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23160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导读:读书笔记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国史大纲读书笔记我的追梦和寻根之旅1、缘起我相信因缘。就像茫茫人海,每个人一生遇到的不过数千,真正能够成为朋友知己的更少。这数十亿分之一的概率之中,除了偶然和随机因素以外,还有偶然之中的必然。人和人之间,极有可能因为某一极微因素的干扰,而让两者的道路南辕北辙,就像两条起点没有相交的射线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行渐远;或者因为众多因素的聚合而相遇、相见。我相信我和国史大纲的缘分必是诸多极微因素的叠加所致。试想,如果没有空闲时间、没有受到朋友的影响、没有来无锡一个个

2、难题,迎面而来。先生怎会是故意的呢?这是在一遍遍的筛选读者,先生一遍遍的说:放弃吧。可是先生心里怎会不知,爱书之人怎会被这一道道栅栏拒之门外。反倒是这一道道栅栏,会更合爱书之人、爱历史之人的心意。或许这根本不是横亘阻碍的栅栏,这才是书籍该有的样子罢。我承认,阅读前期我饱受这一道道“栅栏”的围追堵截,甚至心生疑惑。中间经历了一段较长的空白期,尤其是读到魏晋南北朝章节,历史脉络本身混乱不堪,国家四分五裂,长久征战,南北割裂,士气消沉,底层政治黑暗。诸多负面信息冲击之下,我一度想要寻得一位明师的指点,教我渡过难关。最终,应了求人不如求己的教诲,在搁置冷静一段事件之后,一鼓作气,连跳带跨的读完了魏晋南

3、北朝。来到隋唐盛世之后,虽然时局仍然时平时乱,但一路读来,渐渐趋于顺畅、高效。每日拿来一个小时的时间翻阅,待上册被我攻占之后,下册仅用去一月余。相比上册带来的磕绊,下册阅读速度如有神助。前期的所有磕绊都已不成为磕绊,读来清晰分明,判若两然。5、简要在扉页上,先生用这样一段话总揽全篇: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内容于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闻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则待教者读者之自加参考,自为引申。本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

4、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镜。如先生所言,“简要”贯穿全书。人物、事件仅举其纲,甚至一笔带过。若像我一般对诸多历史人物、细节未曾耳闻的,估计也会像我一样,阅读中会掺杂诸多疑惑,甚至放弃。但是,若了解先生的意思之后,则大可释然。先生意在“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闻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之所寄”,以实现“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镜”。此为先生“为万事开太平”之宏图大愿所致。不同于对待人物、事件的简言,先生对待历史兴衰动乱处尤多着墨。目的无非是述说兴旺的原因、指陈动乱的缘由,借以警示后人国家兴亡皆在人事,而非天命。既然在人事,则皆有可努力之处,人事

5、的好坏又出于精神、或心态。无论是武人或农夫甚至是外族掌权,无不需要仰赖士人阶层,也就是读书人治国。除了统治阶层的独大专权之外,读书人的精神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家的治乱兴衰。独夫掌权一旦确立难以更改,农民团体若非到了彻底绝望的地步,绝没有主动求变的动力和意愿。但是读书人团体作为肩负自身使命的力量,向上监督权力,向下治理民事,他们一旦丧失了精神层面的支撑,这个国家也就彻底失去了希望。明白了先生的意图之后,则无需过多纠缠于细枝末节之处。只需“读者之自加参考,自为引申”。6、附会国史大纲有一个伴随本中国通史。出自钱穆先生的学生,叶龙。封页上打着“钱穆国史大纲课堂版”的旗号。我是出于对国史大纲的畏惧心理而购买了这本书,目的是将其当作阅读原文本的辅助工具,但是读过之后,发现辅助完全不成其为辅助,最终我得到了一个定论附会之作,几十块钱打了水漂。所谓课堂版,不过是极其简略粗糙的遗漏版。动乱兴衰关键之处被删减,仅列各朝代的简单变迁,流水账一样的文本,嚼之索然无味。其实细想可知,这本来就是钱穆先生嚼透了历史之后通过口头宣讲的文本,凭借学生听课过程中有的没的记下几笔,嚼了又嚼的东西,索然无味成了理所应当。这也告诉了我一个简单的道理:读书读原作。即便是国史大纲也是经过钱穆先生对古人著作拣选后呈现出的一家之见。可见,在读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呦呦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