和纤维成分脊神经的组成:每对脊神经均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组成。脊神经的数目:共31对。脊神经的性质:混合性(前根是运动性的,后根是感觉性的)。(一)后支呈节段性,分布在枕、项、背、腰、臀部皮肤及脊柱两侧深部肌肉;主要有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和臀内侧皮神经。(二)前支多交织成神经丛:颈丛、臂丛、腰丛、骶丛(胸神经前支仍保持节段性)。1颈丛组成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颈丛的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2臂丛组成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位置由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

6、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主要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等。4腰丛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下半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上半部分(T12L4)。位置腰大肌上部的深面。分支与分布(1)髂腹下神经腹股沟韧带上方附近的皮肤和腹壁肌。(2)髂腹股沟神经腹股沟韧带上方附近的皮肤和腹壁肌,皮支还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3)股外侧皮神经大腿外侧面皮肤。(4)闭孔神经大腿内收肌群,大腿内侧面皮肤。(5)股神经走行腰大肌与髂肌之间腹股沟韧带深面股三角。分支与分布肌支大腿前群肌。皮支大腿前面的皮肤和隐神经分布区域。损伤:股四头肌瘫痪(不能伸小腿),膝跳反射消失;皮支分布

7、区感觉障碍。隐神经是股神经最长的皮支,与大隐静脉伴行,分布到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肤。5骶丛组成L4以下的脊神经前支(L4的下半部分,L5和全部骶、尾神经)。位置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分支: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走行:梨状肌下孔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肠窝会阴。分支:肛神经、会阴神经、阴茎背神经(阴蒂背神经)。分布: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的肌和皮肤(回忆、比较阴部内动脉)。坐骨神经来源:L5S3,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干的走行:梨状肌下孔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大腿后群肌深面腘窝上角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干的体表投影: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的中点稍内侧到股骨内、外侧髁之间

8、的中点。三、脊髓的节段性支配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以胸神经前支在躯干的分布为例):T2胸骨角平面T4乳头平面T6剑突平面T8剑突与脐之间T(10)脐平面T(12)脐与耻骨联合之间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一、脑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六个部分:端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通常将后三者称为脑干。(一)脑干脑干的位置位于颅后窝的斜坡上,下端在枕骨大孔处连脊髓,上端连间脑。脑干的分部延髓、脑桥、中脑。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根:后四对,即、。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根:、。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根:、(滑车神经是唯一从脑干背面发出的脑神经)。脑干的内部结构与脊髓内部结构的明显不同之处:脊髓灰质是连贯的(前柱、侧柱、后

9、柱);脑干灰质是断续的(被白质分割成灰质团块,即神经核)。1脑干的神经核(1)脑神经核(2)非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是指与十二对脑神经无直接关系的脑于内的灰质团块(神经核)。薄束核、楔束核位置:延髓背侧面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内。性质: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传导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的中继性核团。红核、黑质:位于中脑,是锥体外系的重要核团。中缝核、下橄榄核(略)2脑干的纤维束(1)锥体束来源:发自大脑皮质运动区。功能:支配全身骨骼肌的运动。(2)内侧丘系来源:发自薄束核、楔束核(接受脊髓薄束、楔束传来的神经冲动)。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深感觉)、精细触觉。(3)脊髓丘系

10、(脊髓丘脑束)来源:脊髓后角的躯体感觉核。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触、压觉(浅感觉)。(4)三叉丘系来源: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的路径未清)。功能:传导对侧头、面部的浅感觉。脑干的功能传导功能:通过上、下行传导束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反射功能:通过脑干内神经核团和网状结构完成的角膜反射、呼吸反射等。脑干网状结构的一般概念位置与结构:在脑干中央区,神经纤维交织成网,其中散在有神经细胞或核团。纤维联系:接受来自各种感觉传导束的信息,传出纤维可联系中枢各级水平,联系广泛。功能:是中枢神经内重要的整合机构,参与躯体、内脏及觉醒等多种功能活动。(二)小脑位置和外形位置:颅

11、后窝内,大脑半球枕叶的下方,脑桥与延髓的后方。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骨骼肌的运动。小脑损伤可出现站立不稳、走路抬腿过高、共济失调等表现。(三)间脑位置中脑的前上方,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主要分部主要有背侧丘脑、后丘脑、下丘脑等。背侧丘脑的位置和主要结构位置:背侧丘脑位于间脑的背侧,又称丘脑。主要结构:丘脑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内有“Y”形内髓板,将丘脑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外侧核群中的腹后核,是躯体感觉传导路的中继站。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及一般功能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后侧的外下方。一般功能:内侧膝状体接受听觉纤维,是听觉中枢的中继站。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纤维,是视

12、觉中枢的中继站。下丘脑的位置、形态及其主要核团位置: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底和侧壁下份)。形态和主要核团:外观结构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内部结构视上核、室旁核等核团,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四)端脑主要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左、右半球之间为大脑纵裂。大脑半球的外形三面: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三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这是三条主要的沟,还有其他的沟)。五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结构(沟、回)1上外侧面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颞叶:颞上沟、颞上回、颞横回。2内侧面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扣带沟、扣带回、海马旁回、钩。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钩。3下面嗅球、嗅束、嗅三角。大脑半球的重要皮质中枢1躯体运动中枢位置: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功能: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特点:对侧支配(对大多数的头、面部肌肉是双侧支配);“倒置人形,头部正位”(指管理区域的投影关系);所占代表区的大小与功能的精细程度相关。2躯体感觉中枢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功能:管理全身的躯体感觉。特点:与躯体运动中枢的三个特点相似。3视觉中枢位置:距状沟上、下的皮质(枕叶内侧面)。功能: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