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基础理论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32725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中医基础理论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一、中医基础理论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一、中医基础理论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一、中医基础理论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一、中医基础理论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中医基础理论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中医基础理论剖析(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珙县中医院骨伤科,辅导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首先是对教材的熟悉过程,达到对教材内容大致脉络基本清楚。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阴阳五行; 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 病因、发病、病机; 防治原则。,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提纲: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知识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 整体观念 的主要特点 辨证论治,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提纲: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知识点: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

2、),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提纲: 细目二: 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知识点: 症、证、病。 症症状。 证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 辨证论治: 辨证四诊资料、分析证, 论治据证确定治法、方药。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中医哲学基础,1、精气学说; 2、阴阳学说; 3、五行血说。,精气学说,提纲: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 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知识点: 精又称精气,泛指气

3、,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的本原。,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提纲: 细目二: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知识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气化” 与“形气转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天地感,以生万物。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之生,气之聚” 。,精气学说,提

4、纲: 细目三: 精气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知识点: 1、对中医学中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体生命之维系,人体诸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生,人体的各种机能由气推动和调控等理论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2、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构建了表达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 阴阳,提纲: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 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知识点: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属性,相对性互相转

5、化;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绝对性不可变性。,阴阳,提纲: 细目二: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知识点:基本内容 1、对立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排斥。天与地、动与静、寒与热、水与火。 2、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根本。“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相互为用。,阴阳,提纲: 阴阳学说的 基本内容 要点: 3.阴阳的交 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平衡 5.阴阳的相互转化,知识点:基本内容 3.交感互藏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相互发生作用

6、。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4.消长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5.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提纲: 细目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知识点: 1、组织结构:脏腑形体分阴阳、经络系统分阴阳; 生理功能:精与气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2、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损及阴”“

7、阴损及阳”。,阴阳,提纲: 细目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知识点: 3.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分析四诊资料; 概括疾病证候; 4.治疗指导养生;“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确定治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则补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五行,提纲: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 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知识点: 五行特性: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事物

8、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一定要记,五音、五声、变动可忽略),第四单元 五行,提纲: 细目二: 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2.五行制化的概念与规律,知识点: 顺序: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五行,提纲: 细目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 4.五行的母子相及,知识点: 注意:母子相及、所胜、所不胜、异常的相乘与相侮等关系及其表述。,五行,提纲: 细目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知识点: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相生、克)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五

9、行归类表)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 “相乘”和“相侮”,五行,提纲: 细目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知识点: 3、指导疾病的诊断 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五色、五味) 4、指导疾病的治疗 确定治则治法主要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第五单元 脏象,提纲: 第五单元 五脏 细目一: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知识点: 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 肝系统(肝-胆-筋-目-爪-泪-怒) 心系统

10、(心-小肠-脉-舌-面-汗-喜) 脾系统(脾-胃-肉-口-唇-涎-思) 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毛-涕-悲) 肾系统(肾-膀胱-骨髓-耳-发-唾-恐)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脏象,提纲: 第五单元 五脏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知识点: 心 1.生理功能: 主血脉 藏神 2.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脏象,提纲: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知识点:肺 1.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 主

11、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2.生理特性:肺为华盖、为娇脏、主宣发与肃降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在志为忧(悲) 在液为涕 与秋气相通应,脏象,提纲: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知识点: 脾 1.生理功能: 主运化食物和水液“后天之本” 主统血 2.生理特性: 脾气主升 喜燥恶湿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脏象,提纲: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知识点: 肝 1.生理功能: 主疏泄: 促进血液与津液运行输布;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调畅情志;调畅排精与排卵行经。 主藏血:贮藏血

12、液、调节血量。 2.生理特性:肝为刚脏 肝主升发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与春气相通应,脏象,提纲: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知识点:肾 1.生理功能: 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肾阴肾阳) 主水 主纳气 2.生理特性:主蛰、守位。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与冬气相通应,脏象,提纲: 细目二: 五脏之间关系 要点: 1.心与肺 2.心与脾 3.心与肝 4.心与肾 5.肺与脾,知识点: 1.心与肺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关系。 2.心与脾血液生成的相互为

13、用及血液运行的相互协同。 3.心与肝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 4.心与肾“心肾相交”。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 5.肺与脾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方面。,脏象,提纲: 6.肺与肝 7.肺与肾 8.肝与脾 9.肝与肾 10.脾与肾,知识点: 6.肺与肝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7.肺与肾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方面。 8.肝与脾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 9.肝与肾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乙癸同源” “肝肾同源” 。 10.脾与肾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水液代谢的互用。,第六单元 六腑,提纲: 第六单元 六腑 细目一:

14、六腑的生理功能特性 要点: 1.胆 2.胃 3.小肠,知识点: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素问五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通畅,功能协调。,六腑,提纲: 第六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特性 要点: 1.胆 2.胃 3.小肠 4.大肠 5.膀胱,知识点: 1.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为奇恒之腑。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 2.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喜润恶燥。

15、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3.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4.大肠传化糟粕与主津。 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六腑,提纲: 第六单元 六腑 要点: 6.三焦,知识点: 三焦有名无形,生理功能和各自生理特点。 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 “上焦如雾” 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 “中焦如沤” 下焦:脐以下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下焦如渎”,六腑,提纲: 细目二: 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 2.肺与大肠,知识点: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重点介绍: 2.肺与大肠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为用关系。病变相互影响,肺气壅塞,失于肃降,致腑气不通,肠燥便秘。大肠实热,传导不畅,腑气阻滞,可致肺的宣降而胸满咳喘。,六腑,提纲: 细目二: 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3.脾与胃 4.肝与胆 5.肾与膀胱,知识点: 3.脾与胃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4.肝与胆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 5.肾与膀胱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主要表现在共主小便方面。,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提纲: 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知识点: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