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百问-系列(六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23442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百问-系列(六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百问-系列(六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百问-系列(六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百问-系列(六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百问-系列(六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百问-系列(六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百问-系列(六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百问”系列(六上)朱家珑 王向东问: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活动。读书为何如此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一遍一遍的读书不感到枯燥乏味呢?答: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用"读书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来说明读书的重要。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读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让他们经历学习语言、领悟内涵、感受形象、体会感情、接受熏陶的过程,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气势和韵味。如此坚持不懈,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感逐步敏锐起来,还可以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怎么才能让学生对一遍一遍的读书活动兴趣盎然呢?我们认为, 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首先,要有整体感、全局观。这是课文本身的整体性和语文教育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字词句段都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课文这个整体,字词句段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实际意义。好比一支军队是由成百上千的士兵组成的,每个士兵都是其中的一员,这样才成其为军队。我们千万不能走"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的老路,必须站在整体的高度来审视部分,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追求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其次,要有层次感、逻辑性。优秀的阅读教学,应该有一个环环相扣的向心结构。即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凭借,各个环节紧密联

3、系、和谐配合。这样的教学结构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其设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第一板块:整体入文,初读感知。这一步强调让学生自主地整体地阅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得正确连贯,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第二板块:突出重点,深入品味。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段,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了解表象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加深体验。第三板块:熟读内化,形成积累。这一步主要通过复述、诵读等练习方式,及时巩固积累,把自己的思维成果、阅读体验内化为个体的"语文财富"。第三,要注重情趣。阅读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

4、激发阅读兴趣开始。让学生在阅读前先做好两个准备:一是情感态度的准备-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像于永正老师那样,用"师生赛读""老师读了七八遍才读好,你们几遍能读好"等办法。让他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阅读;二是知识经验的准备-要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调动他们大脑里相关的知识储备,发现已有知识经验与课题内容之间的相似性和衔接点。必要时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联系,以便他们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积极、能动地进入阅读。比如学习生命的林子一课,可先让学生说说西游记里的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告诉他们

5、:唐僧的原型叫玄奘,是唐代有名的高僧,本文写的就是他刚刚剃发修行时的故事。这样,学生便带着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第四,要凸显重点。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次要部分可一带而过。如船长中有一段话可以说是字字震撼人心:"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这样的文字,任何的讲解都是无用的,唯有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态度、智慧、价值观融进去,用心去和人物对话,用心去和文本对话,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收获。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导读步骤:轮船在渐渐下沉

6、,船长哈尔威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刚才的朗读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哈尔威那伟大的形象呢?找出来放开声音读,读出你的理解。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系着哈尔威,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他的行动在我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相信你已经为船长哈尔威的精神所感动。请你读出你的感动。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说。千言万语都在你的朗读中(播放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朗读)哈尔威是一座丰碑,是一尊塑像,他那伟大的灵魂、崇高的品质永远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全体起立,从内心发出敬爱的声音,记住这个英雄的名字-哈尔威。至此,什么叫忠于职守?什么叫履行做人之道?孩子们已在反复的朗读中越见清晰,学生也在读书体验中得到了心灵的

7、滋养。问:本册"练习7"的编排可以说主题非常鲜明-"语文与生活"中要求体会老师指导陆小英读书时讲的一段话、读观书有感、抄写鲁迅关于读书的名言;"诵读与积累"安排了古今贤文(读书篇);"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推荐一本书。教材为什么如此重视课外阅读?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答:问一些人语文学得好的原因,结果常常不是课堂上老师教得如何好,而是得益于课外的广泛阅读。当然,我们无意贬低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门强调实践、强调积累的课程来说,课内的那点阅读实践和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

8、;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对每个学段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要求: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此外,对于课外阅读内容-古诗文和其他读物还作了具体的推荐建议。教材是"课标"理念的物化。教材用一个单元专门来谈课外阅读,目的非常明确:让每一个学生沐浴在浓郁的书香中,拓宽视野,涵养性情,提高语文素养,打好人生底色。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以下几点做法供参考。一是让学生有兴趣读。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成人从自身的喜好、自身的理解出发,想当然地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孩子面对成人精心挑选的

9、丰盛的"精神大餐"却常常趣味索然。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孩子独特的阅读兴趣与需要。因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展开阅读活动,应当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理念。激发兴趣的具体做法有:1定期介绍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情节生动、通俗易懂的读物,如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科普小说等。2结合课上所学内容来推荐课外读物。如上完小草和大树给家乡孩子的信等课文,就启发学生读一点夏洛蒂姐妹、巴金爷爷的小说,并创设机会让学生在课内进行简要的介绍:学了鞋匠的儿子后,进一步了解林肯的其他故事;学完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学生自然想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就此,我们可安排时间让学生去读。3利

10、用晨会、午间、班队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选读里面的内容,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或讲述冰心、高尔基等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认真从书中汲取营养。4积极开展讲故事、诗词朗诵等比赛和"好书推荐"的活动,让学生在找书、推荐中激发读书热情,在比赛中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培养阅读兴趣。二是让学生有书可读。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老师也应该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1从学校图书馆借,规定时间交换阅读。2学生自己购买的图书、订阅的报刊,读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3班级设立图书箱,教师带头买书捐书,每学年班里开展"献2本读百本"的活动,学生踊跃

11、献书充实图书数量,到毕业时再把书捐给低年级的同学。4还可以指导学生适当进行影视、网上的阅读。读什么书好呢?当然是越杂越好。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才能实现厚积薄发之目的。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1读报刊。读报刊是一项花费少、受益大、教育意义深远的课外活动。目前有许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如我们爱科学中国少年报七彩语文等,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超前性,学生们可从中获取大量有益的信息。2读经典名著。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学生

12、一生的文化向往。当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学生心灵的启迪、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3读名人传记。教材中选编了许多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文章,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孔子,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时时早、事事早的文学巨匠鲁迅等,让学生们读这些人物的传记,聆听他们的教诲,对学生们的成长是受益匪浅的。三是让学生读有方法、读有所得。学生阅读时,指导他们通过默读、略读、速读等方式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懂、不认识的字词,引导学生借助查字典解决。阅读中遇到的佳词美句摘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除此,还可向学生们推荐以下名人读书法:1袁枚的"善吃&qu

13、ot;法。"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这里的"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2郑板桥的"善诵"法。郑板桥每读一书必诵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皆记书默诵也。3鲁迅先生的"善思"法。鲁迅先生每拿到一本书。总先大体了解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书的内容边读边思边问。4毛泽东主席的"善写"法。毛主席做读书笔记、注记,内容广泛而精要,形式多样而活泼,摘录式、符号式、批注式均有。但愿我们的学生都能沐浴书香,成为说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

14、思如泉、妙笔生花,举止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品质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人。问:六上教材的第一单元共有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古诗两首4篇课文。其中,两篇要求全文背诵,一篇要求部分背诵,还有一篇要求复述。教材为什么如此重视语文积累?怎么才能让学生丰富语文积累?答:如何评判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写会说来衡量。满腹诗书就是指语言积累丰富,读过很多书且都记住了;能说会写是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会凭空产生,没有积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见,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离开了积累,语文学习之树必定"营养不良"。那么,该积累什么呢?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

15、的条件一书中讨论了言语学习的规律。他认为,学习语言有两件事要明白:"以事实或较大单元的形式出现的言语信息,是通过结合到一个较大的命题网状结构中才被学会的;在检索信息时,学习者所具有的是达到命题,而不是孤立的词汇的道路。"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就说明在语言学习中,"背词组不如背句子,背句子不如背课文"。我们的教材这方面的意识很强,让学生积累的不是零零碎碎的语言材料,而是成段成篇的美文,符合语文学习

16、的规律。那么,怎么利用课堂教学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呢?一是在朗读中丰富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因此,无论是要求背诵的课文,还是"诵读与积累",我们都应该在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沉醉其中并熟读成诵,通过诵读达到丰富积累、积淀语感、陶冶性情、提高素养的目的。二是在品析中深化积累。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对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将范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阅读活动中,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

17、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比如你读练习4的"诵读与积累"-生旦净丑 喜闻乐见粉墨登场 锣鼓喧无唱念做打 有板有眼余音绕梁 字正腔圆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就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也就是说,要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京剧舞台上有哪几种角色,这些角色各是什么样子,他们的表演各有什么特点,给人留下的共同印象是什么,这样便能将这组成语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形成积累并加深感悟。三是在运用中升华积累。叶老曾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实践对语文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