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精校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0732716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精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精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精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精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精校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语文第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

2、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

3、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

4、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

5、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内涵的一项是(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

6、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

7、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B、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C、“书者,如也。”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

8、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日:“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

9、当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狱:案件。B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文法:法令条文。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D其后,姑自经死 自经:上吊。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定国为丞相今不速往,恐为他人所先B其父于公为县狱吏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郡中为之生立

10、祠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D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得复见将军于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定国的父亲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她,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

11、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2)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8分) 水龙吟落叶(宋)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压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重厓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题红: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

12、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螀jing:蝉。8“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 中的名句“ ”。(2分)9赏析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6分)10.名句默写(10分)(1)_ ,到黄昏,点点滴滴。(2)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千古江山,_。(4)_,献愁供恨,_。(5)人生如梦,_。(6)_,谁怕?_。(7)_,尽西风,季鹰归未?(8)吾所以为此者,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题。写字毕飞宇当父亲的做决定往往是心血来潮的,这是父性的特征之一。一清早父亲把我叫到

13、他的面前,用下巴命令我坐下来。父亲说:“从今天起,你开始学写字。”这个决定让我吃惊。我才七岁,离“上学”这种严肃正确的活法还有一段日子。更关键的是,现在刚刚是暑假,父亲的决定在这个时刻显得空前残酷。他是学校里仅有的两个教师之一,而另一位教师恰恰就是我的母亲。我坐在小凳子上,拿眼睛找我的母亲。母亲不看我,只给我一块背。我知道她和父亲已经商量好了,有了默契,就像宰猪的两个屠夫,一个拿刀,一个端盆。过去母亲可不是这样的。过去父亲一对我瞪眼,我就把脸侧到母亲那边去,而母亲一定会用两眼斜视我的父亲。那样的目光就像电影上的无声手枪,静悄悄地就把事情全办掉了。父亲是教识字的老师,母亲教的是识数。识字和识数构

14、成了这所乡村小学的全部内容与终极目标。可关键是我才七岁,而刚刚又放了暑假。这段日子里我忙于观察我的南瓜,是我亲手种的。我用我的小便哺育了它。即使在很远的地方我也会把小便保留在体内,到家之后幸福地奉献给我的南瓜。可是我的南瓜长得很慢,就像我的个子,一连四五天都不见起色。成长实在是一种烦恼。现在,一切都停下来了。成长现在放在了写字之外,成了副业。学校总是有一块操场的,而这块操场在暑期里头就是我家的天井了。操场不算大,但是相对于天井来说它又显得辽阔了。因为写字,我整天被关在这个天井里头。我望着操场上的太阳光,它们锐利而又凶猛,泥土被晒得又白又亮。写字的日子里我被汉字与大太阳弄得很郁闷,在父亲午睡的时候我望着太阳光,能做的事情只有叹息和流汗。我的暑期分外寂寞。这样的时刻陪伴我的是我的南瓜。乡村故事和乡村传说大部分缠绕在南瓜身上,被遗忘的南瓜往往会成精,而另一种说法更迷人,当狐狸在遭受追捕时它们会扑向南瓜藤,在千钧一发之际狐狸会十分奇妙地结到瓜藤上,变成瓜。这样的事情我都没有见过,但是,我向往南瓜身上的鬼狐气息,基于这种心情,我主动向父亲询问了“南瓜”、“瓜藤”这一组汉字的写法。但是父亲拒绝了“狐狸”这两个字。由于没有“狐狸”这两个汉字做约束,狐狸的样子在我的想象里头越发活蹦乱跳了,水一样的不能成形。我的功课完成得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