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6644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5 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2013.10.22,Chapter 5 DNA Damage, Repair and Mutation,1、DNA合成中负责复制和修复的酶是: 。 2、DNA复制过程中,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 , 另一条非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 。,DNA聚合酶,填 空,后随链,先导链,1、从一个复制起点最多可分出几个复制叉:( ) (A) 1; (B) 2; (C) 3; (D) 4; (E) 5;,单 选,B,2、大多数生物DNA的复制方式是:( ) (A) 滚环式; (B) D-环式; (C) 全保留式复制; (D) 半保留式复制; (E) 混合式复制;,D,1、

2、下列关于原核DNA复制说法正确的是: ( ) (A) 按全保留机制进行; (B) 按3-5方向进行; (C) 需要DNA连接酶的作用; (D) 涉及RNA引物的形成;,C、D,多 选,第 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5.1 DNA损伤 5.1.1 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 5.1.2 物理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5.1.3 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5.2 DNA的修复 5.2.1 切除修复 5.2.2 错配修复 5.2.3 直接修复 5.2.4 重组修复 5.2.5 SOS系统 5.3 基因突变 5.3.1 基因突变的类型 5.3.2 诱变剂的作用 5.3.3 诱变剂和致癌剂 5.3.4

3、 基因突变的后果,5.1 DNA损伤 1)损伤的概念 生物体DNA双螺旋结构发生的任何改变。 分两类: 单个碱基改变 双螺旋异常扭曲 单个碱基改变只影响DNA序列,不影响整体构象,双螺旋分开时不影响转录或复制。 双螺旋结构异常扭曲对复制或转录产生生理损害。,9,引起损伤因素: 1. DNA本身在复制等过程发生自发性改变; 2. 细胞内各种代谢产物; 3. 外界物理、化学因素; 2)自发性损伤 指复制中配对差错,经聚合酶校对后仍存在的损伤。 如:大肠杆菌复制的误配率为10-110-2,经酶校正后降到10-510-6,再经DNA结合蛋白校正后,误配率降到复制后的10-10。,10,碱基自发性改变包

4、括: 互变异构; 碱基脱氨基作用; 自发脱嘌呤和脱嘧啶; DNA聚合酶“打滑”; 碱基丢失; 活性氧引起诱变及代谢产物对DNA损伤。,互变异构 指碱基氢原子位置改变产生异构体, 使配对形式改变,在复制后子链上出现错误。 如: A 互变异构体 A与 C 配对, T 互变异构体 T与 G 配对 复制时模板如存在这些异构体,子链错误, 损伤。 碱基脱氨基 指C和G中都含环外氨基,有时自发脱落,结果 CU,GX, AI, 复制时子链中产生错误导致损伤。 AIC(非T),下一轮 CG,导致ATGC CUA(非G) 下一轮AT, 导致 GCAT,12,脱氨试剂: 羟胺:体外诱变剂 亚硫酸盐:改变单链区的C

5、U 【目前人工诱变用寡核苷酸指导诱变和 PCR 诱变取代亚硫酸盐诱导诱变】 亚硝酸盐主要使CU或A,G 脱氨基,特异性差,引起体内外广泛诱变。 DNA聚合酶的“打滑” 复制时发生的碱基环出(looping out)现象,即DNA聚合酶发生“打滑”(slippage),引起一个或数个碱基的插入或缺失。 易发生在有几个相同碱基串联部位,产生严重的移码突变。,2019/10/18,活性氧引起的诱变 活性氧的氧分子电子数大于 O2 8 oxo G (OG) 为 7,8 二氢-8氧代鸟嘌呤(一种氧化碱基),可与C A,配对,poly,不能校正其错配,造成 GC TA 颠换。 H2O2是非常活跃的呼吸代谢

6、副产物,能造成DNA氧化损伤,产生胸腺嘧啶乙二醇,羟甲基尿嘧啶。,碱基丢失-自发脱嘌呤和脱嘧啶 DNA可自发水解使嘌呤碱和嘧啶碱从DNA磷酸脱氧核糖骨架上脱落。 【据统计一个哺乳动物细胞在37,20 h内经自发水解可从DNA上脱落约1000个嘌呤和500个嘧啶,在长寿命哺乳动物细胞(人神经细胞)整个生活周期中自发脱落嘌呤数约108,占细胞DNA总嘌呤数30。每个细胞每小时脱去的嘌呤碱和嘧啶碱数分别平均约为580个和29个】,2019/10/18,18,3)物理因素引起的损伤 紫外线(UV) 形成嘧啶二聚体,DNA最易吸收波长260nm左右,大剂量UV照射后一条链上相邻两嘧啶形成共价键的环丁烷嘧

7、啶二聚体,相邻两个T或两个C或C和T间均可聚合,最易是TT。,人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每小时由UV而产生嘧啶二聚体频率5104 bp/cell,由于UV穿透力有限,对人体负作用主要是皮肤,但UV影响微生物存活。,4)电离辐射引起 DNA 损伤 直接效应:辐射后对DNA直接沉积能量,引起理化性质改变,特别是水,经辐射解离后产生不稳定高活性自由基,引起DNA损伤。 间接效应:指电离辐射对DNA存在的细胞环境中的其他成分沉积能量引起的变化。辐射严重后果是链断裂 辐射还能引起DNA交联,包括: 链间交联 DNA-蛋白质的交联 链间交联指DNA中两条链碱基间共价结合,物理诱变剂,22,5)化学因素引起的DN

8、A损伤 1.烷化剂 是一类亲电子化合物,极易与细胞中大分子亲核位点反应。亲核位点: 腺嘌呤中 Nl , N3 , N6 , N7 ; 鸟嘌呤Nl , N2 , N3 , N7 ,06 ; 胞嘧啶的 N3 ,N4 ,和 02 , 胸腺嘧啶 N3 ,02 和 04 。 其中:鸟嘌呤N7 位和腺嘌呤N3 位最易烷化,磷酸 二酯键中的氧也容易烷化。,有两类烷化剂: 单功能烷化剂,如甲基甲烷碘酸,只与一个碱基作用形成单加合物; 另一类为双功能烷化剂, 例如氮芥,能同时与DNA中两个不同亲核位点反应,如果这两个位点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的同一条链上,则产生链内交联。 若两个受作用碱基位于两条链,则链间交联。

9、,2019/10/18,2.碱基类似物 结构与碱基相似能替代正常碱基掺入链中。 5-溴尿嘧啶 (5-BU) 在胸腺嘧啶是溴而不是甲基,与U结构相似,能与A配对。 5-BU 有酮式和烯醇式两种状态,烯醇式(频率高)与 G 配对,掺入链中,经互变异构产生突变,引起A-T=G-C 转换。 2-氨基嘌呤(2-AP) 正常酮式状态与T配对,烯醇式时与C配对。,化学诱变剂,生物诱变剂,DNA的修复,由于染色体DNA在生命过程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DNA复制的准确性以及DNA日常保养中的损伤修复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5.2 DNA的修复 修复是生物细胞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保护功能,在遗传信息传递稳定性方

10、面有重要作用. 修复系统主要有五种:,30,错配修复 错配修复对复制忠实性贡献很 大。该系统识别母链的依据来 自Dam甲基化酶,它能使位于 5-GATC序列中的腺苷酸的N6 甲基化。一旦复制叉通过复制 起始点,母链就会在开始DNA 合成前的几秒钟至几分钟内被 甲基化。,2019/10/18,之后,只要两条DNA链上碱基配对出现错误,错配修复系统就根据“保存母链,修正子链”的原则,找出错误碱基所在DNA链,并在对应于母链已甲基化了的腺苷酸的上游鸟苷酸的5位置切开子链。再根据错配碱基相对于DNA切口的方位启动修复,合成新的子链DNA片段。,32,当错配碱基位于切口3下游端时,在MutL-MutS、

11、解链酶、DNA外切酶或RecJ核酸酶作用下,从错配碱基3 端开始切除单链DNA直到原切口,并在Pol 和SSB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片段。若错配碱基位于切口的5上游端,则在DNA外切酶或X作用下,从错配碱基5上游端开始切除单链DNA直到原切口,再合成新的子链片段。,碱基错配修复过程 示意图,33,例:E.coli 中甲基化酶引导的 修复错配系统. 修复过程:识别、切除和修补。 参与修复蛋白至少12种。 Mut S二聚体识别并结合错配部位,Mut L二聚体与Mut S组成复合物,沿双链向两个方向移动到GATC,并使DNA形成突环。 Mut H内切酶结合Mut SL,在未甲基化链GATC位点5端切开

12、【如切开处位于错配碱基3侧,由外切酶I沿35切除;如切开处位于5侧,由外切酶沿53切除】,为校正一个错配碱基,不仅需要找错配碱基本身,还需从远在1kb外找未甲基化GATC,切除长达1000nt以上链。解螺旋酶和SSB协助解链。 新DNA链由DNA聚合酶合成 DNA连接酶连接修复产物。,人类细胞错配修复系统缺失将导致严重后果,最典型的例子是引发遗传性非息肉结肠癌 (HNPCC),在美国大约每200个人中就有1人患之,占所有结肠癌的15%。 分析患病机理发现是由于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所致,大约长度为14bp的串联重复序列(即DNA微卫星序列)在患者一生中会改变其大小(重复数目而非序列的长短),且存在个

13、体差异。,34,错配修复系统与微卫星序列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在DNA复制中,因DNApol的“打滑”而引起短重复序列插入过多或过少,致使产生凸环,错配修复系统能识别并修复“打滑”造成的错误。但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凸环不能被校正。因此由细胞分裂而进行的DNA复制将导致许多基因发生突变。这种遗传不稳定性会引发癌症,尤其是控制细胞分裂的基因(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发生突变。,2019/10/18,错配修复系统:系统有区分亲链和子链的识别标签,即甲基化酶可使DNA的5-GATC-3中腺嘌呤N6甲基化。当亲链甲基化的GATC被复制,新合成子链的GATC序列将延时甲基化,短时内子代DNA双链处于半甲基化状

14、态。利用这个时间差,错配修复只对未甲基化子链进行修复。 参与修复的蛋白质至少有12种。,2019/10/18,切除修复 【较普遍】 概念:主要修复单个碱基缺陷(或短片段)的损伤。指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将受损伤部位切除,以相应未损伤的另一链作模板,合成新链填补切去的部分,之后再将其连接的过程,是维持DNA稳定的重要修复方式。 修复过程涉及一系列酶促作用,有核酸内切酶、外切酶、聚合酶、连接酶。 步骤归纳为“切一补一封”。,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 分为两种: 1)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 研究证明在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 核酸位点的糖苷

15、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 的N-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 点,统称AP位点。 一类DNA糖苷水解酶只对应于某一特定类型的损伤, DNA分子中一旦产生了AP位点,AP核酸内切酶就会把受损核苷酸的糖苷-磷酸键切开,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DNA,由DNA聚合酶合成新片段,最终由连接酶连成新的被修复的链。,38,39,碱基切除修复有3步: 特异酶识别损伤部 位,水解苷键(连接发 生变化的碱基和脱氧核 糖-磷酸间的苷键)切除 该碱基; 聚合酶合成新链; DNA连接酶连接。,40,2)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excision repair) 当DNA链

16、上相应位置的核苷酸发生损伤,导致双链间 无法形成氢键,则由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负责修复。 损伤发生后,内切酶在已损伤核苷酸5和3位分别切 开磷酸糖苷键,产生一个由1213个nt(原核生物) 或2729个nt(人类或其他高等真核生物)组成的小 片段,移去小片段 由DNA聚合酶I (原核)或(真核)合成新片段, DNA连接酶完成修复中的最后一步。,(左)大肠杆菌(右)人类细胞中核苷酸切除修复过程,2019/10/18,切除修复与癌症发生有关 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对日光或紫外线特别敏感,易患皮肤癌,分析发现患者皮肤细胞中缺乏核苷酸切除修复有关酶系统,对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不能修复。说明切除修复系统障碍是癌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已研究过的真核生物中都很相似,说明其在进化中高度保守】,重组修复【 属于先复制后修复】 是细胞对在复制起始时尚未修复的损伤部位可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