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轨道线路精调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34438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轨道线路精调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四节轨道线路精调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四节轨道线路精调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四节轨道线路精调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四节轨道线路精调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轨道线路精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轨道线路精调(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轨道线路精调,目 录,概 念 标 准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概 念,可分为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 绝对精度:是指轨道的绝对空间坐标,即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值的偏差。偏差越小,精度越高。 相对精度:是指轨道各测点坐标的相对偏差。偏差越小,轨道越平顺。,1、轨道精度,. 概 念,绝对精度控制应包括中线、高程、曲线长度(包括圆曲线、缓和曲线、竖曲线)控制等。 相对精度控制除轨道几何尺寸外,还应包括 线形,轨向、高低(长、短波)偏差,变化率等。,1、轨道精度,. 概 念,轨距、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变化率是轨道状态表述的基本元素,也是轨道状态控制的关键元素。,1、轨道精度

2、,. 概 念,轨道精调是根据轨道测量数据对轨道进行的精确调整,使轨道精度达到规范标准,满足动车平稳、舒适运行要求。,2、轨道精调,. 概 念,对轨道而言,轨道精调贯穿于轨道施工的全过程。无砟轨道从底座、有砟轨道从道砟摊铺施工开始,直至钢轨铺设完成,施工精度决定着钢轨精调的工作量及所需时间。,2、轨道精调,. 概 念,轨道精调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轨道精调质量对动车的运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安全。 轨道精调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2、轨道精调,. 标 准,1、型板施工标准,钢筋砼底座施工标准,凸型挡台施工标准,. 标 准,1、型板施工标准,型板铺设标准,. 标 准,2、型板施工标准

3、,砼底座施工标准,. 标 准,2、型板施工标准,型板铺设标准,. 标 准,3、双块式施工标准,砼底座施工标准,. 标 准,3、双块式施工标准,轨排调整标准,. 标 准,4、无砟道岔(枕)施工标准,轨枕铺设标准,. 标 准,4、无砟道岔施工标准,道岔铺设标准,. 标 准 5、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 标 准 6、沪杭线作业标准,. 标 准 7、轨道动态验收标准,. 标 准,8、轨道静态中线、高程允许偏差,1)在满足轨道平顺度要求的情况下,轨面高程允许偏差为4/-6mm,靠近站台地段为+4/0mm。 2)轨道中线与设计中线允许偏差为10mm;线间距允许偏差为+10/0mm。,. 静态、动态精调

4、方法,1、轨道静态精调的时机,1)轨道精调应在长钢轨铺设、应力放散、锁定形成无缝线路,焊接接头打磨后开始。 2)道岔精调应在直、侧股与正线、到发线焊联、接头打磨后进行。,.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2、轨道动态精调的时机,轨道动态精调是在联调联试期间,根据轨道动态检测、人工添乘情况对轨道个别晃车处所进行几何尺寸调整,以进一步提高动车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 动态精调是对轨道状态和精度进一步完善、提高的过程,使轨道动、静态精度全面达到高速行车条件。,.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3、轨道精调前应做的工作,1)人员培训。参加轨道精调的有关人员应掌握相关技术标准、轨道测量技术、轨道调整方法等。 2)轨道精调

5、仪器、量具的准备。包括:测量仪器(测量小车、棱镜)、道尺、30m弦线、塞尺、电动扭矩扳手等。 3)仪器的校核。,.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3、轨道精调前应做的工作,4)CP测量网的复合。 5)线路设计平纵断面资料核对。重点复核轨面高程、中线、坡度、竖曲线、平面曲线、超高等关键参数。 6)调整扣件的准备。 7)扣件系统安装情况的检查。包括:安装的正确性、扭矩是否达到标准。,.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4、轨道精调方法,1)轨道数据的采集。 (1)测量小车应置于两对CP控制点之间。 (2)每一测点观测的CP点数应不少于34对。 (3)设站点的三维坐标分量偏差不应大于0.5mm。,.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

6、4、轨道精调方法,(4)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阳光直射、大风、能见度低、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 (5)宜选择阴天、无风、日落2小时、日出前、气候条件稳定的时段进行; (6)测距应根据气候条件修正。,.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4、轨道精调方法,(7)一次测量长度不宜大于60m;两站重叠不少于10根轨枕;横向、高程偏差不应大于2mm,否则应采用线性或函数方式进行顺接,变化率应小于1mm/10m。 (8)一天测量长度不宜超过600m。,.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4、轨道精调方法,2)应对采集数据进行检查,是否在存在异常数据; 3)通过计算,检查最大值调整后,高程、中线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 4)应建立

7、相对平顺和变化率的概念,力求最大的平顺、最小的调整量。,.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4、轨道精调方法,5)调整时应先调整基本轨的平面位置和高低,确保轨向、高低平顺性满足要求;检查另一根轨的轨距、水平是否满足要求,并做相应调整。 6)对于测量给出的调整量,现场要用30m弦线、轨距尺核查,不一致时,以手工测量为准。,.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4、轨道精调方法,7)现场应采用30m弦线对方向、高低,用轨距尺对轨距、水平进行核查,之后方可进行轨道状态调整。弦线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5m。 8)每次松开的扣件不应大于5个,应注意对无缝线路锁定轨温的影响。,.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4、轨道精调方法,9)曲线正矢精调

8、:用20米弦线,每2.5米设置一个测点,先调上股,然后用轨距尺调整下股。缓和曲线实测正矢与理论正矢差应不大于0.5mm,差之差不大于1mm,圆曲线正矢连续差不大于1mm,最大最小差不大于2mm。,.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4、轨道精调方法,10)正线道岔施工测量时,与两端线路搭接长度应不少于35m。 11)应高度重视道岔砼浇铸前的精调工作,几何尺寸必须满足技术标准;精调到位后,才能安装转换设备。 应建立工电联调机制。,.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4、轨道精调方法,12)道岔精调应建立岔区单元概念。道岔直股应与两端各不少于250m正线一并测量调整,以控制道岔整体平顺性。,.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4、轨

9、道精调方法,13)道岔精调应保直股,顺曲股;先直股,后曲股;先方向、高低,后轨距、水平。 14)道岔几何尺寸调整好后,再检查调整密贴、棍轮,最后调整转换和锁闭装置。 15)道岔调整应工电一体,人员固定,形成小组。,.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5、轨道动态精调方法,1)轨道动态调整,必须坚持“检重于调”的理念。要根据轨检资料、添乘情况,确定晃车地点。现场必须进行认真检测,查找问题点、确定调整方案后,方可调整。否则不能动道。,5、轨道动态精调方法 2)轨道区段不平顺精调。轨道区段不平顺是指轨道整体平顺性不良,轨道各项几何参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轨道质量指数TQI明显偏大(3.6及以上)区段; 成段

10、连续多点出现级偏差;,.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5、轨道动态精调方法 轨道检测波形图中存在连续多波不平顺区段; 动车添乘成区段连续晃车。 轨道区段不平顺调整必须采用轨道小车进行全面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系统、全面调整。,.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5、轨道动态精调方法 3)区段不平顺地段应安排计划尽快调整。 4)影响行车安全的缺陷必须立即(当天)消除。如轨道检测、级偏差,动力学指标超限。 5)轨道检测级偏差应安排计划,逐步消除。,.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6、轨道动态检测分析 1)减载率:导致减载率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轨面高低短波不平顺(波长0.13.0m,波幅0.51.0mm)。原因:接头不平顺、扣件缺

11、陷或轨下支撑刚度突变等。 2)横向力:导致横向力偏大的主要原因是轨向连续多波不平顺、轨向与水平的复合不平顺、接头支嘴等。,.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6、轨道动态检测分析 3)脱轨系数:主要原因是横向力过大引起,由于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必须立即处理。 4)横向平稳性:舒适度指标,连续小轨向影响较大。 5)垂向平稳性:舒适度指标,连续小高低影响较大。,.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7、关于极值管理和均值管理 1)极值管理:根据轨道检测偏差结果,特别是、级偏差,通过削峰填谷方法,及时处理轨道局部不平顺,以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轨道平顺性。,.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7、关于极值管理和均值管理 2)均值管理:根据TQ

12、I的分布,结合波形图,对TQI单项和总值明显偏大区段、波形不良区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是提高轨道整体平顺性的根本性措施。 3)应坚持极值管理和均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8、影响轨道精调的主要因素 1)无砟轨道施工过程控制不严,导致施工精度不高。 2)轨道静态测量数据不准确、不真实、不全面。 3)扣件缺陷。扣件清理不彻底、扣件缺损、扣压力不足、安装不正确、不密贴等。 4)焊缝打磨精度不高。,.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8、影响轨道精调的主要因素 5)调整方法不当。 6)静态调整标准偏低。 7)动态调整时对检测资料分析不全面、现场查找不准确、调整不到位。,

13、.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9、提高轨道精度的主要措施 1)加强无砟轨道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精度。无砟轨道施工精度是轨道精度的基础,源头,其施工精度对后期的轨道精调影响巨大,施工精度高,则精调工作量小,调整件用量少,容易获得较高轨道精度;反之,则精调工作量大,调整件用量多,难以达到较高轨道精度。,.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9、提高轨道精度的主要措施 2)高度重视轨道测量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可靠。 3)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期间要加强对扣件系统的保护,避免污染、损坏。 4)轨道静态精调之前,应对钢轨、扣件安装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测量和调整。,.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9、提高轨道精度的主要措

14、施 5)提高焊缝打磨精度。无缝线路锁定后,应对所有焊缝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接头必须重新处理。 6)应按照确定的精调工艺进行调整,避免反复调整。 7)轨道静态调整精度应全面满足要求。,. 静态、动态精调方法,9、提高轨道精度的主要措施 8)应安排专业人员对动态检测数据(轨检车资料、动力学检测报告)和静态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力争用最小调整量达到最佳调整效果。,.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轨道精调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砟道床、无砟底座、板(或块)的施工、钢轨铺设、扣件安装,都对精调工作产生影响,决定着精调时间与工作量。 2、轨道精调是在联调联试之前、根据轨道静态测量数据,对

15、轨道进行的全面、系统地调整,使之满足高速行车,.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条件。因此,检测数据致关重要,必须真实、可靠。 3、检测仪器、工具必须进行校核;测量人员必须培训,持证上岗;现场测量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4、在一个区段内,测量人员、仪器设备应固定。 5、在满足绝对精度的情况下,应建立相对平顺的理,.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念,力求调整量最小。应严格控制周期性不平顺,特别是轨向和水平。 6、在轨道精调时,应注意变化率的控制,坚决避免轨距、水平正、负交替出现的情况。 7、应建立单元管理的理念进行道岔、曲线精调。曲线头尾、道岔前后各250米线路应纳入单元管理,若一端,.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正线

16、有多组道岔时,应将一个行别岔区作为一个道岔单元管理,小车测量时,曲线或道岔单元应一次完成测量、分析,在确保单元内平顺性前提下,注意单元与前后线路顺接良好、一致。 8、道岔宜以直基本轨、曲线宜以上股为基准,进行相应调整。道岔、曲线调整是轨道精调的难点、关键点,应给予高度重视。,.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9、钢轨接头的平顺性对测量结果具有影响,接头打磨必须满足0.2mm/0的要求,否则,在该点不宜采集数据。 10、弦线、轨距尺等传统的检查方法、手段与测量小车相结合,才能取得轨道精调的最佳效果。 11、无砟轨道的弹性基本来源于扣件系统,若实现动态条件下的平顺性,扣件扭力矩必须保持均匀一致 。,.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2、轨道动态精调时,应固定车次,专人添乘,专人分析,以提高精调作业的针对性。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