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10-通视分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23276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rcgis10-通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arcgis10-通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arcgis10-通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arcgis10-通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arcgis10-通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rcgis10-通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rcgis10-通视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视分析Demo1 输入视线分析通视性打开地图文档gis_ex10ex21ex21.mxd,激活 data frame1,该视图有点状图层 “观察点”,线状图层“道路”,TIN 图层“地形”(见图 1)。鼠标双击 data frame1,在 Data Frame Properties 话框的 General 标签中将 Map Units 和 Display Units 均改为 Meters。在 3D Analyst 工具条中,点击产生视线按钮 (Create Line of Sight),出现Line Of Sight 对话框:Define height offsets Observer of

2、fset:1 观察点的相对高程,键盘输入Target offset:1 目标点的相对高程,键盘输入一旦确定了观察点和目标点的相对高程,就可以连续进行视线分析。此时,屏幕上出现十字光标,可以在三维表面上指定观察点和目标点。先用鼠标将十字光标移到观察点处,按下左键不放,再把鼠标十字光标移到目标点处,松开鼠标的左键,系统根据用户观察点和目标点的位置,绘制出一条连接线段。这条线往往是红绿相间的,绿色表示连线上的可视部分,红色表示连线上的不可视部分(见图 2)。图 1 data frame1 的显示图 2 两点间的视线输入需注意,不能仅仅根据连线的颜色判断两点之间是否可视,因为连线的上的不同颜色,仅仅是

3、反映当目标点在连线上的某一点时,是否可视,并不是直接反映观察点(起点)和目标点(终点)之间是否可视。要判断观察点(起点)和目 标点(终点)之间是否可视,要看 ArcMap 窗口最下方的状态栏中的文字显示,如显示 Target is visible 表明两点间可视;如显示 Target is not visible 表明两点间不可视。利用基本工具条中的 Select Element 按钮,可以调整起点、终点的位置,按键盘中的 Delete 键,可以删除,再次选用按钮 ,可以再添加。Demo2 基于视点的视域分析2.1 将TIN转换为栅格本练习将分析观察点的可视地表范围、沿道路的可视地表范围。主菜

4、单中选用“地理处理-环境”,进一步设置:工作空间-当前工作空间:ex21temp 工作空间-临时工作空间:ex21temp输出坐标系:与输入相同处理范围:与图层地形相同按确定返回,启用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 3D Analyst Tools /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输入TIN:地形输出栅格:ex21temp surf1输出栅格类型:float方法:linear采样距离:cellsize 10Z因子:1按确定返回,不规则三角网“地形”转换为栅格数据集surf1。2.2 产生单个观察点的视域栅格选择菜单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 3D Analyst Tools /可见性/

5、视域,设置对话框:Input surface:surf1 选择三维表面图层名Observer points:观察点 选择观察点图层名(此处为“观察点”)Output raster:visible1 输入产生栅格数据的名称,路径按初始设定Z factor:1 纵向比例不夸张按 OK 键继续,系统产生栅格状视域分析结果图层 visibile1,自动分成 2 类(见图 3),Not Visible:表示站在观察点不可见的范围,默认为红色(地图中较 深颜色),Visible:表示站在观察点的可见范围,默认为绿色(地图中较浅颜色)图 3观察点的视域分析结果(不设置观察点的高程)2.3 改变观察点的高程基

6、于观察点的视域分析与前面使用过的视线分析不同。视线分析可以由用户指定观察点和目标点的相对高程。视域分析中,需预先设定部分参数,其中有观察点的高度。在前面进行的视域分析中,没有作任何特别的设置,系统默认观察点的高度是比所在位置三维表面高 1 个单位。例如,上述练习中,观察点所在处的三维表面的高程为 78 米,观察点的高程即为 79 米。用户可以在观察点图层的属性表中设置特定的字段,设定观察点的高程。常用的字段有:Spot:指定观察点的绝对高程值 OffisetA:三维表面高程不变,设定观察点的高程偏移值 OffsetB:观察点高程不变,设定三维表面的高程偏移值打开“观察点”专题的属性表“Attr

7、ibute of 观察点”。 确认该表处于不可编辑状态,选用菜单 Options / Add field,出现 add Field 对话框,为属性表“Attributeof 观察点”增加一个新的字段(若原文件已有该字段则不需要增加),键盘输入: Field Name:SpotData Type:Short IntegerPrecision:4按 OK 键确认后新字段添加完毕,还要为该字段添加数据,在 Editor 工具栏中选择 Editor / Start Editing,输入 Spot 字段的数值 90,选用菜单 Editor / Stop Editing,出现提示“Save Editing

8、?”,选“是(Y)”确认,返回地图窗口,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 3D Analyst Tools /可见性/视域,出现设置对话框:Input surface:surf1 选择三维表面图层名Observer points:观察点 选择观察点图层名(此处为“观察点”)Output raster:visible2 输入产生栅格数据的名称,路径按初始设定Z factor:1 纵向比例不夸张按 OK 键继续,系统产生栅格状视域分析结果图层 visibile2,(见图4)。图 4 观察点绝对高程为 90 米时的视域显示2.4 两次视域分析结果的比较 前一次不作任何设置,观察点高程仅仅是比对应的三维

9、表面高 1 米。后一次则是设定了观察点的绝对高程为 90 米,得到的分析结果略有差异。同样方法也可以在观察点的属性表中增加字段 OffsetA 和 OffsetB,来调整观察点和地形的相互关系。读者可以自行试验。如果几个字段同时出现在属性表中,系统根据三者的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计算,再得到对应的观察点高度。Demo3 基于路径的视域分析data frame1 中,已经有了 TIN 图层“地形”、线状图层“道路”、点状图层“观察点”。先将线状图层“道路”转化为 3D Shapefile,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 3D Analyst Tools /功能性表面/插值shape,出现设置对话框,

10、做出如下设置: 输入表面:地形输入要素类:道路 下拉选择路径图层名输出要素类:3D_roadZ因子:1方法:linear按 OK 键继续,在 data frame1 中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层 3D_road。关闭道路图层,选择3D_road中南北走向的那条道路,在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 3D Analyst Tools /可见性/视域,出现如下对话框:输入栅格:surf1 下拉选择作为三维表面的图层名输入观察点或观察折线要素:3D_road 下拉选择观察点的图层名输出栅格:visible3 产生栅格数据的名称,保存路径为初始设定Z 因子:1 纵向比例不夸张图5 基于路径的视域分析结果(南北

11、向道路)按OK键确定,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得到视域分析的结果栅格图层Visibile3(见图 6)。视域分析不仅判断三维表面上是否可见的范围,也可以记录可视的范围内每 一栅格单元可以被观察到的次数。计算得到的结果是栅格图层,其中每个单元的 值表示沿着观察路径该单元可以被看到的次数,观察的总次数应该等于观察路径 的总长度除以栅格单元的大小,即观察者沿者路径移动的步长由栅格单元的大小 决定。打开属性表 Attribute of Visible3,显示如下:Value(取值即被看到的次数) Count(取该值的栅格共有几个)0 7221 1112 713 884 88 209 1211 1可以返

12、回 data frame1,进入图层符号设置对话框,按观察到的次数多少进行分类显示。本练习的路径视域分析是对该图层中一条道路计算可视性,在选择集中只有一个3D Shapefile线要素。如果有多个线要素,计算结果是沿着多条道路观察到的栅格次数的累计相加。Demo4 根据三维线要素分析通视性4.1 地形表面上已有视线的通视分析打开ex21a.sxd,“公园地形”是用TIN表示的某公园内部的地形,观察点位于公园外部山脚,目标点位于公园内某一山丘顶部。“观察线”是依据已知观察点、目标点的X、Y、Z坐标值输入的一条3D Shapefile线要素。主菜单中选用“地理处理-环境”,进一步设置:工作空间-当

13、前工作空间:ex21temp 工作空间-临时工作空间:ex21temp输出坐标系:与公园地形相同处理范围:默认按确定返回,启用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 3D Analyst Tools 可见性通视分析,继续设置:输入表面:公园地形 输入线要素:视线 输出要素类:los1.shp输出障碍点要素类:obs1.shp 按确认,计算生成线要素los1、点要素obs1。打开los1属性表,可以看到字段TarlsVis,如果取值1,表示通视,取值0即不通视。点要素obs1是空的,遮挡视线的障碍点不存在。图6 仅考虑公园内山体地形遮挡的通视分析4.2 多面体要素参与通视分析公园外部拟建立一组建筑物,建成后是否影响原有的通视性,需要计算判断。加载buildings.shp,该数据是二维的,进入buildings图层属性基本高度,设置:在自定义表面上浮动:ex21hillbase3,进入“拉伸”选项,勾选“拉伸图层中的要素”,在“拉伸值或表达式”文本框右侧点击计算器按钮,选择左侧字段,输入表达式height *1,按确定返回“拉伸”选项对话框。在“拉伸方式”下拉表中选择“将其添加到各要素的最大高度”,按确定,拟建建筑在地表模型上以三维方式显示,启用ArcTo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