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张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7133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张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 (1)社会变革:“士”受到重用,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2)学术下移: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2含义 “诸子百家”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文化现象。,私人讲学,3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2)是中国、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发展的基础。,思想解放,学术文化,思想文化,(2)孟子 政治观:实行“”;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仁政,性本善,2道家 (1)老子 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政治观:提出“”的政治主张。 方法论:世界万物和在不停地运动。 矛盾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2、,无为而治,人类社会,(3)荀子,(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上的自由。 3法家 (1)代表:韩非子。 (2)主张 治国:君主要,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权术:利用驾驭大臣。 权威: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相对,精神,以法治国,权术,权威,(3)影响 对君主: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对国家:迎合了建立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大一统,1.背景 (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的思想,与民休息。 (2)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内容 (1)提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无为而治,积极有为,春秋大一统,(2)宣扬“”,提出“天人合一”和 “”学说。

3、 (3)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有利于巩固。 3推广 (1)起用参与国家大政。 (2)将规定为教科书。 (3)兴办和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4结果 (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2)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主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儒学家,儒家经典,太学,正统,传统文化,君权,1“百家争鸣”是指一百个学派在争论。()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并不是指“一百家”,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最受统治者重视的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的“仁”的继承与发展。()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4孟子“民本”思想与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本质区别。()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5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使儒家以

5、外的思想销声匿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最终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7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专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思想专制。,突 破 提 示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多家学派学说,但对统治者最有帮助的莫过于法家、儒家和道家,其中儒家思想终成正统,通过对儒家、道家、法家各自主张及其关系的探究,我们可了解三种思想的地位。,1儒、法、道三家的

6、思想主张及地位如何? (1)儒家思想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 地位: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并步入正常轨道时,宜用儒家思想。 (2)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实行大一统的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3)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

7、思想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2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政治思想关系如何? 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仁政和礼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儒、道、法三种治国思想的地位,1(2012惠阳一中模拟)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与之吻合的依据是( ) A促成思想解放 B反对君主专制 C鼓励民族独立 D主张克己复礼 【解析】 五四运动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起到了同样的历史作用。B、C两项与之不符,D项仅是老子

8、一家思想,也与主题不符。 【答案】 A,突 破 提 示 董仲舒新儒学是对先秦时期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只要从“背景”“核心内容”“影响”等方面探究清楚其本身含义,并理解其与先秦儒学的不同,本知识点便好理解了。,1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1)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 (2)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 (3)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了政治上怎样的变化? (1)实质:思想专制。 (2)变化:国家分裂到国家实现统一。

9、3如何正确理解“天人感应”思想? (1)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2)董仲舒认为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 (3)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4董仲舒新儒学形成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国家统一。 (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3)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4)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仁政”。 (5)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5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点有哪些?,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

10、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2(2013届哈尔滨月考)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但在他实行统治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如法家的重农抑商、严刑峻法。这说明(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B董仲舒所独尊的“儒术”已不

11、是纯粹的儒家思想 C汉武帝是个朝令夕改的君主 D只有采用法家思想才能稳固统治,【解析】 材料中“也体现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如法家的重农抑商、严刑峻法”的信息说明了B项说法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太过牵强。 【答案】 B,(2012山东高考)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答路径】,1知识角度 把握儒、道、墨、法四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史论角度 “百家争鸣”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12、意识为视角命题,本身渗透了对史论的考查。,3热点角度 儒家学派的“仁”“仁政”“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对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法家学派的“以法治国”理念对我国的以法治国理念有一定借鉴。,(2010天津高考)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解答路径】,1知识角度 (1)董仲舒改造新儒学的内容和实质。 (2)汉武帝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 2.史观角度,董仲舒在对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说进行研究学

13、习的基础上,创立了新儒学,从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明不断传承的特点。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本知识点是不错的命题思想。,考向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知识角度)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 ) 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解析】 考查材料解读与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引用材料强调服从领导和用法律严惩侵害他人者,这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故选C。 【答案】 C,2(史观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

14、古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决定因素是( ) A文人的鼓吹 B统治者的倡导 C社会变革的催生 D各国联系的加强 【解析】 根据政治学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是产生“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 【答案】 C,3(热点原创)“上得了厅堂, 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 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 2012,皮鞋很忙”。网友讽刺的这 些不法行为与下列哪一思想关系最小( ) A孔子:“仁者,爱人” B老子:“无为而治” C韩非子:“以法治国” D王阳明:“致良知”,【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不法行为实际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违

15、法犯罪行为,由此可见,其直接违背了A、C两项所述思想。D项的“良知”是指封建的伦理规范,即“三纲五常”,其虽是封建糟粕,但其中也包含“仁”的思想内核,其与材料现象存在着间接的关联。但B项则与材料无关系。 【答案】 B,4(热点角度)在一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抓住关键词“民”,可以看出是儒家的“仁”的思想主张,体现民本的思想,故选B。 【答案】 B,考向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5(知识角度)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