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1章-绪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231565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1章-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理学-第1章-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理学-第1章-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理学-第1章-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理学-第1章-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1章-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1章-绪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生理学(physiology)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本章要求 掌 握 1、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2、生命的基本特征 3、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定义 4、机体调节的方式 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概念 6、正反馈、负反馈和前馈的概念及意义,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 科学。 任务: 阐明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 、 条件、体内外环境因素对生命活动的 影响。 例如:呼吸,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

2、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 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 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 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不仅如此,在他们认识 和处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中,生理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 研究手段。,二、生理学研究的方法,1、急性实验 在体:将动物麻醉、解剖、暴露某一部位 观察。例如:开兔腹腔、观察胃肠运 动。 离体:将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移到体外(不 受神经支配)在适宜环境中进行实 验、观察。例如:蛙心实验。,(一)生理学实验方法,2、慢性实验 是先给动物作手术,后将动物

3、饲养一段时 间,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进行的实验。 例如:唾液瘘管实验,三、研究水平,整体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水平 整体水平的研究包括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机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各种相应应答。 如,体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对其它器官和系统活动的调节;运动、创伤、紧张、恐惧等生理和心理因素或地理、气候、社会等环境因素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机体在环境急剧变化时所产生的应急反应,或在某些特殊环境,如高温、低氧、失重(航天)、高压(潜水)等情况下的习服,器官和系统水平 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从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

4、响因素等。 如心脏的射血、肺的呼吸、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肾的尿生成等。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有利于把复杂的整体化整为零,从而更加方便也更加准确地把握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进行这地水平的研究可应用多种方法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但更多采用急性动物实验的方法,急性动物实验法既可进行在体实验,也可进行离体实验。这一水平的研究及其所获知识和理论称为器官生理学。,细胞和分子水平 细胞是组成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而细胞及其亚微结构又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所以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活动规律。 如,骨骼肌收缩时的肌丝滑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通道蛋白通透性的改变和离子的跨膜移

5、动;细胞在不同环境因素刺激下基因表达的改变等。 这一水平的研究一般采用离体实验的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和理论称为细胞生理学和普通生理学,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 定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特征,二、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能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到的环境变化刺激(s.)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一切变化反应 兴奋 反应形式 抑制 刺激的强度 刺激引起反应的三个条件 刺激的时间 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问题分析: 1)为什么在护理技术中的“无痛”注 射法要求 “两快

6、一慢”的操作手法。 2)临床上常采用捻转、提插毫针操 作手法,目的是?,衡量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阈值,阈强度(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反变关系 。,神经、肌肉、腺体组织的兴奋性较高可兴奋组织。 三、生殖,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自然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外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一、人体与外环境,二、内环境与稳态,(一)机体内环境的概念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内环境。 细胞内液(占体重40%) 体 液 (占体重60) 细胞外液 血浆、淋巴液、组织液、脑脊液、 (占体重20)房水,(二)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7、定义: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 状态内环境稳态。 意义: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条件。,(一)神经调节,1.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2.基本方式 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 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一、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第四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3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 先天 后天获得 神经联系 较固定、简单 不固定、复杂暂时性联系 举例 吸吮反射、膝反射 望梅止渴 中枢 低位中枢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意义 数量有限,适应性弱 数量无限,适应性强,4.意义和特点

8、: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迅速、短暂、精确。,(二)体液调节,1概念: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 能进行的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节(远距分泌调节 ) 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调节),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 反应 效应器 传出神经 中枢 激 素 内分泌腺 (神经体液调节),2意义和特点:调节代谢、生长发育、生殖。 作用较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1.概念: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例:脑血流量和肾血流量调节。 2.意义和特点:协助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 调节范围局限,幅度小,灵敏度低。,(一)反馈的概念,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

9、程反馈。 + 控 反 制 反 (闭合回路) 馈 信 馈 信 息 信 息 息,控制部分,受控部分,二、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二)反馈的类型及生理意义,1.负反馈: 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特点:多、可逆。例:减压反射 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2、正反馈: 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 特点:少、不可逆。例:排尿、分娩、血凝。 意义:使某一生理功能不断加强,迅速完成。,小 结 与 复 习,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_、_、_。 2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表现是: A兴奋性 B适应性 C新陈代谢 D自控调节 E应激性 3生命结构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 A. 反射 B. 反应 C. 抑制 D. 兴奋性 E. 兴奋 4有关阈刺激的概念,正确的是: A. 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B. 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C. 阈值大小与组织兴奋性高低成正变 D. 不同机能状态的组织阈值不变 E. 阈强度愈小,组织兴奋性愈低 5在生理静息状态的基础上,组织对刺激的基本反应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性 D兴奋和抑制 E反应 6进食时引起唾液分泌属于: 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E. 正反馈调节 7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