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及习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34805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及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及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及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及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及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及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及习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一,日出,日落,正午,太阳的方位和物影的方位及朝向,影长地方时与太阳的位置 北0点 北12点 西18点 东6点 西18点 东6点 南12点 南0点 北回归线以北 南回归线以南原理:北半球夏半年-日出6点以前(南半球冬半年-日出6点以后):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区除外)如例1,2题。 北半球冬半年-日出6点以后(南半球夏半年-日出6点以前):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区除外)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相同。 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6点:东升,西落北半球的切点,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北。南半球的切点,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南。 北半球某地 南半球某地(北

2、半球节气) 正午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南方。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在北方。 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有时在南,有时在北,若在北的时间长于在南的时间,为南半球。反之在北的时间短于在南的时间,为北半球。 影子朝向总是背向太阳,且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影子在地面转动角度与昼夜长短有 关。当地昼越长,影子在地面转动角度就越大。如例4题第2小题(太阳照射与影子关系的一般规律是,若太阳从正东照,影子在正西;从正南照,影子在正北;从东北照,影子在西南。只有南北极点是太阳从什么方向照来,影子就向什么方向延伸,这是因为北极点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南,南极点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

3、日影朝北,夏至日(6月22日)最短,冬至日(12月22日)最长;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可以朝北,也可以朝南,且直射时无影子。)例3题第2小题。例4题第1小题注:一天中影子最短,或影长为0,地方时为12点。如例3题第1小题例1.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第1页A 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例2, 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物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民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图1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4、例3, 右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12题。1,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A66N,110E B67N,110EC66N,130E D67N,130E2,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例4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12题。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AB C D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

5、角度最大的是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计算公式: 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纬度之和。考点1,计算时间:一日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进一步可求经度(如:例5),也可判断其他地方的日照情况(如:例6题)例5,某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图5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该地的经度为 A.30EB.30W C.60ED.60W第2页例6,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6、(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图6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考点2,判断纬度例7.(例5题条件)该地的纬度可能为 A.10N B.10S C.50ND.50S考点3,判断杆长和影长的关系(比值) 注:这类题一定要看清是:杆长/影长还是影长/杆长 思路:以正午太阳高度45为切入点。正午太阳高度等于45比值为1.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杆长/影长大于1(影长/杆长小于1)。正午太

7、阳高度小于45,杆长/影长小于1(影长/杆长大于1)。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大约每月8)可判断比值大于1(或小于1)的时间长短。如例8题例8,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考点4,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及速度 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中,可判断的信息:日出,日落的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某地的经纬度及其相关信息。如例9,10题。例9,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回答12题。1. 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 B. 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 西半球赤道上

8、 D. 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 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例10下图中四曲线分别表示、四地某日(同一天)太阳高度的变化,据图判断13题。1四地纬度由高到底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b、c、d d、c、b、a b、a、c、d d、c、a、b2此日四地中白昼最短的是: abcd3关于这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四地都位于北半球 a地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c地每年有半年极昼d地的极昼天数大于极夜天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速度:正午太阳高度/半天的昼长。如例11题。例11,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该地当

9、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第3页A6月21日9时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解析: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6时,此时太阳高度为0,北京时间为13时,当地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约为83。由此可计算出太阳高度大约每小时升高约12。当日出3小时后,太阳高度达36,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左右。进而推断出位于西四区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区时约为6月21日21时。 考点5,与房间采光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越小,即夏季照射面积小,冬季照射面积大。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光线正午从南窗射入;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太阳光线正午从北

10、窗射入;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既可能从南窗射入也可能从北窗射入。如例12题 例12,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师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题。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区极昼2.济南某中学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性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 B. C. D.考点6.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分布规律 (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

11、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其变化规律有: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在北半球夏至日达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在北半球冬至日达最大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直射时达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年中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除外),有一个最小值和两个最大值(90度)。赤道上有两个最大值(二分日90度)和两个最小值(二至日)。如下图:(3) 附属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比二分日高2326,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比二分日低2326。如例13题第4页(4) ,切点(晨昏线的纬度最高

12、点或极昼,极夜的最边界)的正午太阳高度的一半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5) 极点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6)极圈与极点之间,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和最小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之和的一半等于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第5页例13,图5中,当a,c值相差时,该地的纬度值为 AN B. N C. N D. N解析:第一步: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第二步:c值可表示春分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c为23.5,且图中a小于c,a为3.5,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第

13、三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故选B。考点7,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如例14,15题)原理:南北纬度 2326- 6634夏至(最大)和冬至(最小)的 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倍的黄赤交角( 2326)。(与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是相等的)极点上相差 1倍的黄赤交角( 2326)。赤道上夏至和冬至的 正午太阳高度相差为零。( 赤道上最大(二分日)和最小(冬至和夏至)相差 1倍的黄赤交角( 2326)。 附属规律:南北回归线之间(除 2326和赤道)冬,夏至正午太阳高度差的一半,等于当地的纬度。南北回归线之间(除 2326和赤道)最大(直射时)和最小(冬至)相差:当地纬度数+ 1倍的黄赤交角( 2326)。例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