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平 经贸学院 :13706516332 电子邮件:ygp@,生 态 经 济 学,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 生态经济平衡………………………………………… 第五章 生态经济效益………………………………………… 第六章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第七章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 第八章 生态经济管理………………………………………… 第九章 生态经济法规建设…………………………………… 第十章 生态经济学的方法论…………………………………,参 考 书 目,1.许涤新:《生态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 2.王军:《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3月版 3.卡逊[美]:《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4.康芒纳[美]:《封闭的循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5.米都斯[美]等:《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6.霍根[美]等:《自然资本论——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7月版 7. 布朗[美]:《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东方出版社,2002年5月版,“末日之钟”拨快两分钟,,2007年1月17日,华盛顿,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执行董事本尼迪克特为拨快后的“末日之钟”揭幕。
第一章 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及本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态经济学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内容,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经济学的特点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一、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上,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理论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的关系这个主题,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球生态系统的支撑而地球生态系统是有限的,在物质上是封闭的随着经济规模(人口数量与人均资源耗用量的乘积)的持续增长,地球生态系统入不敷出,构成了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内在约束因此,如果没有生态系统自我完善的再生产过程,一个有限的环境不可能支撑无限的增长 现代的全球经济受市场力量左右,很少考虑生态环境的约束市场为众多决策者营造的是一种与地球生态系统不合拍的被扭曲了的经济 生态经济学对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注重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占有自然物质,而且还要不断地将废弃物、排泄物返回自然这是人和自然最基本的关系,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价值增殖实现的生态经济学就是研究这四者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2.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技术系统和经济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运行机制及其规律性二、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1.整体性 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有机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各个成分之间,都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使生态经济系统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生态经济学的整体性特点,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 首先,生态经济学把经济活动与环境统一起来研究 其次,生态经济学把生态经济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统一起来进行研究 再次,生态经济学把生态经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也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整体性研究不仅强调整体大于局部的总和,而且也强调全局观点,整体效应,而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理脚”2.综合性 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综合结构体系。
它既包括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又包括经济系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种环节和部门,以及技术系统、金融系统、物流系统等;还包括社会、政治、国家、意识形态等如果说整体性是主要考虑系统的构成,综合性就主要考察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3.战略性 战略问题一般是指带有全局和长远性的主导问题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一般都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特点这些问题往往在短期内难以得出精确的结论但是一旦这些问题显露出来,又往往难以挽回如人口问题,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以及更具体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生态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1.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经济思想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要有三种典型学说: 以庄子为代表的因任自然的思想; 以荀子为代表的改造自然的思想; 以《易传》为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2.西方经济学中的生态环境思想,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之源泉 配第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强调人类劳动和自然资源是密不可分的 重农学派提出“纯产品”的概念,认为纯产品是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因此,劳动和土地是创造价值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自然资源是稀缺资源 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稀缺并且不可替代的基础上。
李嘉图关于资源利用的模型和地球科学家关于矿物资源利用的思想相似,总是假设最好的资源首先被利用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穆勒认为经济增长极限是存在的 恩格斯强调人们的利用自然界的同时,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人们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都会遭到自然界更严厉的报复 马歇尔第一次提出了自然环境如风景的价值不容忽视,认为许多环境服务的“直接货币价值”远远低于它们的“真实价值”但是他认为,自然资源稀缺问题,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得到反映,并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得到消除这一论断代表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看法 庇古,分析了外部性问题二、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生态学是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Haeckle)于1866年在其所著的《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先提出来的认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来的 “生态系统”这一生态学的概念得以确立,生态学成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生态学和经济学这两个词都来自于希腊文,其词根“eco”在古希腊词是“oikos”,意思为“住所”或者“栖息地”。
从字意上来讲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所以有人把生态学叫做自然科学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它们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其中生态学成为自然科学,经济学则是社会科学,并形成了各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有许多问题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单独的学科能够解决的实际上“oikos”分别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问题与管理所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融合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齐(Mekenzie)首次把植物生态学与动物生态学的概念运用到人类群落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名词,主张经济分析不能不考虑生态学的过程 真正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的,应首推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Rachel Carsen)她于1962年发表了著名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滥用杀虫剂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揭示了近代工业对自然生态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他的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先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他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创见性地论述了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人类福利的缺陷等。
从而标志着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 对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影响最大的是鲍尔丁的关于地球太空船的思想他在1966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论文《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二——赫尔曼·戴利(Herman Daly),戴利在1974年曾提出稳态经济的思想,其中已经具有生态经济的含义他的表述是:稳态经济就是稳定的物质财富(人造物)和稳定的人口,每一种都保持同样的选择,需要低的通量水平,即低的出生率等于低的死亡率,低的物质生产率等于低的折旧率,以使人民长寿和物质存量保持高水平 通量可以做是维持存量的成本,从低熵(熵entropy为一衡量混乱程度的度量)物质的开采投入端开始,到等量的高熵废物(污染物)产出端结束通量是维持人口和人造物的不可逆成本,相对于所选择的维持成本应最小化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三——罗伯特·科斯坦塔他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全面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这些关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众多紧迫问题(如可持续性、酸雨、全球变暖、物种消失、财富分配等)的根源,而现有的学科均不能对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这些关系予以很好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人类社会经济亚系统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且这个亚系统的政策和发展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所以人类的经济系统必须与生态系统保持相协调,包括它们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以及规模和尺度的相互协调。
但是目前的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相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来说,其规模已经相当大,或者说是已经从一个相对“空的世界”达到一个相对“满的世界”生态经济学中所公认的观点,①地球是一个热动力学封闭的和没有物质增长的系统,人类经济系统是地球状态系统的亚系统;这意味着从生态系统中取得的资源经过人类的经济亚系统后又以废弃物的形式返回到生态系统中的这个过程对于整个生物圈来说是有限制的 ②人类未来的星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星球,在它内部的所有成员(包括其他生物)都可以在以上所提到的限制之内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 ③承认在时间和空间等不同尺度上分析像地球这样的复杂系统,将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存在,而确定性又是不可逆转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事前预防的思想 ④人类的每一个机构和管理部门的行动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而且我们制定的政策应该是可以执行的和可以校正的,面对未来许多的不确定条件,应该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作基础3.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按照各个学派对世界未来的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派: 悲观派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罗马俱乐部的研究该组织公开发表它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丹尼斯·L·米都斯领导下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的。
他们提出了以零增长为特征的另一种发展思想 《增长的极限》预言增长将达到极限,其论点可以归结为:①世界可以看作一个系统;②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这个系统到下世纪中期的某个时候就会崩溃;③为了防止崩溃,必须立即开始放慢经济增长,以求在一段相对短的时间内达到平衡;④人口必须停止膨胀报告提出并引起世人关注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五大问题 观点相近的另一部重要著作《生存的蓝图》,是英国著名生态学家爱德华·哥尔德史密斯为首的一些科学家编著的关于开展生态经济研究的世界名著该书提出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两大系统高度综合的角度,改革所谓“后工业社会”设想,以达到“平衡稳定的社会”这些设想都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发展预测为依据他们的观点主要有: 人类社会的增长由五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粮食短缺和普遍营养不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五种趋势都是以指数函数增长人口翻一番的时间由17世纪中期的250年缩短到20世纪70年代的33年按照70定律,70除以年增长率,就是翻一番的时间)但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这五种趋势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如果超过这一极限,人类社会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