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简书法讲座二级课程学习笔记第1-5课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0.57KB
约18页
文档ID:107317943
黄简书法讲座二级课程学习笔记第1-5课_第1页
1/18

\黄简书法讲座二级课程第1课笔记:笔势的基本概念1 1、什么是“势”? 世界---物质---...元素---分子---原子; ---气---势---形; 气的运动产生了势势通过物体的体被人所感知字形是表面的,重要的是看笔锋的走势势的表面不同:静、险、动书法作品,有取静势、动势但这些都是一个字完成以后所表达的势跟张旭表达的并不一样 2、张旭的五势韩方明记:张旭体系:五执笔、九用、八法、五势《玉》有说细记录五势:一曰:钩裹势                              二曰:钩努势三曰:衮笔势                  四曰:竖笔势五曰:奋笔势结论: 每个笔势各有名字,表示固定的点画配搭 每个笔势都是一次运笔写成的 一个笔势就是笔锋一个固定的路线 (写字时笔锋不是乱走的,它有规定的路线受到点画的规范和制约,但我们可以以不同的主法组合点画灵活地产生各种笔势 《玉堂禁经》除了“五势”之外,后面还有其他三十几种笔势现在的部件,就是以前的笔势汉字书写实际上就是运用这些笔势我们应整理古人的笔势系统,而不用另搞一套 古人的笔势与现在的部首很相似。

部首只是合体字分类用如水部、木部、土部,按照它们的意义分别部居至于部首以外的点画,部首是不管的例:旁 按部首分上下两部份发 按笔势可用五个笔势裹 束在一起就是“旁”字 所以书法写字,其实只组合其些笔势例一级课中例:寥 是把年头势、石笋势、交争势、顾盼势四个笔势裹束成字所以说,书法跟普通写字不同书法跟普通写字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先由点画组成笔势然后裹束笔势成为一个字,我称之两步成字点画写得好不好取决于用笔技巧,关键是小圈换笔心笔势是否顺畅就要组织点画大圈的关键是运用使转裹束笔势要照顾整体的结构结论: 书法两步成字,是对应书法三要素的点画级成笔势,是裹束成字的准备看懂一个字由哪些笔势组成,这就是识势3、印刷体和手写体 郭绍虞《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文字的应用有两个目标:一个要求辨认清楚,一个要求书写便利正国为有这两个目标,文字就分为两种体式《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一般人往往对要求辨认清楚的文字,称之为正体,而对于书写便利的称之为草体到后世印刷术盛行之后,就称前一种为印刷体,后一种为书写体就文了的性质和应用而言是可以只分正草二体的文定  辨认清楚--正体--印刷体(宋); 书写便利--草体--书写体(或手写体)不是书法的草书)手写体的特点:便利流畅。

使转:使:就是直线的连续书写 转:就是弧线条的连续书写中文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写印刷体有一个笔顺的问题现在书写的笔顺,与书法意义上的笔顺是不一致的 古人很早就区分的印刷体和书写体但民间手写体基本上就是自由发挥,只有书法之体才有规则书法就是把普通人的手写体,升华到艺术的层次只要会善用笔势,就能把复杂的字形变得简单 结论: 印刷体是给人读的部首以文字分类 依照笔顺写文字印刷体,不是书法 书法用笔势,这是手写体的规则 《临池管见》清 周星莲:近来书生笔墨,台阁文章,偏旁布置,穷工极巧,其实不过写正体字,非真楷书也真书不是正体字下节课讲)要点: 古人所说“势”的意义 “五势”指笔锋某种固定路线的走法 书法的笔势和写字的笔顺比较黄简书法讲座二级课程第2课笔记:笔势的基本概念2 4《千禄字书》:正、通、俗,把字分三类这本书是给从政的人查字用的 俗:民间记账、开单、民间流行的手写体 通:正体通用,用正式场合,官方用,历史悠远 正:文字学上有根据,用最正式场合,科举考试等碑刻)正体字根据篆体字来的有根据,但写起来未必流畅通用字因被许多书法家所使用,渐渐承认了它的合法性,并取代了正体字。

通:书法之体通”字很多字就是书法之体,又称帖体、帖写帖体不是正体,也不是自由体,它是有规则的我们学书法,就是学这种 《玉堂禁经》: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茍守一途,即为未得用笔:小圈识势:大圈裹束:大圈+小圈 5笔势适用范围,真行草三体 《授笔要说》:自伯英以前,未有真、行、草书之法伯英即张芝) 书体发展的顺序是:最早有先秦的篆书然后有汉代的隶书,隶书早期产生了草书,晚期产生了行书,最后有了真书五大书体可分两类篆隶是分笔写的,真行草收是用使转写的 《书谱》唐孙过庭:真以点画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孙明确指出,真书和草书其实只是大小圈对换例:交字 整个字 有两个笔势:上面“二”字,是一个使奋笔势;下面两撇一捺,写了一个飞带势,属于转整个字由一使一转组成在文字学上好象少了一点,但这是通用写法没有人说它是写错了有点画,有使转,这就是书法上的真书草书举例:福 两个字的使转是一样的,但智永的点画好过怀素怀素的线条比较单一,表现力不强随字也是一样,使转构成开体,但点画的好坏也是重要因素结论: 一级课和“用笔”,是解决点画好不好。

二级课程“笔势”,要解决使转的运用 真书、行书和草书,都基于点画和使转 《采古来能书人名》刘宋.羊欣: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铭古:碑刻之书;行押:行书章程书:真书的名字,就来之于钟繇的“章程书”章程两字快读得一切音章程书就是真书,钟繇被尊为真书之祖,而不是正体字之祖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当初小学是学基础课程正体是录书,这里说“教小学”用章程书而不用隶书,是为了抄写方便说明在汉末已经认识到,所读和所写可以分开所读是规正的,所写是流畅的 6笔势的系统 永字八法就是八个笔势,复合笔势就是从这八个笔势中发展而来的《书法论》现代沈尹默:自来论书法者,首举“永”字八法今姑从旧习,略记于此,我以为八法只是八种笔势,当于《笔势 》篇中详之 黄简则认为:从《玉堂禁经》来看先讲述了永字的八种用笔法然后以永字点画为例讲述笔势是二者的范例要点: 一字三写:俗、通、正 笔势的应用范围:真行草三体 笔势的系统表 草体:以草书形式呈现的字形草书:用一定草书技法书写的草体。

草字:书写草书的字体  事物的存在有着内涵与外延的辩证统一笔势则由笔画内涵延展到外沿的外在表现按黄简老师的说法,即笔画在书体也呈现的不同姿态黄简书法讲座二级课程第3课笔记:点的笔势 1、单一笔势:点 (八个永字单一笔划) 点:是文字角底的说法,但书法中姿态不同的点笔势不同沈尹默《书法论》:笔乃是一种单行规则,是每一种点画各自顺从着各具的特殊姿势的写法当点画有一种特殊的姿势,那就是一种笔势,正因为每个笔势都不同,所以称之为单行规则.) 例:永    点  侧  9号位         左侧点,也是点,但书法中是另一种笔势(书法中一个笔势,可以用于许多场合,只要看上去舒服,有美感就得了 结论:姿态相同的点,无论同于何处,属于同一个笔势 不同姿态的点,就是另一个笔势 2、什么是八法化势? 清代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这本书中第四卷八法化势”:八法指永字八法,各自有姿势(趯,严格不算独立的一笔)和永字不同的笔势,古人把它们看作是“永”字点画的变化从“永”字基本笔画变化衍生出来的,那就是“化势” 结论:八法八势没有数量限制,历代都有增加 有需要就可以化出新势,保证够用。

新化出的笔抛,当然要得到社会的公认 《王堂禁经》中:称“异势”就是姿势不同的写法,其实就是“化势” 3、命名 书法的笔势也是有一个名字 古籍中同一笔势称法也不相同 书法作为一门学科,术语必须统一 永字八法中,点就是侧势,以“侧”为其特征 可以根据手腕书写的特点分: 左侧势(梅球势),右侧势(杏仁势) 结论:永字八法的名称比较简单,往往指一大类       后代的八法化势,就是做了细分      分得太细,太复杂,名称太多,没有好处      (需简单实用) 4、侧的其他化势 4.1悬胆势 《汉溪》:悬胆之法,上尖下圆,如悬胆之形也,意略侧以取势 (悬胆势未必完全垂直,可以微斜) 4.2蝌蚪势《汉溪》:蝌蚪点在前缀用之,本古隶点法也,其法上重下尖,贵老而涩说蝌蚪势用天隶书是对的,但用在前缀,未必如此)如为字下四点(隶书《曹全碑》) 4.3两向点(一头一尾两个方向)横向的《书法正宗,点画全图》清蒋和:两向点“心、以”等字中一点用之也有短横写成成两向点) 4.4曲抱势(一头一尾两个方向)竖向的例《兰亭序》中“至”,曲抱势点最后写。

曲抱势有进等于一个短撇,有时等于一个折 4.5打点势 《汉溪》:欧书戈法俱用之也不是全都用)曲抱势是弧线,打点势是折线,有明显的角侧锋角是摩擦形成的角 打点势一定用硬笔,而且墨很深,没有任何涨墨书写者的腕力也相当大各种三角势(各打点势一样,只是写法不同) 4.6四角势 四角势运笔中两次换面,产生两个侧锋角 《汉溪》:柳诚悬善用此点四角势顿收为圆尾,也是四角势 4.7顾左顾右势 摇腕:左右左 4.8播捺势,又名瓜种势,是一个小捺笔 收笔不出锋,顿笔回收 《汉溪》:翻捺点都,以捺势出之,及其锋之开张右磔,即翻笔迅收也......故名翻捺,刘德升行势所用《九成宫》“于”字用之行书用的,《九成宫》中也有用的 5、点只是横竖撇捺的缩短 横是两面换起笔同两向点 竖是曲抱势 撇比两向点长些而已 四根线 要点:什么是八法化势      笔势命名的问题,简单实用最要紧      点的各种化势此点可归为两向点无须化出一个新笔势,避免麻繁琐黄简书法讲座二级课程第4课笔记:点势书写示范 1常用的起笔和收笔动作 起笔有一面锋起、两面换起、三面换起(都是露锋的)、有藏锋一圈起、藏锋两圈起。

收尾通常就是三种情况: 1、就是挫,尾巴是挫笔;(尾部不圆润,称断尾) 2、是圆尾巴,那就是顿笔圆尾巴是写到收尾处,锋需推到尾巴扭回来此时有腕从右转向中的手腕动作 3、尖头尖尾尖头侧,手侧后推出,成尖怅,我们叫揭笔 2左右对称、中线是直线的点: 悬胆势 蝌蚪势 悬胆势可先用横来练习露锋一面锋起,取得分数以后,拉向右然后把笔尖推到尾巴,(这里有转腕右向中的动作)扭回来写的短一点就是点了粗壮的话,需蹲的重一些,取分数多,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