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28160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业棹瑞 210502040155 电自155调查时间:2017年8月2日调查地点:网络调查人员: 调查对象:大学生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调查目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调研一、 研究背景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成员对所属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国家主权、政治道路、政治主张、道德价值观念等的认可和赞同。它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和政治资源,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随着全球化时代对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带来的深刻影响,国家认同问题成了国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焦点。中国国家认同建设,不仅是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2、,国内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对大学生国家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亟须解决的问题,有的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给高校敲响了警钟。但是,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依然较大,关键就在于如何引导和教育。而且更为紧迫的是,当前从国家层面看,在国家认同建设问题上国家没有形成统摄性的国家战略。从高等教育层面看,高校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没有足够重视,更远未形成系统教育,对于“大学生国家认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更是未能提供可信、确凿的证据。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希

3、望,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大学生对国家是否认同,事关未来中国的政治进程,事关未来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国内外的研究看,还鲜有对国家认同作系统测量研究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少有对大学生群体国家认同研究的学术成果。笔者认为,不同的人对国家认同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即使相同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对国家认同也会发生变化。基于当前中国大学生特殊的历史使命,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主要应该包含祖国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和制度认同等四方面。大学生对自己的祖国认同,既是一种情感的归属需要,也是一种人文的、理性的认同,主要包含或集中体现在祖国疆域、中华民族

4、和祖国文化认同。大学生对道路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的认同,包含基本路线、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布局认同。大学生理论认同,就是从思想深处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含或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武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大学生制度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主要包括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具体制度的认同。本研究就是基于以上四个维度,设计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测量指标和问卷,为测量大学生国家认同提供了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测量工具。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高校的调查和分析,可较客观地把握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为高

5、校更加有效地进行国家认同教育,并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二、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SPSS 和AMOS进行实证分析,其中运用SPSS17.0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国家认同四维内涵(即祖国认同、道路认同、制度认同、理论认同共计60个选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并用AMOS16.0进行验证性检验,以确定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共确定56个选项作为正式的调查卷。所有题项采用随机排列方式,问卷采用五点量表自评,从“完全同意”、“基本同意”、“有些同意”、“不怎么同意”、“完全不同意”,依次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同时运用SPS

6、S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并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研究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和特征。从学校分布看,重点大学学生占42.3%,普通本科高校学生占57.7% ;从性别分布看,男生占48.5%、女生占51.5%,男女比例大体相当;从年级分布看,大学一年级占29.2%、二年级占28.7%、三年级占26.1%、四年级占16%,各年级分布基本均衡;从生源地看,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乡(镇)、农村分别占13.8%、22.7%、24.5%、10.2%、28.8%,数量分布相对均衡;从民族分布看,以汉族居多,占86%,少数民族占14%,共覆盖全国33个少数民族。从原就读中学看,重点(示范性)中

7、学占56.6%,普通中学占40.9%,民族中学2.5%。通过描述性统计,样本整体分布较为科学。三、研究分析1、祖国认同经描述性统计得出,全国大学生祖国认同度较高(具体情况见表1),其均值高达4.78(满分为5)。大学生对于祖国象征、祖国疆域等认同度最高,均值高达4.87。在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民族意识非常强烈,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对祖国文化也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当国家在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以及我国在航天、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时,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荣誉感。相比较而言,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后的成就认同感不够高,如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和“改

8、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其均值为4.67。这可能由于大学生以“85后”为主,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国情了解不多,没有强烈的对比性,导致结果略低。此外,大学生对“孔孟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的认同度不高,均值只有4.66,这也暴露了大学生人文知识不足的缺陷。2、道路认同 据统计,大学生道路认同总体认同度均值为4.69,具体情况见表2。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具有全面性”、“大学生要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选项的认同度都较高,其均值达到4.77。相比较而言,大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9、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幸福的明天”等选项认同度不够高,说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执政党的认同度相对较低。3、理论认同 据统计,全国大学生理论认同度均值为4.66,具体情况见表3。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和地位、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等选项认同度较高,这说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本身是比较认同的。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缺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当今社会的公民道德素质评价较低,如在“我信仰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正确的理

10、论,指导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道德素质在逐步提高”的均值都低于4.50。4、制度认同 从统计中看出,大学生对制度认同度较高,其均值为4.69,具体情况见表4。大学生对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制度改革的方向等方面都给予较高的认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必要性和“一国两制”的认同度最高,均值都达到了4.78。但令人堪忧的是,大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必然选择”认同度较低,均值只有4.62。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选项认同度均值只有4.44,是本次调查中最低的选项。这说明,大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缺乏正确认识,

11、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缺乏理性认识,更缺乏足够的信心,这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四、讨论与建议(一)大学生国家认同总体状况良好研究得出,当前全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总体状况较好,其均值为4.71。从表5看,大学生对祖国认同度最高,均值达到了4.78。在具体选项中,大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神圣不可分割”和“钓鱼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等祖国疆域的“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之和接近百分之百。大学生对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大家庭等认同度也很高,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尽管不同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国家认同,但是对于最高国家利益的认同

12、是高度一致的,这也是释放爱国情怀的基本立足点和依据。此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全面性、“大学生要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等也有着理性的认识,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理智、成熟的一面。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而其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转型时期凸显的道德失范、分配不公、官员腐败等社会问题,确实让不少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有疑虑。再加之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西化、分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和大学生素质欠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

13、的存在,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只要教育和引导得当,大学生完全有可能提升信任度。据统计,所有低认同度的选项中“不怎么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比例之和都不足10%,对于回答“基本同意”和“有些同意”的这部分学生,只要我们的国家真正富强了,人民真正富裕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通过教育和引导,是完全可能认同国家的。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这也是我们今后着力要努力的方向。 (三)不同群体特征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有显著差异 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等分析比较得出,大学生的性别、学生干部经历、民族背景、政治面貌、就读中学、大学类型、专业性质等因素对其国家认同有明显差异。 性别。性别对于祖国认

14、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都有显著差异。从比较分析看出,女生可能因其性格差异、在校期间关注社会热点的热衷程度与思维方式不同等原因,导致女生的认同感明显高于男生。 学生干部经历。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国家认同的四个方面要明显高于没有担任过干部的学生。这也客观说明了学生干部思想上可能更成熟,他们在担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接受了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组织锻炼,对时事政治、国家大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因此,他们的思想境界会更高,认识也会更全面些,对国家认同更加理性、成熟。 民族背景。民族背景对大学生国家认同四方面都有显著性。笔者认为,全国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五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年来一方

15、面受民族地区的宗教观念、家庭环境与民族地区局部社会环境等影响,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影响一直存在,尤其、势力内外勾结,活动猖獗,频繁制造事端,这难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产生负面影响。 政治面貌。笔者采用scheffe、LSD、HSD法分析得出政治面貌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有显著性差异,祖国认同:共产党员群众,共青团员群众;道路认同:共产党员群众,共青团员群众;理论认同:共产党员群众,共青团员群众;制度认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群众,但共青团员和群众认同度没有明显差异。大学生党员对国家认同度明显高,体现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除此以外,折射出高校的党建工作、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6、体系教育颇有成效,也说明了更高的政治追求会产生更高的国家认同。 就读中学。大学生曾就读的中学性质的差异对于其祖国认同这一方面具有显著性。表现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民族中学。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没有显著的联系。笔者认为,这一是说明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民族中学更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学生接受知识的深度优于普通中学,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更高些。而民族中学因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可能会更加注重本民族文化和知识的教育,因而对祖国认同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学生知识层次越高、政治素养越好,越易于国家认同。二是对祖国的领土疆域、祖国的荣誉、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基本国情等,认同度比较高,说明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接受过的这些教育和熏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而且重点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更为显著,但是,更深层次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