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研-究---贾-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27971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研-究---贾-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研-究---贾-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研-究---贾-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研-究---贾-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研-究---贾-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研-究---贾-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研-究---贾-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堂 教 学 观 察 与 评 价 研 究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贾 玲 Tel : 02987639255(办) 87727096 E-mail : xajyjialing,一、观察的价值,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美】库恩 课堂观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专业技能。 案例1:学生听课注意力的观察 教师课堂走动路径的观察,二、课堂观察在学校教科研中的重要性,1课堂教学观察是校本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2课堂教学观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3课堂教学观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案例2:江苏锡山高级中学 历史多媒体课件有效性观察量表 历史基础知识落实的课堂观察量表 历史课

2、堂观察量表(学生自主探究学 习、教师教学主导性和有效性),三、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 即课堂教学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和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出相应分析的研究。,四、课堂观察的实质及意义,课堂教学观察的实质,是以研究的方式解决课堂问题,它研究的问题是“微小的”,采用的方法是合理的,依托的理论是科学的,给教师提供的帮助是具体的,因此,它有利于促进学校研究功能的转变。 案例3:音乐课鳟鱼钢琴五重奏,五、课堂观察的形式,团队观察:分工、合作; 个体观察:个人做好“观察笔记”; 自我观察: 以“延时性”观察为主。,六、课

3、堂观察的视角,关注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 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 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4:西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案例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评价课题,七、课堂观察的程序,(一)准备阶段 1确定观察主题 预设主题和生成性主题; 单主题和多主题; 2确定观察内容 教师: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手段及媒体运用、教师的导引和提问技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教师的反馈方法和效果、教师的观察力、教师的调控能力等。 案例6: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叙写,2确定观察内容 学生:学生学习地的动性,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的思维

4、品质,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与非学习行为,学生的情绪表现和沟通交流情况;课堂的气氛,教室内外的情境等。 案例7:西安高新一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验,七、课堂观察的程序,“高参与度、高认知水平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表,3、课堂观察的方法,4确定观察核心及辅助工具: 核心:即观察者,观察者的“自身感官”。 辅助工具:包括各种量表和工艺学法(包括录音法、录像法等)。 5.确定观察分工:一般用于团队观察。,七、课堂观察的程序,(二)观察阶段 1做好两项记录:一是记录时间,二是记录细节; 2“课后访谈”:访谈对象是执教教师与上课学生。,七、课堂观察的程序,七、课堂观察的程序,(三

5、)反思阶段 1分析性反思。即根据观察记录的数据和细节开展分析; 2建构性反思。是教师固有理念解构和新理念建构的过程; 个体的反思可以写成课例分析;集体的反思可以写成报告、论文等。 案例8:西安高新一中 高中语文组课堂观察报告,八、课堂观察的特征,1.目的与方法的统一 观察的目的多种多样,研究的目的不同,就必须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任何一种课堂观察的方法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常常要因观察需要而变化。,八、课堂观察的特征,2描述与诠释的统一 “描述”是课堂观察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它包括两类: 一是基于定量观察的现象描述。即“用数据说话”。 二是基于定性观察的细节描述。即“用细节说话”。,八、课堂观察的特征,3建构与行动的统一 课堂观察十分强调“建设性”。通过对课堂的准确观察与分析,观察者要给观察对象提出具体的建议。 案例9:致橡树的课件细节处理,九、课堂观察的深远意义,能够激发教师的自觉发现; 教学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强烈的细节意识(发现、回放、反思); 促使教学方式由“范式化”向“情境化”转变。 是一种常态中进行的“持续”研究(主题、对象、行为)。 案例10:叙事要有点波澜,十、专心教学、发现乐趣,理解基于标准的课程选择怎样的学习目标; 创造促进学习的教学设计环境、提供活动、累积经验; 评估学有所得的状况选择评估工具和设计评估程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