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4494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要(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及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其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酶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心血管病,定义:包括循环系统中所有组织器官的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占有较大比重,属常见病,且较严重,其中心脏病最多见,显著影响患者劳动力,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在发达国家,因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肿瘤、结核、腹泻和肺炎引起的死亡总和,成为“第一杀手”。 在心血管病中,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种,随着寿命的延长,心衰患病率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心血管病分类,

2、心血管病的分类有其特殊性,它应包括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分类。 一、病因分类: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一)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为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中发育异常所致。 (二)后天性心血管病: 1、动脉粥样硬化:常积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等。 2、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瓣膜病变 3、原发性高血压:显著而持久的动脉血压增高可影响心脏。 4、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肺、肺血管或胸腔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的心脏病。 5、感染性心脏病: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侵犯心脏而导致的心脏病。 6、内分泌性心脏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

3、心脏病。 7、血液性心脏病:如贫血性心脏病。 8、营养代谢性心脏病:如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 9、心脏神经症: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 10、其他因素引起的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图,风心病相关图片,高血压,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约占95%以上)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所致,其病因未明 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约占1-5%) 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如继发于肾动脉狭窄、肾实质病变、嗜铬细胞瘤、妊娠、或因药物所致等,高血压,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心血管病分类,二、病理解剖分类: 1、心内膜病:如心内膜炎、弹性纤维组织增生、

4、心瓣膜脱垂、粘液样变性等导 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2、心肌病:如心肌炎症、变性、肥厚、缺血、坏死等导致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 3、心包疾病:如心包炎症、心包积液、积血或积脓、心包缺损等。 4、大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中膜囊样变性、血管炎症、血栓形成、栓塞等。 5、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心血管病分类,三、病理生理分类: 1、心力衰竭:主要指心肌机械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可为急性或慢性,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 2、休克:为周围循环血液灌注不良造成的内脏和外周组织缺血等一系列变化。 3、冠状循环功能不全: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血变化。 4、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或三尖瓣乳

5、头肌缺血或病变,不能正常调节瓣叶的启闭,引起瓣膜关闭不全。 5、心律失常:为心脏的自律、兴奋或传导功能失调,引起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律不规则的变化。 6、高动力循环状态:为心排血量增多、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周围循环血液灌注增多的综合状态。 7、心脏压塞:为心包腔大量积液、积血或积脓,或纤维化、增厚妨碍心脏充盈和排血。 8、其他:体动脉或肺动脉、体静脉或肺静脉压力的增高或降低等。,心血管病基本症状,一、心悸(Palpitation)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二、呼吸困难(dyspnea)

6、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胸部等各种器官都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 分为如下1,2,3,4种,心血管病基本症状,1运动性呼吸困难(exertional dyspnea):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 2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

7、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不能平卧的机制是 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 平卧时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 3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paroxysmal nocturnal dyspnea):又称为“心源性哮喘”,以区别于肺脏疾病引起的哮喘。发生机制除上述的两点外,入睡后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肺脏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显的缺氧,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已感到呼吸极度困难。病人立即从卧位改变为坐位,甚至站立位,症状才能逐渐缓解。 4急性肺水肿(acute

8、pulmonary edema ):是最严重的一类型呼吸困难,可以影响患者生命,需要急症急症处理。病人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明显的缺氧,不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血管病基本症状,三、胸痛。心脏病导致胸痛有其规律注意与呼吸系统的胸痛鉴别。 1.心脏性胸痛的病因 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肺动脉高压。急性心包炎。肺栓塞. 2.缺血性胸痛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重要表现为胸痛。 心绞痛:胸痛部位较固定,以左侧胸为主,可以放射到左肩,左胸壁内侧,后背,颈两侧及下颌部。胸痛呈压迫或绞窄感,多是钝痛性质,很少是尖锐性的痛。疼痛多在劳力时诱发

9、,持续时间短约35分钟。停止劳力或含服药物(舌下硝酸甘油)后缓解。 心肌梗死:症状与上述相同,但程度严重并持续时间长,往往还伴有其它症状,如血压下降,出大汗,四肢厥冷等,不做特殊处理多不能缓解,并有致命的危险。,如家中老人劳累、情绪激动、甚至平静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尤其是伴有 放射至左肩、后背等区域,呈压榨性疼痛,有时有濒死感,应高度怀疑 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可给予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粒,如能快速缓解, 可基本确定为心绞痛发作,如仍不能缓解,且疼痛有加重趋势,要高度 怀疑心肌梗死,需立即送院就诊。,爱心小贴士,心血管病基本症状,四、水肿(edema)为组织间期水分含量过多所致,一般指皮下凹陷性

10、水肿。心源性水肿一般为对称性,从下肢开始,早期仅于日常活动后出现,休息一夜后可消失。长期卧床者水肿则发生在背部和骶部等低垂部位。 五、眩晕(vertigo)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心血管病基本症状,六、紫绀(cyanosis)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1

11、中心型:指发生于心脏及肺脏器官水平的紫绀。动脉血因氧饱和不足或混有过多的未经氧合的血液。见于有右到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艾森曼格氏综合症等,及因肺动脉压升高致间隔缺损晚发右至左分流。肺脏病变致血液氧合障碍也是中心型紫绀的重要原因。在重度心力衰竭时,肺脏淤血影响氧合产生中心型紫绀。 中心型紫在运动时加重。长期血氧不饱和可以出现血红蛋白增多及杵状指趾 2周边型紫绀:见于周围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单位时间内组织摄取过多的血氧。周边型紫绀在活动时并无明显加重。 心力衰竭时血流缓慢,周边组织摄氧多。因此其紫绀综合了两种形式。,心血管病基本症状,七、晕厥(syncope)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

12、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最常见的引起晕厥的原因有: 1反射性晕厥:最常见,约占各型晕厥总数的90%,大多数是通过血管迷走反射,导致心脏抑制和全身血管扩张,引起回心血流量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而导致脑缺血、缺氧引起晕厥。临床上常见有单纯性晕厥(血管减压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咳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吞咽性晕厥等。 2心源性晕厥:因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而发生的晕厥。常见原因有:心律失常:常见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

13、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等。心脏搏出障碍:急性心包压塞、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左房粘液瘤、主动脉或颈动脉高度狭窄等。 3脑源性晕厥:因脑部血循环障碍或脑神经组织病变所致的晕厥,临床上常见于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颈椎病、颅脑损伤后等。 4代谢性晕厥:由于血液成份异常导致晕厥,常见于低血糖、一氧化碳中毒、呼衰时二氧化碳储留等。 5精神性晕厥:癔病。,如遇突然晕厥情况,将病人去枕平放,环境通风,将病人衣领解开,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可将病人四肢垫高,增加回心血量。待病人清醒,不得立刻变为站立位,卧-坐-站,可给予温水。如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可能为低血糖导致晕厥,

14、可给予糖水、 糖块等补充血糖。如患者晕厥伴有呼吸改变,呕吐,眼压增高或者心律明显不齐,需高度怀疑心脑血管事件,立即送医。,爱心小贴士,心血管病诊断,一、全面的病史询问 年龄,性别,既往史,家族史,生活习惯,发病特点。 二、体格检查 心脏体征:大小,触觉震颤,心音听诊。 三、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心肌酶谱,抗O抗体,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等。 四、辅助检查 心电图,X线检查,心脏MR,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脏导管检查。,如年龄大于50岁、家族中有心脏病 病人,生活不规律,肥胖,有吸烟 饮酒嗜好,及有高血压、高血糖、 高血脂等疾病的人,应高度警惕心 脏病的发生。,警告,心血管

15、病的治疗药物,抗心力衰竭药 抗心律失常药 抗高血压药 抗心绞痛药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心力衰竭用药-慢性心衰,1. 利尿药:利尿药是唯一能够充分控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潴留的药物,适用于所有曾有或现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力衰竭患者。利尿药能迅速缓解症状,但缺乏改善长期预后的证据,因此不能作为单一治疗,而应与ACEI和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 2. ACEI:ACEI是证实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第一类药物,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包括级心功能的患者都须使用ACEI,而且需要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3.受体拮抗药:临床试验显示,在应用ACEI和利尿药的基础上加用受体拮抗药

16、长期治疗,能改善临床情况和左室功能,并进一步降低总死亡率、降低心脏猝死率。因此,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级的患者都必须使用受体拮抗药,而且需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心功能级患者需待病情稳定后,在严密监护下由专科医师指导使用。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 4. ARB:ARB的作用机制与ACEI相近,目前主要用于因严重咳嗽而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替代ACEI作为一线治疗。 5. 地高辛:地高辛是唯一经过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价的洋地黄制剂与规格,用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益处和指征是减轻症状和改善心功能,适用于已经使用利尿药、ACEI(或ARB)和肾上腺素b-受体拮抗药治疗而仍持续有症状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或合并心室率快的房颤患者。重症患者可同时应用上述四类药物。 6. 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螺内酯适用于心功能级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力衰竭且LVEF40%的患者。,心力衰竭用药-急性心衰,1. 利尿药:首选静脉应用呋塞米(速尿),其利尿作用强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