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临床骨伤中医针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739050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临床骨伤中医针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临床骨伤中医针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临床骨伤中医针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临床骨伤中医针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临床骨伤中医针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临床骨伤中医针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临床骨伤中医针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诊断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分:8学分总 学 时:128 理论学时:110 实验学时:181、 考试目的本考试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中西医临床、中医临床、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诊断学基础课程考试,旨在认定其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临床医学的诊断的观念,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学习效果评价提供依据。2、 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坚持课程标准,体现培养目标,确保试题质量,维护考试信誉。体现诊断学基础学习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学可以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师在救治急、危、重病人方面奠定良好基础,并且为从事其他专业临床医师拓宽知识面。基本原则:1、考试标准把握的

2、准确性:即认知层次与考核目标一致;以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或独立院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诊断学基础课程考试水平为标准。2、试卷结构合理性:确保试卷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合理分布在试卷中的比例,试题难度排列及分布合理。3、试题内容的科学性:试题内容和参考答案没有科学性的错误;没有学术上争议的问题。在适当时,鼓励学生多元化或有创新的作答。4、建议其中基本知识占8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10%左右,较难题目占10%左右。三、考试内容第一篇 常见症状第一节 发热 1发热的概念。2发热的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2)非致热源性发热。3发热的病因及分类:(1)感染性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4发热的临床

3、表现、热型及临床意义:(1)发热的分度。(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3)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的热型特点及临床意义。5发热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考点:1掌握发热的病因、热型、问诊要点。2熟悉发热的临床表现及检查要点。第二节 疼痛疼痛的概念及分类,头痛的病因、问诊要点及检查要点,胸痛的病因、问诊要点及检查要点,急、慢性腹痛的原因、问诊要点及检查要点,急腹症的概念。考点:1掌握头痛、胸痛及腹痛的病因、问诊要点。2熟悉头痛、胸痛及腹痛的检查要点。 第三节 咯血咯血的概念,咯血的病因,咯血与呕血等的区别,咯血的问诊要点及检查要点。考点:1掌握咯血的病因,咯血与呕血

4、的区别。2熟悉咯血的问诊要点及检查要点。 第四节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型,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及检查要点。考点:1、掌握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2、熟悉呼吸困难的病因、问诊要点及检查要点。 第五节 呕血与黑便呕血与黑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及检查要点。考点:1掌握呕血与黑便的病因及问诊要点。2了解呕血与黑便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检查要点。第六节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及检查要点。考点:1掌握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2熟悉意识障碍的病因、概念及检查要点。第二篇 问诊问诊的重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系统回顾问诊提要。考点:1掌握问诊的

5、内容。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了解问诊的重要性。第三篇 体格检查检体诊断、体格检查、体征的概念。视诊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触诊的概念、意义、方法、适用范围。触诊注意事项。叩诊的概念、方法、适用范围。5 种叩诊音的产生机理、特点、出现部位。听诊的概念、分类、注意事项。嗅诊的概念、适用范围、常见异常气味和临床意义。考点: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 5 种体格检查法。掌握 5 种基本叩诊音的特征和出现部位。2了解视诊、触诊、听诊的注意事项,嗅诊的临床意义。第二章 一般检查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1、利用幻灯片、多媒体、CAI 课件理论讲解,提出回答,典型病例讨论。2、课间实习,病例示教,

6、实际病例讨论等。3、见习课观看体检光盘,教师示范讲解检查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练习正常检查方法。检查顺序为视、触、叩、听。考点:1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检查法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发育与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等的临床意义。二、教学内容测量体温的方法、应用范围、正常值、注意事项。脉搏的检查法、常见异常脉搏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呼吸的检查法。异常呼吸的临床意义。血压测定的方法、注意事项。正常血压数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发育及营养状态的确定,意识状态检查法,急性病容、慢性病容,甲亢面容、左房室瓣面容等的特点。被动体位、强迫体位、异常步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第二节 皮肤检查皮肤

7、颜色、湿度与出汗、弹性等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皮疹、紫癜、蜘蛛痣、水肿、皮下气肿、皮下结节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毛发分布异常、脱发、异常增多的临床意义。考点:1熟悉皮肤检查时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2了解皮肤检查的内容和方法。第三节 淋巴结检查表浅淋巴结的组群分布,正常浅表淋巴结的表现,检查方法、局部或全身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考点:1 掌握浅表淋巴结检查法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第三章 头部检查头发和头皮:1头发:发色,疏密度,脱发类型及特点。2头皮:颜色、头皮屑,有无癣、疖痈、外伤、血肿、瘢痕等。头颅:注意大小、外形及有无异常活动;头围测量;常见的头颅外形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颜面及其器官:1眼

8、:(1)眼的功能:视力、视野及色觉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2)外眼:眼睑、泪囊、结膜及眼球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3)眼前节:角膜、巩膜、虹膜及瞳孔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2耳:耳廓、外耳道、中耳、乳突及听力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3鼻:外形、鼻翼煽动、鼻中隔、鼻出血、鼻腔黏膜和分泌物、鼻窦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4口:口唇、口腔黏膜、牙齿、牙龈、舌、咽部及扁桃体、口腔气味、腮腺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考点:1掌握巩膜黄疸、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副鼻窦压痛、咽和扁桃体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2了解头部器官的其他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第四章 颈部检查

9、颈部外形、活动、颈项强直的检查法及其临床意义。颈动脉搏动、颈静脉、颈部血管杂音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甲状腺及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考点:1掌握甲状腺、气管位置、颈部静脉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2了解颈部外形及活动、颈动脉搏动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第五章 胸部检查第一节 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胸部的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解剖区域、肺和胸膜的界限、胸部体表分区及其意义。考点:1熟悉胸部骨骼标志、人工划定的垂直线及分区。第二节 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1胸壁: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正常胸廓外形及常见胸廓外形改变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3乳房:视诊、

10、触诊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状态的临床意义。考点:1掌握异常胸廓和脊柱畸形的类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2了解胸壁及乳房的检查方法、内容和异常的临床意义。第三节 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及深度,胸廓两侧呼吸运动。2触诊:呼吸运动、触觉语颤和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法、临床意义。3叩诊:胸部的叩诊方法,正常胸部叩诊音、肺上界、肺下界及其移动度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胸部病理性叩诊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4听诊:正常呼吸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及听诊部位。病理性呼吸音、啰音(干啰音、湿啰音及捻发音) 、胸膜摩擦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听觉语音的检查法、产生原理、减弱、增强、性质改变的临床意义。

11、5肺与胸膜常见病变(肺实变、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气胸)的体征。考点:1、掌握触觉语颤的检查法、产生机理,增强、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掌握胸部的叩诊方法、正常胸部叩诊音、病理性叩诊音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2、掌握 3 种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产生机理、特点及听诊部位,病理性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产生机理和临床意义。3、掌握干啰音、湿啰音、捻发音和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4、掌握听觉语音的检查法,产生机理及异常的临床意义。5、掌握肺与胸膜常见病变的体征。6、了解呼吸类型、频率、节律、深度及两侧呼吸运

12、动的正常情况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7、了解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8、了解肺上界、肺下界,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第四节 心脏血管检查1、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弱、范围及其变化,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2、心脏触诊:心前区搏动、震颤、震荡、心包磨擦感。3、心脏叩诊:叩诊方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心界各部组成,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心脏本身因素、心外因素) 。4、心脏听诊: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和内容。正常心率、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常见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 。正常第一、二、三心音。第一、二心音强度与性质的变化。心音分裂、收缩期及舒张期三音律。杂

13、音产生的机理及分析杂音时的注意点(部位、时期、性质、传导、强度及与体位、呼吸和运动的关系) 。各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区别。心包磨擦音。5、血管检查:手背浅层静脉充盈情况,肝颈静脉回流征,毛细血管搏动征,动脉音,枪击音,Duroziez 双重杂音,病理性动脉杂音。周围血管征。6、心脏常见疾病体征(左房室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心包积液及心功能不全) 。考点:1、掌握影响心尖搏动位置的生理和病理因素。2、掌握心尖搏动的强弱和范围的改变、心前区其他部位搏动的临床意义。3、掌握震颤的发生原理、检查方法和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4、掌握心脏叩诊法、正常心浊音界和

14、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5、掌握心脏听诊的方法、部位和顺序。6、掌握窦性心律不齐、早搏、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7、掌握正常心音(S1、S2、S3、S4)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第一与第二心音的鉴别。8、掌握舒张早期奔马律、左房室瓣开放拍击音的发生机理、特征和临床意义。9、掌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杂音的特征和临床意义,各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区别。10、掌握心包磨擦音的发生原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11、掌握心脏常见疾病的体征。12、熟悉心前区隆起与饱满的临床意义。熟悉正常人的心率,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的临床意义。熟悉心音增强、减弱和分裂的临床意义。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

15、义。13、了解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和强弱。了解震荡、心包磨擦感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14、了解收缩期三音律,舒张中、晚期奔马律,心包叩击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第六章 腹部检查1、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改变、静脉、脐的状态。疝、蠕动波、上腹部搏动。2、触诊:触诊方法的注意事项。腹部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肿块、液波震颤、肝胆、脾、肾、膀胱、胰腺的触诊。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脏、胃泡鼓音区、脾脏、肾脏、膀胱、腹水的叩诊,叩击痛。4、听诊:肠蠕动音,震水音,心血管音,搔弹音。5、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体征(急性腹膜炎、幽门梗阻、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 。考点:1、掌握腹部触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腹部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液波震颤的检查法和临床意义。掌握腹部肿块的触诊法和临床意义。2、掌握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脏的触诊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