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药物剂量换算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23816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方药物剂量换算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方药物剂量换算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方药物剂量换算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方药物剂量换算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方药物剂量换算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方药物剂量换算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方药物剂量换算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帖 伤寒论的药物剂量换算问题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应用意义重大。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覆衡量核实,摘要介绍如下:. L# : , M v8 C3 A$ G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升液体200毫升合20毫升龠10毫升方寸匕2.74克 鑫石类药末约2克 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一钱匕1.51.8克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9 5 K r V5 M蜀椒1升50克 葶力子1升60克 吴茱萸1升50克 五味子1升50克 半夏1升130克 虻虫1升

2、16克 附子大者2030克 中者一枚15克强 乌头一枚,小者3克,大者5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一枚46克枳实一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厚朴1尺约30克竹叶一握约12克(二)“权”的发现,意义重大,值得引起中医界高度重视。剂量问题是方剂治病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质”。按古今度量衡折算法,汉代1两 为今之15.625克,1斤为250克。则经方的实际剂量,当以原方折半计量为是。明代迄今,医家根据“古之一两,约今之一钱”的臆断,使用经方仅原方的 1/10。并且袭至今,悬殊太大,剂量过轻,不堪大任。仲景伤寒论不单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巨

3、著之一,更是中医学第一部急性热病学专着。东汉末年,寒疫大 流行,伤寒的特点,发病急,传变速,故仲景立方剂量大,药简、力专、效宏,方能阻断病势传变,挽救危亡。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 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方剂能否治病,除了恰中病机,配伍精当,便是特定的剂量。以四逆汤的应用为例:四逆汤乃仲景急救亡阳危症之峻剂,有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起死回生之效。原 方为炙甘草2两、干姜两半、生附子1枚(破8片),按古今折算,取原方1/2量为准,则四逆汤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3克,制附子60克(生附子1 枚,大者2030克,假定生附子之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

4、上),而部编中医方剂学四逆汤之剂量为:附子510克,干姜69克,炙甘草6。以这样的轻 量,要救生死于顷刻克。诚然难矣!无怪乎中医心衰,十有八九要失败。不是经方不灵,而是我们未能继承仲景先师的衣砵真传。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 是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使中医丢掉了急症阵地。“权”的发现,是中医界复兴的大好时机,可惜对中医界震动不大。衹有上海柯雪帆教授一人,闻风而动,广为传播。而且立即埋头于临床研究,用炙甘草 汤原方试治多种心脏病取得惊人的疗效,令人振奋与感佩!我们身在基层前沿阵地的中医,对此极为敏感。60年代中期,我已对历史上习用的经方剂量,发生怀 疑,每遇重危急症,如心衰濒死病人,

5、辄用伤寒四逆汤类方原量投治。主药附子则加一倍、两倍、三倍,破格用药,有100多例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大出血 导致的心衰濒死病人,协同西医进行抢救,绝大部分是西医放弃治疗,由我单用中药,一剂附子用到200克以上,一昼夜按时服3剂,附子总量达500克以上, 使这些现代西医宣布死刑的病人,全部起死回生,我把此方定名为“破格救心汤”。80年代以后,把六经主方及常用金匮要方,唐宋以前久经考验的效方,全 部重新整理,按古今折算法厘订剂量,置于案头,以备检索。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宝库中之宝库,有强大的生命力!仲景上承内难,博彩百家,开创了中医辨证 论治的理论体系。仲景学说是中医学活的灵魂,是中医取之不尽的

6、源头之水,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仲景六经辨证之法,使我们洞悉病机,见病知 源,以病机统百病,则百病无所遁形。立足于临床刻苦研读仲景著作,学以致用,反覆实践领悟,是中医成才的心由之路!也是提高中医整体素质的唯一途径。(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V t1 % ?, S- ! * W; ; 3 z(四) 0 T# _% D) X1 G7 g8 m- e3 V古老的中医学经历了4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经受了近百年凶涛恶浪的摧残,仍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并且在21世纪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令人振奋。前途是光明 的,但中医的现状是令人忧虑的。常见不少中医大学生,走出校门即对中医丧失了

7、信心,而改从西医。个别中医硕士、博士厌倦中医,另找出路,青年中医不敢用经 方治病,用西医的观点套用中药,见急症、重症、避之唯恐不及,大部分中医院放弃了急症阵地,连省级中医研究院的病床上也吊满了输液瓶凡此种种,令人触 目惊心!可见中医学院的教学方法大有问题,中医后继乏人情况严重,实在应该大刀阔斧加以改革!要打破儒家治医、崇尚空谈的老套,脚踏实地地把伤寒金匮的理 法方药的精髓原原本本传授给学生。强调学以致用,早临床,多临床,有必要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家现身说法,以加深理解,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具有独当一面、敢 治大病的胆识与能治大病的功力。不要让西医课喧宾夺主,中西医并重的教学方针,衹能培养出伦不类的

8、“半瓶醋”。要在短短5年内,集中精力学好、学透中医。 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T q3 L) k1 j4 t F山野村夫之见,希望能引起中医界的反思与沉思! (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_) E a) k k2 e* w( U P以上内容选自李可先生大作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之“恢复仲景用药特色,攻克世界医学难题”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N1 K d# |$ |1 z) M-# J& n: s) J, % i1 Z3 下面这篇可以印证上面的真实性 . 不过加上分次服用的概念 . 伤寒中的剂量看起来就没那么吓人了 .华夏中医论坛5 D8

9、 l; l. 7 c t2 o/ s1 G: D7 P7 B4 T据网上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对汉今度量衡计量单位换算方法说法不一,比较权威性的有、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方剂学在“古今药量考证”一节中说:汉代“一两约合现代的9g(三钱),一尺约合六寸九分,一斗约合二升,一升水约合二合 (200 ml)。又说:“古方一剂等于现在的三剂药,如直接的折算,可按一两约合了3g(一钱)计算”。伤寒论讲义“古今剂量折算表”中有类似的记载,并云 “凡云若于升者,若作容量计算,以折合60 - 80 ml为宜”等。华夏中医论坛 / P( ; : 6 C中医研究院编伤寒论语译、金医要略语译云秦汉时一两为今之6.69

10、g。中医研究院等编简明中医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附篇均据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记载谓东汉一两折合为今13.92克4、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汉代一两为15 .6 g。 ) 5、国家计量总局编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记载汉代一两为15 .6 g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记载西汉每斤合248 g(一两合15 .5 g),新莽时期每斤238 g(一两为14 .875 g),东汉每斤合220 g(一两为13 .75 g)。 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W+ G( w9 u* D4 V郝万山先生在汉代度量衡的转化一文中,通过文物考察来准确的到结果,更为可信: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

11、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 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C, E! U2 m- 8 g- X1 m郝万山先生的观点是:华夏中医论坛& n2 x y, q8 j2 Y/ i6 f# 1 h O# a经方药量的折算,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折算过来就是:45g 30g 15g 28g4 l$ + m* Z1 U3 ?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如服药发汗后,不再服用。那么一次量就是15g、10g、5g、9g,和我们现在

12、一次开的麻黄汤的用量是基本上一样的再如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它也是三次治疗量故折算为: 15g 15g 15g 10g 4枚我们在换算的时候要记住两点:一是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还要记住这个方子分几次吃。如四逆汤等救急的方子是一次服用,而吴茱萸加生姜汤是分五次 服用的,这样折合才能准确。这样记起来就有点麻烦,再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了解了当地的药物用量习惯后,按照伤寒论的比例套用,比如:北京 的桂枝常用量是10g ,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5g、10g、5g,如果它的桂枝常用量是6g,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0g、6g、4g就可以了,这个方法

13、是最简便的。即 符合的当地的用药习惯,又符合经方的用量(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x* R! k* P: h6 R目前临床多如此用药,所以现在一天的药量仅相当于伤寒论原方一次服用的药量,而我们现在多数汤剂是分两次服用,尽管是将原药煎煮两次兑在一起后再分两 次服用,但第二煎的有效成分实际上估计是比较少的,这从药液的汤色上就可以看出,否则伤寒论原方也就不会只煎煮一次了。此外,伤寒论在桂枝汤服用 法之后还有这样的说明:“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曰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曰一夜服,周时 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

14、出,乃服至二、三剂如果以原方服用三剂计算的话,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的用量就是135 g,甘草90 g大枣36枚,现在的一天的药量仅相当于原方一天药量的九分之一;以二剂计算的话,现在的用量就相当于原方的六分之一;以一剂计算的话,现在的用量就相当 于原方的三分之一;即便是原方“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的话,现在的一服也仅相当于原方一服的二分之一多一点。如此小的剂量,估计是不太容 易出现“一服汗出病差”的。何况现在的病人也不太会每个人都能做到“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所以 其疗效就会大打折扣。在小柴胡汤中,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

15、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曰三服% D* L$ ?: a* 2 i! + 7 w换算成今天的g,其中柴胡125 g,黄芩45g,人参45 g ,半夏50g,甘草45 g,生姜45 g,总量355g,加大枣12枚,用水2400 ml,先煮取1200 ml,去渣,煎至600 ml,每服200 ml。现在教科书小柴胡汤中的剂量:柴胡24 g,黄芩9g,人参9 g ,半夏9g,甘草9g,生姜9 g,总量69g,加大枣4枚。(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0 u6 V# T9 3 h* u$ P就算剂量搞不准,有争议,大枣的大小总不会有多大变化吧,为何减至4枚? 当年,何绍奇曾就类似问题请教过姜春华先生:“再如石膏的用量,伤寒金匮均有“鸡子大一枚”之方,而在大清气热的白虎汤中石膏用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