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36971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穿新鞋 走新路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作者:嵇德清单位:铜山县伊庄镇吕梁学校2006-12-232论题 穿新鞋(新课程) 走新路(新教学模式)关键词 新鞋 新路 数学课型 教学模式 探索 尝试内容摘要在新课程中,不但要培养一个忠实的实验者,更要培养一个敢于怀疑、勇于试验、乐于实践、富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笔者坚持认为的在新课程下广大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该树立的教育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

2、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是当务之急。3穿新鞋 走新路几种数学课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在新课程中,不但要培养一个忠实的实验者,更要培养一个敢于怀疑、勇于试验、乐于实践、富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笔者坚持认为的在新课程下广大数学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该树立的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本人在教学中尝试着对一些数学课型进行大胆改革与试验,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看法。一、 “自学反馈练习应用”的概念教学以

3、往的数学概念教学常采用“引入讲述背诵应用” ,这种流程通常情况下都把教师搞得疲惫不堪,最终还是出力不讨好学生听时心潮涌动,尝实时情绪激动,一旦用知识解决问题却一点儿也不动(不会啊) 。新课程要求淡化概念。怎样理解“淡化”二字?笔者以为,淡化并不等于不对概念加以教学,而是要摒弃传统概念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树立让学生感受到概念的学习贵在理解,重在应用的理念。对此,本人在概念教学中尝试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自学反馈练习应用。4比如,教学“同类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情景创设吕梁学校在为残疾人捐款活动中募集了一大堆钱。其中有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

4、5 元、1 元和 5 角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现学校指派由吴老师清点这笔钱数。吴老师看到这堆钱后发愁了,你能帮吴老师设计一个又快又准确的点钱方案吗?(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的事物存在着同类现象。 )然后教师指出:众多的单项式中也存在着同类现象。(二)自学同类项这部分内容(三)反馈通过你对同类项的理解,你认为两个单项式若是同类类项,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后,板书:接着质疑:如果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便意味着什么?(逆向思维。 )(四)练习,加深认识(五)应用(略)这么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凸现了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敏捷性、准确性、缜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省时又高效。

5、二、 “少、精、准的例题,针对性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法宝现代教学论认为, “必须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去同化,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才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设计 白山出版社)计算教学的5精髓,不在于向学生灌输法则和套用法则计算。法则、练习、应用的关系是:法则指导练习,练习理解法则,在应用中批判地接受法则。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力争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练习、消化和掌握。故在选取例题方面要把握住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忌繁、难、偏、旧,让学生做无用功,搞题海战术。如,在学生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之后,进行练习巩

6、固就可以如下设计例题:计算:23+58+17 (自然数的加法,小学生都能完成。 )改成 1:(-23)+(+58)+(-17) (扩展到有理数的加法。 )改成 2:(-2.3)+(+5.8)+(-0.17)最后再改成分数让学生计算。设计目的,一题多变,由浅入深,由已有的知识渐变到新知识的认识。遵循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符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认知理论。三、 “做”几何几何知识既抽象又直观。说它抽象,是指那些只凭小聪明动脑筋思考的学生,如教学图形的变化,他们会感觉总是翻不过窍,认为几何知识好难学;说它直观,是指那些爱动手,通过动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能又快又准确找到答案的同学。譬如

7、,我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这部分知识之前,说:“学习这部分知识,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动,答案都在做字中” 。尽管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做一做的寥寥无几。于是我就设计如下一个问题来推介我的主张:如图,将左面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 )6让学生解答后问:你所选的答案是哪一个?有的同学说选 A,有的同学说选 B,也有的同学说选 C,还有的说选 D,答案不足而一。我指名几个选择 D 同学问:您们是怎样知道选择 D 的?他们回答:我们是通过用折纸的方法找到答案的!我又问:其他同学呢?有的说是观察,有的说是思考,还有的说是猜的我又说:看来方法不同所找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

8、,建议同学们下面都用折纸的方法,通过动手做一做,再找一找答案好吗?待到学生操作结束后,我问: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学生异口同声:D。于是,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动手做一做的重要性,相信数学是能“做”好的。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得以空前提高。四、情景再现,促进问题的解决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对于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就要让学生对此理念有所深切感悟。否则,学生会认为这些“东西”很陌生,距离自己很远而不愿意“沾染” 。这对于应用题的教学无疑是难以弥补的损失。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走进现实。如,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运动场跑道周长 400 米,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 倍,他们

9、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min 后小红第一次追上了爷爷,你知道他们的跑步速度吗?这种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情景。我在教学之前就作了如下的铺垫:指一名同学到台前与老师一起表演行程问题,通过表演再现情景,学生共同总结出了有关行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下:类型 示意图 数量关系 备注相遇问题甲走的+乙走的=总路程同时不同地(走后相遇)7同地同时(走前相遇)前者走的+原距离=后者走的同时不同地追及问题前者用时-多用时=追者用时同地不同时快者跑的-慢者跑的=环形周长 同时同地同方向环形跑道问题甲跑的+乙跑的=环形周长 同地同时方向接着教学例题就水到渠成了。再比如,利用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测

10、量事物的长、宽或高,就可以带领学生离开座位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小河边,也或是山脚下实地勘测。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进入现场,他们会体会到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直观性,用实用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这种“形成表象建立模型内化理论解决问题重新审视”的认知过程,使学生的各种思维活动不断地进行着,因而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渐渐提升。五、人人动手,全员参与,百花齐放的思考与小结报告每当我教学完一个章节,在进行思考与小结课之前都要安排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小结。格式不限,可以是网络图式、提纲式,亦或是自我反思评价式等等。在课堂上指名汇报小结,其他学生就是一个个评委,对学

11、生的汇报进行现场打分评价,不足之处互相补充。例如,我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这章结束8后安排学生汇报小结,其中有个同学汇报如下:我们常见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棱柱、棱锥和球等。棱柱与棱锥的区别与联系:名称 n 棱柱 n 棱锥 底面形状 n 边形 n 边形顶点数 2n 个 1 个(三棱锥 4 个)棱数 3n 条 2n 条侧棱数 n 条 n条侧面数 n 个 n 个侧面形状 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总面数 (n+2)个 (n+1)个常见几何体的分类可按是否有顶点划分;可按是否有曲面划分;可按柱、锥、球划分等。简单的图形经平移、旋转、翻折等变化后会形成复杂并且美丽的图案。点动成线,线

12、动成面,面动成体;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设图形时要紧扣题目要求,并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开 7 条棱;有些平面图形能够折叠成立体图形。若正多面体,f 表示它的面数,v 表示它的顶点数,e 表示它的棱数,则f+v-e=2 这就是著名的欧拉公式。主视图、俯视图长相等;主视图、左视图高相等;俯视图、左视图宽相等。主视图反映立体图形上下的层数及列数;左视图反映行高和行数;俯视图反映位置。通常情况下能由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判定几何体的形状

13、及所需要的小立方体的个数。学生 1 评价:总体小结较全面。学生 2 评价:对于本章所接触的数学思想及方法没有总结,这方面要小结,就比较完美了。学生 3 评价:他所列举的知识点若配例说明会更加清晰。在汇报评价过程中,汇报者是作小结,倾听者是纠错反思。这一个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个频繁思维的活动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六、模式统一、内容各异的试卷自我评析以往的试卷评析主要是课前任课教师在办公桌上闭门造车对9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得分与失分整理分析。这样的分析总结往往工作量大,且具有片面性,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上试卷分析课一般安排 2 课时进行。第一

14、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统一表格和学生自己的试卷进行自我分析,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分析整理数据,加以分析,第二课时进行讲评与练习。下面就是某个学生的试卷自我评析。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自我评析总评:我对本次数学考试取得的成绩不满意。 (满意、较满意、不满意)题号 应得分 实得分 失 分 失分原因1 4 4 02 4 4 03 4 4 04 4 4 05 4 0 4 概念不清6 4 4 07 4 4 08 4 0 4 计算失误9 4 4 010 4 4 011 4 4 012 4 4 013 4 4 014 4 4 015 4 0 4 考虑不周16 8 8 017 8 6 2 计算失误18 8 6

15、2 计算失误19 8 7 1 考虑不周20 8 8 021 8 8 022 8 8 023 8 8 01024 8 7 1 提高分失分25 8 4 4 提高分失分本次数学试卷含卷面分总分是 150 分,我应能得 134 分,实际得 128 分,不该失 6 分。本次数学考试心得:经过半个学期紧张有序的数学学习,让我在数学迷宫里遨游了一番,应该向终点冲刺。冲刺的结果却让我不容乐观。该收获的我却只收获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相信自己的实力,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发挥和展现我最好的一面。祝我成功吧!然后,教师再对学生交上来的自我小结进行整理分析,获取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做到

16、有的放矢,弹无虚发。以上教学尝试,意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切实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传统的种种数学教学模式笔者虽不敢说完全抛弃,也应该优化和改进,甚至是创新。至于如何确定教学模式,我想要以教学内容而定。说明:以上观点和做法实属个人之浅见,若有违反科学、存有纰漏,敬请专家、领导和同仁不吝提出严正批评。笔者在这里多谢了!参阅文献:研究性学习 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1 年 0 月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主编:袁中学 姜月宝 白山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版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 徐州市教育学会 2002 年 6 月素质教育新论主编:孟宪平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第一版作者小传:嵇德清,男,生于 1971 年 9 月 19 日,党员,1992 年 8 月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一来一直担任中小学数学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