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宜昌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78865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的宜昌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美丽的宜昌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美丽的宜昌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美丽的宜昌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美丽的宜昌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丽的宜昌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的宜昌讲义(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美丽的宜昌,山水宜昌 人文宜昌 经济宜昌,2,山水宜昌,宜昌的气候湿润,四 季分明,雨热资源丰富,风调雨顺,自古以来就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宝地。由于宜昌的这些优越条件,使得宜昌的山那么美,水那么清,畅游在宜昌的风景之中,你会发现大自然的优美,清新,内心也会感到宁静,舒畅和陶醉。,3,青山绿水,4,山峡楼阁,5,云雾山峡,6,山峡顶峰,7,一线天,8,江上渔船,9,人文宜昌,10,嫘祖 嫘祖,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子蟜极,之孙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2、。,11,嫘 祖 庙,12,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名平,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13,屈原雕像,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14,屈原故里秭归,15,纪念屈原,屈原身为国家重臣,不惜一切辅佐楚怀王,但终因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伤心欲绝,自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纪念他,

3、便在端午这一天挂蒿草,吃粽子,划龙舟。,16,出嫁塞外王昭君,17,王昭君 王昭君 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昭君自请嫁于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封为“宁胡氏”,为民族团结的伟大使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18,现 的 代 王 影 昭 视 君 中,19,20,画 卷 里 的 王 昭 君,21,昭君在塞外,22,晚清名家杨守敬,杨守敬(1839年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湖北省宜都

4、人,清末民族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被定论为“三峡”第一人。他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23,杨 守 敬 文 学,24,守敬著作,25,杨 守 敬 故 居,26,经济宜昌,满腔“绿色”情怀,一路奋进崛起。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宜昌市,近年来奏响绿色发展的激越乐章 2004年到2008年,宜昌主要经济指标几乎全部翻番。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以优争先,以质取胜,宜昌经济结出硕果,同时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低碳之花悄然开遍城乡。2009年,宜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2%

5、,降幅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三峡绿正浓,记者来到西陵峡畔这座典藏山水、满目滴翠的秀美之城,探寻她的绿色发展之道。 “绿”之源 经济结构在创新升级中“漂亮转身” 宜昌人为身处“水电之都”而自豪:境内有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大中型水电站,水电总装机容量全国第一。 宜昌人更因一组数据而骄傲: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消耗5000万吨标准煤,减少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从浩浩水能转化成清洁电力的恢宏场景里,宜昌人悟出:只有绿色发展,才会生机无限、前途无量,才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境界。,27,“绿”之韵,循环经济在神秘“魔环”中流光溢彩 工业“四废”,是绿色发展绕不过的门槛。治理,需要巨资投

6、入;利用,又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两难”面前,宜昌作出选择:攻克技术难关,发展循环经济,力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后劲。 在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的排污口,记者看到,成群的金鱼在嬉戏。 排污口下鱼儿欢,是因为园区内废物都得到了循环利用,排出的水质达标了。 去年6月1日,这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首尾衔接,成功闭合,被业内人士誉为“魔环”:烧碱生产草甘膦和特种磷酸盐,副产的氯气用于生产三氯化磷和甘氨酸,三氯化磷和甘氨酸变成草甘膦的原材料20多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长长的循环链,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走进这个“魔环”,人们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位

7、置的资源。“魔环”将废料吃干榨尽,上游废料成了下游原料,废弃物催生新的产业,产业链条越拉越长,整个过程达到“零”排放。 在精细化工的道路上,兴发集团领略到了循环经济的绿色韵味,仅“废料”每年就为企业增收达亿元。 企业的每一次循环,都伴随着技术创新,为企业拓展产业链并打开新的发展空间。稻花香集团围绕白酒主业,构建起跨区域的“绿色种植食品加工全混饲料规模种植有机肥料”五级农业产业循环链。这个链条一启动,集团的销售收入开始跳跃式增长,去年突破了50亿元。 在宜昌,像这样的循环链比比皆是,而且链条纵横交织,形成了企业内的“小循环”、企业间和园区间的“中循环”、区域间的“大循环”。在宜昌开发区,目前已形

8、成了企业内部的煤、热、电内循环,盐、煤、磷等企业之间首尾相连的外循环链条。经济总量并不大的宜昌开发区,凭着循环经济一马当先,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的示范区。,28,“绿”之魂,人与环境在统筹兼顾中更加和谐 “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宜昌向世人展示自己绚丽色彩的同时,并未忘记曾经的窘境: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和以重化工为特征的工业格局,使宜昌酸雨频繁,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有240多天,所有生活污水直排长江 同时,宜昌既有百万人口的城区,又有库区、坝区、山区、民族自治地区等不同地域特点、不同资源禀赋的县市,发展不平衡。伴随着三峡蓄水和库区搬迁,库区生态的脆弱和产业“空心化”日益凸显。 “既要金

9、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齐步跑,又要环境好。”冷静思考中,宜昌的决策者定睛于绿色发展的魂魄人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 为了促进库区、山区县在保护中发展,宜昌突破行政区划,创新联动机制,催生“飞地经济”。运用规划引导、税收分成等办法,支持山区、库区县到沿江开发区园区兴办项目、发展产业,实行“基础共建、产业共育、环保共担、利益共享”政策。 2006年,库区的兴山县率先走出大山,在宜昌开发区建立“兴山园”,先后引进双汇、椰风等知名企业和品牌落户。地处三峡工程库首的秭归县,到宜都市沿江园区兴办电石项目,去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宜都市对地处大山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给予税收、统计指标尽归对方的特惠政策,

10、帮助发展“飞地经济”项目。如今,宜昌的“飞地经济”已形成市县之间、县县之间、乡镇之间的多种模式。 “飞地经济”带来双赢:库区、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沿江经济走廊越做越强,沿江经济总量占全市的85%以上,4个县(市、区)进入湖北省县域经济前十强。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宜昌把环保作为前置条件,不少规模可观的招商引资项目,因环保不达标而忍痛割爱。2008年底,宜昌成功引进史上最大工业项目全通涂镀板。对这个“超级宝贝”,宜昌关爱有加,惟独在环境保护上丝毫不让步:要求企业按工业旅游项目设计,且必须放弃以煤为燃料,只能烧天然气,以杜绝二氧化硫排放。 近年来,宜昌累计投资70多亿元,堵住沿江28个排污口

11、,在城区建成4个污水处理厂、2个垃圾填埋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2%。 短短几年间,宜昌经济总量翻了番,生态环境却越来越好。去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9天,森林覆盖率达到56%。今年4月初,全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在宜昌召开,宜昌经验叫响全国。,29,“绿”之依,绿色新政在坚守目标中展现魅力 在宜昌,GDP是一张绿色成绩单:不仅速度、质量、效益同等重要,而且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这根“指挥棒”,引导着干部既立“丰碑”,又树“口碑”。 绿色发展呼唤政府的绿色领导力。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是宜昌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城市建设、经济发展

12、紧紧“咬定”目标不放松。宜昌市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当经济发展与长远目标发生冲突时,他们宁可放弃眼前利益,决不以牺牲环境和未来为代价。 酵母的废水治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关掉排污口,就意味着要增加环保投入,企业当时7000多万元的年收入得全部搭上,还可能“落魄”成不赚钱的企业。要不要关掉排污口?安琪集团内部争议很大。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企业下定决心上环保设施,即使不赚钱也不能拖环保的后腿。从2000年开始,安琪先后投入1亿多元治理废水,靠自己的技术攻克了这一堡垒。 市委、市政府鼓励企业引进行业前沿、工艺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三峡新材投资8000万元,在行业率

13、先引用余热发电机组,既满足了自身电力需求,又保护了环境;华新水泥宜昌公司对引进的国际先进新型干法旋窑设备实施升级改造,把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作为辅料,通过高温煅烧生产水泥熟料,实现了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处置。 为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宜昌对企业实行“退城进园”,将99家有污染的企业迁入工业园区,实行集中治理,消除了工业企业对城区污染。宜昌还在湖北率先淘汰燃煤锅炉,实施公交车和出租车双燃料改造,城区每年减少7000吨二氧化硫和1500吨烟尘排放。 天蓝了,水绿了。宜昌市以更美的环境、用更好的服务来吸引绿色投资。市委、市政府再造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实现行政全面提速,打造一流政务环境,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保姆式”服务,不让企业多跑一步路,多花一分钱。 投资200亿元的涂镀板项目,从首次接触客商到签约仅30天,从签约到首条生产线投产仅6个月;投资26亿元的宜昌万达广场从洽谈到签约也只30天,从签约到开工建设只用了3个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宜昌的工作作风和投资环境,完全可以与江浙和东南沿海主要城市媲美。” 宜昌的绿色新政,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吸引绿色投资的法宝。2009年,宜昌新开工投资过亿元项目212个,其中8个过50亿、25个过10亿。在三峡工程投资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了43.3%的增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