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5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28564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本高一下学期语文一、二单元测试题试卷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第卷(选择题 36 分)一、(每题 3 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垝(gui)垣 汤(shng)汤 颤(chn)动 契阔谈讌(q)B袅娜(nu) 荫庇(yin) 渐(jin)车 蓊蓊郁郁(wng)C婆娑(su) 脉(m)脉 溘(k)死 夹袄(ji)D愆(qin)期 呦(o)呦 吞噬(sh) 蕈(xn)菌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笼着 拉拢 倩影 靓装 长春藤 B宛然 婉转 嬉游 嘻笑 媒界物C幽僻 癖好 嘶叫 撕打 闻名遐迩D寂寞

2、 漠然 惦着 掂量 葡萄藤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像花又不是花的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如果,这时你能够在两种太阳光之间,批判地湖面,它正应了那句话,所谓“波平如镜”了。它们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的皱纹来,分出两条界线,有着很明显的漪澜。A领略 衬托 考查 期间 B领略 点缀 考察 其间C领会 点缀 考查 其间 D领会 衬托 考察 期间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汝

3、岂得自由B可怜体无比 千万不复全C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D便可作婚姻 交语速装束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A大人故嫌迟 故作不良计B多谢后世人 谢家事夫婿C府吏见丁宁 渐见愁煎近D便言多令才 巧言令色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秋蝉的鸣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B每一支划桨的或每一只虫子的动作都能发出一道闪光来,而一声桨响,又能引出何等甜蜜的回音来啊!C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关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地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D

4、梭罗创作了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 25 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问题。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 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 桥头树 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 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 字念得很高,拖得很 长 )“可不是么?一 层秋雨一层 凉了!”北方人念“阵 ”字,总老象是“层” 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

5、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 长大起来。像橄 榄又像鸽 蛋似的枣子颗儿,小 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 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 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 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 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 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

6、诗文的 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 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 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 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

7、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 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7作者写故都,却写到了“都市闲人”,对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他们朴实得像故都一样,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悲凉”的味道。B他们的形象更有故都的特点,更能体现作者的故都情思。C他们更容易亲近,更能表现作者的“平民意识 ”。D在言语中流露出作者对他们那种无忧无虑生活的向

8、往。8文章是写景散文,却在 6 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单纯写景不能体现北平作为文化古都的韵味。B作者是散文家,插入对诗文的议论更能体现出 “文化味”。C纵横议论,显现出文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写作思路。D写景之后的议论往往是卒章显志,升华文章的写作主旨。9作者用“南国之秋”与“故都的秋”作对比的目的是( )A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B用南国之秋的温婉衬托北国之秋的豪放。C在对比中,展示南国与北国之秋的各自特色。D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之情。三、(9 分)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 10-12 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

9、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4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 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 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 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 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

10、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 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堪母驱使 不堪:不能胜任B好自相扶将 扶将:搀扶C感君区区怀 区区:真情深挚D性行暴如雷 性行:性情1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既若见录 既克,公问其故 B且暂还家去 年且九十C小姑始扶床 始而不解,继而恍然D不久当归还 何当共剪西窗烛12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部分主要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惜别。B一

11、段详写刘兰芝离家时的打扮,运用夸张性的铺排手法,显现她的美丽奢华。C兰芝是一位谦逊、通情达理之人,在被婆婆无理休回家时,仍能显现她的美好品德。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既写出夫妻恩爱,又增强了抒情性,此景令人同情、愤慨。20081027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5第卷(非选择题 114 分)四、(30 分)13翻译(1)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4 分)译文: (2)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4 分)(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4 分)1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月 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

12、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1)“平中见奇”是诗人创设诗境的高妙处,请结合诗歌前两句,赏析这一妙处的体现。答: (2)运用拟人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以灵性,往往能够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简析诗歌这一手法的运用。答: 15填空。(10 分)(1)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2)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 。(朱自清荷塘月色)(4)微风过处, , 。(朱自清荷塘月色)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6(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6) ,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

13、骚) 五、(22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人生的爱好者我们晓得如果我们把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当地混合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 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间;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学之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满的理想了。还有一点更加重要,就是这两种不同的观念的混合, 产生了一种和谐的人格;这种和谐的人格便是一切文化和教育的公认目的。我们在这种和谐的人格中,看见一种生的 欢快和爱好, 这是值得注意的。要我描写这种人生的爱好的性质是很困难的;用一个譬喻来说明,或叙述一位人生的爱好者的真事迹,是比较容易的。陶渊明, 这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很自然地浮上我的心头。当我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我的话的。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 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日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简朴的, 风格也是简朴的,这种简朴的特质是令人敬畏的,是会使那些较聪明较熟悉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的。他是今日人生的真爱好者的模范,因 为他心中反抗尘世欲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