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35959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密二高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共计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30 题共计 60 分)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一致( )A“礼之胜,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2、3、体会自然者,才能得意;拘于名教者,实未尝忘言。天道不可明状,人德可以言说。综核名实,信赏必罚这三段话同时出现,表示当时学术思想是哪些思想的结合( )A道、儒、法 B儒、阴阳、法 C道、法、阴阳 D墨、道、法4、历史纪年的方法有很多,如世纪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民国纪年法等。若按世纪纪年法表述秦统一全国的时间应该是( )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前二世纪末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末5、以下有关古代儒家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B. 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 宋朝时,新儒学中已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D明清时进步思想家

3、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6、汉初将大部分国土分给诸侯,若诸侯不同意,皇帝甚至无法直接任命诸侯领地的官员,朝廷大臣更是很少干预地方政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中央经常干预地方发展 B无为而治与分封有关C中央大臣无权管理地方 D诸侯一直对皇帝忠诚27、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 14 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8、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

4、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9、陆九渊认为:“学问之初,切磋其次,必有自疑之兆;及其至也,必有自克之实;此古人格物致知之功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认为真理存在于万物之中 B把知识和天理联系起来C深究万物以获得知识道理 D其目的在于求科学之真10、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封建制度的衰落儒家思想受冲击丧失主流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 B. C. D.11、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5、。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12、据记载,在梭伦立法时,如果不参加派系,是要被取消公民权的。但到伯利克里时期,苏格拉底不参加政治活动,却好发表议论,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这主要是指( )A当时雅典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B形成了智者学派一统天下的局面C当时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D古希腊城邦制度走向完善与成熟13、17 18 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这场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文学革命14、

6、“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15、“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316、 “17 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

7、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17、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18、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1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8、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20、古罗马诗人查维纳说:“几乎没有一个专制暴君能安享天年。”近现代史上的独裁者,多为激愤的民众或军士所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皇帝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这体现了西方民主( )A经历了长期不断的斗争 B为近代民主制度作了思想准备C启迪了人们的科学思想 D理论传播到了美洲、亚洲国家21、四大发明中,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不包括()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印刷术22、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王国维认为元曲“自然”的原因是( )A观众雅俗共赏 B风格

9、直抒胸臆 C内容通俗易懂 D作者无名位2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24、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商业繁荣 市民数量的增加 长短句的参差便于抒发感情 诗的衰落A B C D425、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10、。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A.草书 B.楷书 C.行书 D.隶书26、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 20 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乌云”,(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运动 B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C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27、当代剑桥大学教授波尔金认为,宇宙秩序奠定了基督教对上帝信仰的基础,而导致宇宙秩序如此的精巧和复杂的均衡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紧密相连的条件,探索这些重要的,

11、令人放不下来的条件是护教论者的任务。波尔金的观点表明他认为( )A信仰上帝是错误的 B科学的任务是否认宗教的存在C. 科学发展证明宗教存在的重要性 D.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保护宗教28、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发明(发现)对应错误的是()A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B爱因斯坦相对论C普朗克发电机 D瓦特蒸汽机29、西游记中,孙悟空每次到天宫办事,总是忙完手头上的事,就得马上返回地面保护唐僧。因为他如果在天上浪费一天,唐僧就得在地上失去一年的代价。假如此情境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的是()A相对论 B量子论 C全球信息网 D进化论30、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 发展从一国到多国 B. 新兴部门在机

12、器制造业等重工业部门C. 具有科学性 D. 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5二、非选择题(3 小题,共计 40 分)31、(15 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材料二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

13、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中国文化概论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3 分)材料三 16 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利玛窦的结论。(3 分)你认为导致了李约瑟先生“问题”的根

14、本原因是什么?(2 分)材料四 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 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晚清政治与文化材料四中的“道”、“器”分别是指什么?(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5 分)装 订 _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_ 线632、(14 分)1718 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