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企业荣辱与共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36047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入企业荣辱与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融入企业荣辱与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融入企业荣辱与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融入企业荣辱与共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融入企业荣辱与共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融入企业荣辱与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入企业荣辱与共(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融入企业荣辱与共高校毕业生心得体会交流中铁十七局集团宁波铁路枢纽工程驻地一指挥部 王利2011 年 09 月 16 日- 2 -公司伴我成长 工作助我飞翔转眼间,来到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宁波铁路枢纽工程项目经理部驻地一指挥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与提升,不仅在于专业知识技术的发挥和施工现场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也许这就是成长,是点点滴滴中的积累,是不知不觉间的变化,更是宁波铁路枢纽工程项目经理部驻地一指挥部这个和谐进步的大家庭所赋予我的宝贵财富。我所在的宁波铁路枢纽工程项目经理部驻地一指挥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这个集体

2、始终被一种和谐向上的力量牵引着,每一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并在努力地提升着自己。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我从进入宁波铁路枢纽工程项目经理部驻地一指挥部的那天起就立志以一种同样奋发进取的态度在这个集体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努力去学得更多,做得更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立足本岗,努力学习材料试验检测的专业知识并及时总结施工现场的工作经验,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进修,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并寻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运用方法。工作的实践让我取得了专业技术上的进步,而环境的影响更赋予了我很多工作之外的东西。施工的辛苦让我学- 3 -会了感恩,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而兢兢业业、恪守岗位的工作过程让我懂得了团

3、队精神的可贵可嘉,同事之间的相互体谅、理解与支持让我体会了与他人将心比心坦诚交流的喜悦。而在这之中,最深刻的一课,莫过于在来到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第一天,对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诚信 创新永恒,精品 人品同在”这句中铁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便是一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时,学到的最深刻的一课。那时,对中铁建筑行业还未有深刻理解的我第一次领悟到了一家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并长久发展的真谛:以专业为基,以诚信为本,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最终服务于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既是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虽经几十年风云变幻,却始终屹立不倒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奥

4、秘所在,也同样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并不断成长的奥秘所在。这十二个字也将作为我自身的坚定信念而在日后的更长远的成长过程中始终谨记在心。成长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企业更是如此。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外修市场,内修管理,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的过程。2010 年 7 月份我走进了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其中的一员。由学生到企业职工的蜕变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也深深的- 4 -感受其中。新环境的陌生感、对新文化的认同、对企业的归属感在刚来的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在与自己的思想斗争。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对于企业的大多数员工来说,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没有惊

5、人的业绩,从不认为自己能做出突出贡献,按时上下班,遵章守纪,努力工作,非常的平凡,也非常的普通。但是就是在这些普通员工身上我感受到一种敬业奉献的执着追求。企业的稳定、发展、壮大,归根结底是要靠这些人的,他们这些平凡人才是企业真正的中流砥柱。一支乐队,需要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否则难以呈现出余音绕梁的华章;一枝玫瑰,需要根茎的无私奉献,否则难以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一座桥梁,需要桥墩的支撑,否则难以负载千车万人的流通;而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每一位员工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需要每个员工的爱岗敬业。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多元化的社会让我们自身拥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如今的时代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无数种的选择又常常会让人茫然失措。而在见证了我自己与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这一年多共同的成长历程后,我十分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我会始终坚定地在当初选择的这条路上走下去,也许会有困难,也许- 5 -会有波折,但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次回过头来细数与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同走过的新的路程中成长足迹,那将会是一段崭新的记忆,更是下一段崭新征程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