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吸附化学分离工程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38319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吸附化学分离工程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7章吸附化学分离工程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7章吸附化学分离工程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7章吸附化学分离工程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7章吸附化学分离工程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吸附化学分离工程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吸附化学分离工程概要(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吸附 (Chapter7 Adsorption),分离工程 (Separation Engineering),2,7.4 吸附分离过程,7.1 概述,7.2 吸附平衡,7.3 吸附机理,3,1、掌握吸附分离过程原理、吸附平衡、吸附机理; 2、掌握固定床中溶质浓度分布曲线的绘制和透过曲 线的绘制; 3、学会从吸附等温线分析有利于吸附操作的条件; 4、理解几种吸附剂的特性; 5、了解吸附分离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4,1、吸附过程 流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多孔物质接触时, 流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传递并吸着于固体内、外 表面上,形成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过程,称为吸 附过程。 吸附质:被吸附

2、的流体 附附剂:多孔固体颗粒 吸附相:吸附剂内的流体相 吸余相:剩余的流体本体相,吸附达到平衡时,5,2、吸附分离过程原理 由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吸 附剂对不同吸附质的吸附能力也不同,因此当流体与 吸附剂接触时,吸附剂对流体中的某个或某些组分相 对其他组分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从而使吸附相和 吸余相的组分可被富集,实现物质的分离过程。,外表面吸附现象,6,一般吸附分离过程包括吸附和脱附(再生)两部分。 脱附的目的:()回收被吸附的有用物质; ()吸附剂的循环使用。,脱附现象,固体表面能产生吸附作用的根本原因: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的力场和液体表面一样也是不均衡的,因此,也有自

3、发降低表面能的倾向,但由于固体表面难于收缩,所以只能靠降低界面张力的方法来降低表面能。,7,3、吸附过程的分类 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 力、氢键或静电力。(范德华吸附) 特征:()吸附速度快,过程是可逆、放热的; ()T对吸附有利, T对脱附有利; ()吸附热较小,一般20kJ/mol左右。 化学吸附:吸附质与吸附剂间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活化吸附) 特征:()吸附速度慢,只形成单分子层且不可逆 ()吸附选择性强; () T有利于吸附; ()吸附热物理吸附热,一般8442kJ/mol,化学吸附在催化反应中应用较多,分离过程中应用极少,8,4、吸附过程的工业应用(P294表7

4、-1),9,4、吸附过程的工业应用(P294表7-1),10,4、吸附过程的工业应用(P294表7-1),11,4、吸附过程的工业应用(P294表7-1),12,4、吸附过程的工业应用(P294表7-1),13,一、吸附剂的主要特征:多孔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 二、对吸附剂的选择要求 (1)较高的选择性以达到一定的分离要求; (2)较大的吸附容量以减小用量; (3)较好的动力学及传递性质以实现快速吸附; (4)较高的化学及热稳定性,不溶或极难溶于待处理流 体,以保证吸附剂的数量和性质; (5)较高的硬度及机械强度以减小磨损和侵蚀; (6)较好的流动性以便于装卸; (7)较高的抗污染能力以延

5、长使用寿命; (8)较好的惰性以避免发生不期望的化学反应; (9)易再生; (10)价廉易得。,14,三、吸附剂的分类 、按与水的结合能力: 亲水性吸附剂和疏水性吸附剂 、按化学结构分无机吸附剂和有机吸附剂。 无机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硅藻土、分子筛等。 有机吸附剂:活性炭、炭化树脂、纤维素、大孔 树脂等。,几种工业上常用吸附剂,15,四、工业常用吸附剂 、活性炭:是一类碳质吸附剂的总称,品种很多。几乎所 有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制造活性炭的原料,如泥炭、褐煤、 烟煤、极性和弱极性有机物。 一般制作过程:将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600 左右(有时加添加剂),使其热分解,得到的残碳在800 以

6、上高温下与空气、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反应使其烧蚀,便生 成多孔的活性炭。 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可达12001600m2/g,孔结构复 杂,孔隙结构各异,具有强的吸附能力,分离效果好,价廉 易得。 缺点:由于活性炭生产原料和制备方法不同,因此吸附 性能的可重复性很难控制。另外活性炭色黑质轻,有时会造 成环境污染。,16,活性炭的结构示意图,17,活性炭纤维 由炭素纤维活化而制得的一种纤维状吸附剂,可做成毛毡状、纸片状、布料状、蜂巢状等。活性炭纤维的外表面积比颗粒活性炭大,吸附和解吸速度比颗粒状活性炭快,阻力小,容易使气体或液体透过。近年来作为活性炭新品种正在推广应用。 炭分子筛(CMS) 较活性炭具

7、有更小的孔径(210)和更窄的孔径分布,可用于分离更小的气体分子,如:从空气中回收N2。,18,、硅胶:粒状无晶形氧化硅,其化学式是SiO2.nH2O 孔径在1-40nm之间,表面积约为830m2/g;与活性炭比 孔径分布较单一、窄小,是极性吸附剂;常用于空气 或气体的干燥脱水。 、活性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nH2O,孔径在1- 7.5nm之间其表面积为320m2/g;是极性吸附剂,常用 于催化剂载体。 、沸石分子筛:硅铝四面体构成硅铝酸盐金属结构 的结晶,是一种孔径大小均一的强极性吸附剂。经离 子交换或其他方法改性后的分子筛,具有很高的选择 吸附分离能力。 分子筛的吸附、催化和离子交换

8、特性在石油化工 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分子筛的化学通式:Mex/m(AlO2)x(SiO2)y.zH2O,19,()分子筛的分类 根据结晶物中SiO2AlO2的摩尔比不同,孔径的大小 不同,分为A、X、Y型。,同一类型的分子筛,金属离子不同,其孔径是有差别的 如:3A型(钾A型)孔径为 3A0 4A型(钠A型)孔径为 4A0 5A型(钙A型)孔径为 6A0 10X (钙X型)孔径为 9A0 13X (钠X型)孔径为10A0,20,(a)A 型 (b)X 型 两种常用沸石分子筛的结构,21,AFI分子筛的结构,22,ZSM5分子筛结构示意图,23,ZSM-12分子筛结构示意图,24,(2)分子筛的

9、吸附特性 A、分子筛只能吸附直径小于其孔径的分子。因此它 可以像筛分子的“筛子”一样把大小不同的分子分开, 故称分子筛。 如:3A 分子筛孔径为 3.0 3.3A0,只能吸附H2 ,O2 , N2 ,H2O等分子。 B、分子筛是一种极性吸附剂,对极性分子具有较大 的亲和力。 如:4A分子筛按分子大小通过H2 、 H2O、C10、C20等,但因H2O极性最大,所以优先吸附水。 C、分子的不饱和程度越大,越容易被分子筛所吸附。 吸附能力:C2 C2= C20 炔烃烯烃烷烃,25,吸附了甲烷的ZMS5分子筛,26,五、几种吸附剂的脱水性能分析,PH2O高时: 硅胶、活性氧化铝对水的吸附量较高; PH

10、2O低时: 分子筛对水的吸附量较高; 选择多种可用吸附剂、设计串联流程完成给定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以提高吸附效率。,27,吸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流体与固体吸附剂接触时, 流体中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吸 附质在两相中浓度不再变化,即吸附质在流体和吸附剂上 的分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吸附质由流体转向吸附剂,脱附:吸附质由吸附剂转向流体,吸附过程进行的基本依据:吸附平衡关系。 吸附平衡关系决定吸附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吸附和脱附 进行的条件:,28,目前尚没有成熟的理论来估计流体与固体之间的吸 附平衡关系。因此,需要对特定的物系,通过实验进行 测定: (1)在等

11、温条件下,表示吸附剂上吸附质的吸附量与流 体中吸附质浓度或分压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2)在等压条件下,表示吸附量和温度的关系曲线称为 吸附等压线; (3)在等吸附容量条件下,表示温度和压力的关系曲线 称为吸附等容线。,吸附平衡时,可用吸附量表示吸附剂的吸附能力。 (1)吸附量:被吸附的吸附质的摩尔数/单位表面吸附剂m2 (2)吸附量:被吸附的吸附质的摩尔数/单位质量吸附剂kg,29,一、单组分气体的吸附平衡 吸附速度脱附速度,即达到吸附动态平衡。 平衡吸附量q与P,T有关,即:q=f(p,T) T一定时,q = f(P) 吸附等温线; P一定时,q = f(T) 吸附等压线。 、吸附等温

12、线 图7-5为气相吸附的典型的吸附等温线。Brunauer等人 将纯气体实验得到的吸附等温线,分为五类。,30,类:多分子层吸附常适用于临界温度以下的气体。 -195 氮在铁上的吸附; 30水蒸气在碳黑上的吸附。,类:优惠型吸附等温曲线,单分子层吸附,常适用于临界温度以上的气体。 -103氧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类:等温线在压力低时,曲线下凹,吸附量低,只有高压下才变得容易吸附,相应于多层吸附; 70溴在硅胶上的吸附。,类:由演变而来,吸附初期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后期为多分子层吸附和毛细孔内凝聚;50苯在氧化铁上的吸附。,类:由 演变而来,曲线呈s型,吸附有滞后现象; 100 水蒸气在木炭上的吸

13、附。,31,吸附等温线的作用:选择适宜的吸附剂、判断吸附剂 的吸附性能的特征和极限;若吸附等温线呈、型 吸附操作有效;若吸附等温线呈、型吸附操作可 能是不经济的。 2、吸附等温式 不同类型的吸附等温线反映了吸附剂不同的吸附机 理,因此提出了多种吸附理论和表达吸附平衡关系的 吸附等温式。 Freundlich(费雷德里希)吸附等温方程式 q=Kp1/n (7-4) 式中:q吸附质在吸附相中的浓度; p吸附质在流体相中的分压; K 、n与吸附剂的种类、特性、温度有关的常数; n大于1的数,n越大其吸附等温线与线性偏离程度越大,变成非线性等温线。见图7-6。,32,随n的增大, 吸附过程 由可逆转为

14、 不可逆。,33,对式 q=Kp1/n 两边取对数: lgq=lgK+1/nlgp (7-6) 在对数坐标纸上是一条直线。由实验测得p、q数 据,作直线得:截距lgK、斜率1/n,可求出参数K和n。 Freundlich (费雷德里希)吸附等温方程式: (1) 是经验公式,不能说明吸附机理; (2) 不仅适用于气体吸附,更适用于液体吸附; (3) 低压段和高压段有较大偏差。,34,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最早从动力学观点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吸附理论。 假设:(1)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 (2)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3) 被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吸附称为理想吸附。,35

15、,(7-3),由实验数据确定,单分子层最大吸附量,Langmuir常数,与温度有关,吸附容量,吸附质在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压,Langmuir基于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对气体推导出简单和应用广泛的近似表达式:,36,把式 两边取倒数,得: 1/q=(1+KP)/(qmKP)=1/(qmKP)+1/qm 两边乘P得: P/q=P/qm+1/(qmK) (A式) P/qP 为直线关系,其截距=1/(qmK),斜率=1/qm 如果有一组Pq 的实验数据,可以求出P/qP 的直线 关系,由此,求出qm和K。 与Langmuir方程完全吻合的物系相当少,但有 大量的物系近似符合。由于该模型在低浓度范围就简 化为亨

16、利定律(q=Kp)。使得物理吸附系统符合热 力学一致性要求,因此Langmuir模型被公认为定性 或半定量研究变压吸附系统的基础。,37,二、气体混合物的吸附平衡 如果气体混合物中两个或多个组分都被吸附,而 且被吸附程度大致相同,一般被吸附的两个组分之间 相互有影响。通常,纯组分是易吸附的,在混合物中 也易吸附,但整体吸附情况较复杂。 吸附等温式: 扩展Langmuir吸附等温式:忽略各吸附组分之间 的相互作用,其他组分的吸附仅仅减少了吸附表面上 的空位,用扩展的Langmuir方程式表示。含c个组分 的混合物,每个组分的吸附量为: (7-9) qm,i ,Ki 纯组分吸附时的对应值; pi 气相中组 分 i的分压;总吸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