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三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3148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第三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十五章第三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十五章第三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十五章第三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十五章第三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第三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第三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胃肠疾病病人的的护理,主讲:吴平,第三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掌握: 急性阑尾炎的身体状况及治疗要点 急性阑尾炎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熟悉: 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 了解: 阑尾的生理解剖,【解剖生理】,形态: 管状器官,管腔较狭窄,远端为盲端,呈蚯蚓状,长510cm,直径0.50.7cm。 开口于盲肠左后侧,回盲瓣下方23cm处。,位置: 位于右下腹腔或右髂窝。 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阑尾手术切口标记点。,绝大多数阑尾一般位于右下腹,但其位置常随盲肠位置而变动,也可高到肝下、低至盆腔、越过中线至左侧。,1.回肠前位 2.盆位 3.盲肠后位

2、4.盲肠下位 5.盲肠外侧位 6.回肠后位,以基底部为中心,尖端可在3600指向任何位置,决定着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压痛部位。,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可能起免疫监督作用(B淋巴细胞),出生后2周出现,1220岁达到高峰,以后逐见减少,60岁完全消失。因此成人切除后无损免疫功能。 黏膜下淋巴组织增生可使管腔狭窄。,生理功能: 免疫功能:参与B淋巴细胞产生和成熟 ;抑制外来致病细菌。 蠕动功能 分泌功能,为什么阑尾炎的发病率那么高? 阑尾炎是如何发生的呢? 当阑尾炎发生时,会出现什么样的身体状况?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护理?,【急性阑尾炎概述】,急性阑尾炎,是阑尾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也是最多见

3、的急腹症。 多见于青少年,男多于女。死亡率0.1%左右。 病因: 阑尾管腔阻塞 细菌入侵阑尾 胃肠道疾病影响,阑尾腔阻塞: 解剖因素阑尾管腔细,开口小,系膜短使阑尾蜷曲阑尾腔易于阻塞。 病理因素淋巴组织增生最常见(多见于年轻人),其他为粪石、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 管腔阻塞腔内压力 血运障碍阑尾坏死和穿孔。,细菌入侵: 管腔阻塞,腔内压力增高黏膜受损腔内致病菌侵入壁内阑尾细菌感染。 致病菌:厌氧菌、G-杆菌。 胃肠道疾病影响 胃肠炎、炎性肠病、血吸虫病等阑尾壁肌肉和血管反射性痉挛,使阑尾腔梗阻和血运障碍,易合并细菌感染。,临床病理分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坏

4、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轻型阑尾炎或病变早期(发病数小时内),病变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 外观肿胀充血,失去光泽,表面附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腔内少量渗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常由单纯性发展而来(发病12小时后)。 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腔内积脓。,急性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 重型阑尾炎(发病24小时后)。 阑尾管壁坏死发黑,穿孔(多在根部和尖端) 感染扩散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进展较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以限制其感染扩散,即阑尾周围脓肿。,阑尾

5、炎的转归: 炎症消退: 单纯性炎症消退不留解剖学改变; 化脓性炎症消退瘢痕性愈合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周围粘连复发性或慢性阑尾炎。 炎症局限: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大网膜包裹粘连炎症局限阑尾周围脓肿。 炎症扩散: 阑尾炎症重、发展快坏疽穿孔弥漫慢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细菌性肝脓肿、感染性休克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 了解疾病发生的诱因,有无急性肠炎、慢性炎性肠病、蛔虫病等; 了解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 了解年龄,成年女性病人应了解有无停经、月经过期、妊娠等。,(二)身体状况,腹痛: 疼痛特点: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70%-80%) 初始脐周和上腹部疼痛(黏膜、黏膜下层内脏神经反射引

6、起); 数小时后(68小时)固定右下腹疼痛(浆膜层、壁腹膜刺激躯体神经引起)。 疼痛性质: 单纯性轻度隐痛; 化脓性阵发性胀痛和剧痛; 坏疽性持续性剧烈疼痛; 穿孔时疼痛暂时缓解,后又持续加剧。,消化道症状: 早期反射性恶心、呕吐、厌食;肠功能紊乱可出现便秘、腹泻; 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盆腔位)便次增多、里急后重、尿痛; 弥漫性腹膜炎(穿孔)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便排气减少。,全身症状: 早期低热、乏力; 炎症加重发热或高烧、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心、肺、肾功能不全表现; 化脓性门静脉炎寒战、高热,轻度黄疸。,体征: 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固定性压痛重要依据(最常见和最重要体征)

7、。 特点: 早期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右下腹可有固定压痛; 炎症扩散压痛范围扩大,最痛点仍在右下腹。,压痛部位:可随盲肠位置和阑尾尖端指向的不同而改变,通常位于麦氏点。 盲肠后位侧腰部,较深; 肝下区右上腹; 盆腔位耻骨上区; 左下腹左下腹部。 不管位于何处,始终表现 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左下腹阑尾,肝下阑尾,盆腔位阑尾,腹膜刺激征象: 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炎症加重,有化脓、坏疽或穿孔等)。 特殊病人可不明显,如老人、肥胖、虚弱、孕妇及盲肠后位阑尾等。 右下腹包块(阑尾周围脓肿):附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大网膜包裹粘连时,右下腹可扪及固定、界限欠清、明显压痛的包块。,特殊

8、体征:,结肠充气试验先用一手压迫左下腹结肠区,再用另一手按压其上方,驱使结肠内气体冲击有炎症的阑尾,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左腿屈曲,被动过伸右腿(髋),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于盲肠后,贴近腰大肌 。 闭孔内肌试验病人仰卧位,使右髋屈曲90并内旋,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内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5、特殊类型阑尾炎,(1)小儿急性阑尾炎: 以5岁以上的儿童多见。 病理特点阑尾壁薄,管腔小,梗阻后易发生血运障碍,导致坏疽和穿孔。 症状特点腹肌薄弱,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不典型;大网膜发育不全,易致炎症扩散,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应早期手

9、术治疗。,(2)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症状特点: 痛觉迟钝,防御功能减退,致腹痛不明显,体征不典型; 体温和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中,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症状特点: 盲肠被增大的子宫推向外上方,压痛点上移; 大网膜被子宫推向一侧,使炎症不易局限; 炎症刺激易诱发流产或早产,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四)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血清C-反应蛋白急性感染; 盲肠后位阑尾炎尿中有红细胞、白细胞。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超声检查。 腹部X线平片 CT检查 腹腔镜检,B超,急性阑尾炎(CT),阑

10、尾周围脓肿(CT),(五)处理原则,急性阑尾炎均宜行阑尾切除术。但对单纯性阑尾炎及较轻的化脓性阑尾炎,也可试用抗生素、中药等非手术疗法。 对有局限化倾向的阑尾周围脓肿则不宜手术,采用抗感染等非手术疗法,待肿块消失后3个月,再行手术切除阑尾。,附:处理原则,(一)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 不同意手术的单纯性阑尾炎; 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后; 急性阑尾炎诊断尚未确定; 发病72小时及已形成炎性肿块等有手术禁忌证者。 方法: 抗生素(抑制厌氧菌及需氧菌)+ 补液。,(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切口一期缝合。 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吸出和蘸净脓液。 穿孔性阑尾炎:切除阑尾,清除

11、脓液和冲洗腹腔,腹腔引流。 阑尾周围脓肿:抗炎、中药、穿刺抽脓,好转后间隔6周3月再行阑尾切除术。若脓肿无局限则脓肿切开引流,尽力切除阑尾。,手术方式 开腹阑尾切除术: 优点:便于探查和处理复杂情况。 缺点:创伤大,恢复慢,切口感染、腹腔粘连等术后并发症常见。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腹腔粘连和肠梗阻少。 缺点:操作致器官穿孔,电凝损伤,CO2气腹并发症,复杂情况操作困难。,【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急性疼痛与炎症、手术创伤有关 体温过高与化脓性感染有关 潜在并发症急性腹膜炎、术后内出血、术后切口感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术后粪瘘等。,【护理措施】,(

12、一)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一般护理 (1)卧位病人宜取半卧位。 (2)饮食和输液酌情禁食或流质饮食,并做好静脉输液护理。 病情观察 全身状况若T P WBC并出现腹膜刺激征病情加重;若出现腹痛突然减轻可能是好转表现,也有可能为坏疽穿孔。 观察期禁用止痛药、泻剂及灌肠。,治疗配合 (1)抗感染遵医嘱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常用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甲硝唑等静脉滴注。 (2)对症护理有明显发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便秘者可用开塞露;观察期间慎用或禁用止痛剂 。,(二)手术前后护理,手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一般可不用) 补液 应用抗生素 其他准备(备皮、签字、妊娠者用保胎药),术

13、后护理: 一般护理: 卧位病人回病房后,先按不同的麻醉安置体位。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 饮食术后12日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给流食,如无不适渐改半流食。术后46天给软质普食。但1周内忌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同时1周内忌灌肠及泻剂。 早期活动轻症病人于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重症患者应在床上多翻身、活动四肢,待病情稳定后,及早起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配合治疗: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做好静脉输液护理。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腹腔内出血 系膜结扎线松脱导致系膜血管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故手术后当天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 表现:面色苍白、脉速、血压下降等内出血表现,或腹腔

14、引流管有血液流出。 处理:立即将病人平卧,静脉快速输液,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切口感染 表现:术后35天体温,切口疼痛、红肿、压痛或波动感。 处理:给予抗生素、理疗等治疗,如已化脓应拆线引流 。,腹腔脓肿 表现:术后57天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上升,并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或排便排尿改变等。 处理: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进行处理。 粘连性肠梗阻 原因:局部炎症、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长期卧床等。 表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处理:重者须手术。,粪瘘:少见 原因: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盲肠组织水肿脆弱缝合损伤;盲肠原为结核或肿瘤。 表现:类似阑尾周围脓肿。 处理:一般多可自行闭

15、合,如经久不愈时考虑手术。非结核和肿瘤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四)健康指导 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餐后不做剧烈运动。 及时治疗胃肠道炎症或其他疾病,预防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甚至粘连性肠梗阻。 阑尾周围脓肿者,告知病人3个月后再次住院行阑尾切除术。 自我监测,发生腹痛或不适时及时就诊。,病人,男,56岁,1天前右下腹有转移性腹痛,麦氏点固定的压痛,现腹痛突然加重,范围扩大,下腹部有肌紧张,应考虑是( ) A、单纯性阑尾炎 B、化脓性阑尾炎 C、坏疽性阑尾炎 D、阑尾周围脓肿 E、阑尾穿孔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 ) A、转移性右下腹痛 B、畏寒、发热 C、恶心、呕吐 D、食欲下降 E.腹泻或便秘,E,A,患者,男性,42岁。急性阑尾炎发病已5天,腹痛稍减轻但仍发热,右下腹可触及压痛的肿块,处理应为( ) A、暂不手术,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B、立即手术,切除肿块 C、立即手术,腹腔引流 D、立即手术,切除阑尾 E、不需要手术,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不正确的是( ) A、待血压平稳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B、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出院时,嘱其1个月后再做阑尾切除术 C、术后57天注意观察盆腔脓肿等并发症 D、轻症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起床活动 E、术后34天应注意观察切口感染,A,B,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