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28266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 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 见贾岛吟诗,有 “鸟 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 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 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 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 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 推” 。他 须自掩自推,足见

2、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 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 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如果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 “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 ”看来, “推”似乎比“敲 ”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 “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 ,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 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 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 ”而下“敲”字,或是想到 “

3、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 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 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 时所要说的、而且又是与全诗调 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 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1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阐发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_答案: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2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推敲”的事例是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的?答:_答案:“推” ,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 ,月夜访友热闹场合。从文字表达的意境角度。3作者关于贾岛诗句中用“推”好还是“敲”好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答:_答案:问题不在“推”

4、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4作者举古今美谈“推敲”故事一例的用意是说明什么?(不超过 30 字) 答:_答案: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二、语言运用5介词“被”正突破传统语法的局限,成为一时热词。请揣摩以下“被”字的用法,解说“被”的意义及使用者的心态。例如:广州到武汉的高铁票价最低 490 元,而最便宜的快 车 硬座只要 129 元, 临客更低。但高铁开通后,普通车减少,对农民工来说,合适的车票反而更难买了,他们只能被高铁。又如: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 2010 年 12 月底, 应届高

5、校毕业生就业率达 90.7%,有人惊呼“被就业” 。此外, 还有“被加薪 ”“被幸福” ,甚至“被自杀”等等。答:_答案:“被”指违背主观意志或语词表述与实情不符,表现了使用者的无奈与愤懑。6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并将紧接在虚词之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谣言在传递过程中遇到“智者” ,经不起仔细推敲。 “智者” 听到谣言后的反应是运用独立思维进行理性判断,进而得出 结论,并不 轻信谣言。每个人都能将谣言封杀在自己的“嘴”中,那些不确切、不客观的信息的传播速度会减缓,甚至停止。因为_就_往往_如果_答案:因为智者就会往往经不起如果每个人

6、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拘礼(j)咀嚼(jio) 上乘(chn)锱铢必较(z)B斟酌(zhn) 没镞(z) 付梓(xn) 清沁肺腑(qn) C胸襟(jn) 岑寂(cn) 憎恶 (zn) 深恶痛嫉 (j) D蕴藉(ji) 流弊(b) 尺牍(d) 咬文嚼字(jio) 解析:选 D。A.咀嚼 ju;B.付梓 z;C.胸襟 jn。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援例 红彤彤 凝炼 事过境迁B含糊 兴冲冲 揉合 锱铢必较C谨严 热烘烘 付梓 深恶痛绝D含义 耍花招 精髓 发人深醒解析:选 C。A.“凝炼”应为 “凝练” ,B.“揉合”应为“柔合” ,

7、D.“发人深醒”应为“发人深省” 。3下列各句应填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 _还必须有附带语 省略了。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 ,确 实改得好, _郭先生如果 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 什么”式语法。看这些实例, “你这什么”!倒不 仅是“坚决的判断, ”_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推”_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A而且但是而是 固然B而且不过而是 固然C并且不过而是 虽然D并且但是而是 虽然答案: B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看到鸟儿们不停地啄食葡萄,狐狸急不

8、可耐,但又无计可施。 “这葡萄是酸的, ”最后,狐狸说道, “不吃也罢。 ”B所谓“午阴嘉树清园(周邦彦满庭芳)” ,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减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C古代诗人是在深秋季节用“木”字呢?还是在情绪落寞的时候用“木”字呢?D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 改为“这” ,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解析:选 A。B.括号应放在引号外; C.句中前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D. “文人”后应加叹号。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 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 ,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 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

9、,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 “一川烟水” ,“杨柳万条烟” ,“烟光凝而暮山紫” ,“蓝田日暖玉生烟” 种种境界。直指的意 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 轮 外圆晕, 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 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 诗方面。直指的意 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

10、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 试人间第二泉” ,“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 个关联,原文就 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 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 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 这一点生发上面。5对文中“联想的意义”是“偏于游离的 ”“偏于个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和写作时

11、,字的意义的确定和控制有难处。B阅读和写作时,字的意义太精确而难以把握。C在文学尤其在诗方面,字的意义易用明显而确实。D在文学尤其在诗方面,字的意义随时随地各不相同。解析:选 D。D 项,准确而全面,其余均片面或以偏概全。6以下表述与作者原意相符的一项是( )A “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但是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解析:选 A。B 项, “因带上主观色彩”有误,应该是“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

12、的种种关系”。C 项, “并不说 明科学不需要 联想甚至排斥联想” ,文中无此义。D 项, “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应为“诗文中的字的联想意义难以控制” ,系 偷换概念。7文中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句为例,是为了说明以下哪一方面的( )A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B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C文学的文字有时必须顾及到联想的意义。D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中所累积的种种关系。解析:选 B。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8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答:_答案:不矛盾。联想意义是变化莫测的。如果能使读者通过字面准确体会到、把握到联想意义,那么字的意蕴自然就丰富;

13、反之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联想的意义,表达有误,就有可能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朱光潜的通达人生郑 涌在北京大学我所认识的教授之中,朱先生是我接触最多、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个。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很勤 奋,甚至是最勤 奋的一个。对此,朱先生解释说,这种勤奋,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为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想尽快地搞明白;尽管如此,有些事情却始终 未能搞明白。例如,关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并不了解。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只能是边生活, 边了解。朱先生批评那种坐而论道, “不抓住每一 顷刻在现实中的人生,而去追究过去

14、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 ,做“无穷追溯” 的倾向。 “这道理哲学家们本 应知道,而爱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些哲学家们。 ”这是 “不通达” 。他 认为,应该恰恰相反,求诸抓得住的现在,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来。他有理想,但很现实;他重悲剧 ,但不悲 观:“孔子看水,发过一个最深永的感叹,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生命本来就是流动, 单就逝 的一方面来看,不免令人想到毁灭与空虚;但是这并不是有去无来,而是去的若不去,来的就不能来;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 ”朱先生在其处女作无言之美中,就已 经提出了他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他认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 含有至理。假如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