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最新版初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 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实验版)(共32张PPT)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073058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最新版初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 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实验版)(共3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2最新版初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 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实验版)(共3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2最新版初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 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实验版)(共3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2最新版初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 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实验版)(共3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2最新版初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 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实验版)(共3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最新版初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 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实验版)(共3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最新版初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 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实验版)(共32张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贵港中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军阀( )A.刘备 B.袁绍 C.孙权 D.刘禅【解析】选B。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2.(2009襄樊中考)“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顾茅庐”是刘备三请诸葛亮,请诸葛亮辅佐他光复汉室的故事。,3.(2010滨州中考)观察下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 C.孝文帝 D.曹丕,【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

2、,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4.(2009耒阳中考)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 ( )A.春秋 B.战国 C.汉朝 D.三国【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国时期,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这是祖国大陆与台湾的最早交往。,5.(2009莱芜中考)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方战乱较少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D.从越南引进占城稻【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A、B、C三项分别从生产技术、政治和自然条件方面阐述了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D项是经济重

3、心南移的表现。,6.(2009青岛学业考试)南北朝时期,有人出使北方归来,感慨不已:“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请回答,当时的洛阳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都城( )A.匈奴 B.蒙古 C.突厥 D.鲜卑【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北朝时期”“洛阳”,可推知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原地区经济繁荣、礼仪兴盛,孝文帝是鲜卑族的杰出首领。,7.(2010贵港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

4、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审读选项可知B、C、D三项均为措施,A项为改革的影响。,1.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010年1月14日举行“2009年度公共考古论坛”,公布该所对“曹魏高陵”的考察结果。专家初步认定此墓葬的主人就是曹操(魏武王)。东汉末年,称雄一时的曹操没能做到( )A.击败袁绍 B.统一北方C.血战赤壁 D.废汉建魏【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208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败,退守黄河流域。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故选D。,2右图电影所反映的战役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A为曹操统一北

5、方奠定基础B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奠定了孙刘牢不可破的合作关系D使曹操的力量变成三方中最弱的,【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图中电影所反映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3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使北方趋于平静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补

6、充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种植水稻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在江南得到推广A. B. 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南朝时,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经济迅速发展,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用绿肥,牛耕、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的叙述都是正确的。,5右图史料所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是( )A.迁都洛阳B.采用汉族的官制 C.朝廷必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D.学习汉族礼法【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

7、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中的有效信息是“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由此可判断是孝文帝改革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6.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 )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B、C、D三项都符合北魏时期的史实。A项错误,因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没有统一全国。,7.东汉以来

8、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隋唐社会面貌的焕然一新。请你围绕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一)诗歌展示(1)“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下列两首诗歌,请你比较一下,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二)史料解读(2)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以下材料,对比一下,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褥、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

9、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三)建言献策(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建议。,【解析】本题通过课堂教学的片段引入问题,构思精巧,综合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相关知识以及从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解答第(1)题要比较两首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同点,结合史实可作出正确解答;第(2)题利用汉书和宋书中两则史料进行对比,结合史实学生不难答出;第(3)题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为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答案:(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南方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2)不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比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原因: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等。(3)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等。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