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育苗养殖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2610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0.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胆育苗养殖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海胆育苗养殖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海胆育苗养殖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海胆育苗养殖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海胆育苗养殖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胆育苗养殖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胆育苗养殖讲义(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海胆的人工育苗,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确立了海胆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工艺,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海胆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有了较大的进展,极大地推动了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个体发育,(二)人工育苗的主要环节,1、底栖硅藻的培育,海胆幼虫变态后营底栖匍匐生活,海胆摄食食性也由以摄食浮游单细胞藻类转向摄食藻硅藻类。这一时期保证稚海胆的饵料供应相当重要,因此在育苗工作开始前应该接种底栖硅藻,做好充分的准备。,底栖硅藻培养所用的容器有玻璃缸(用于藻种培养)、水族箱(用于中继培养)和水泥池(建于室内或室外,池底面积约1平方米,高约3040厘米,池内壁最好铺有白瓷砖,大量培养用)。可以利用鲍育苗的底

2、栖硅藻培养池,也可以利用海参或贝类育苗的三级饵料池。,(1)藻种的采集,可用预先保留在采苗板上或培育池池壁上的底栖硅藻类作藻种,但一般从本地海区采集。采集底栖硅藻由多种硅藻组成,常见的几种底栖硅藻有:阔舟形藻、舟形藻、东方弯杆藻、月形藻、卵形藻等。采集方法多种多样比较方便的方法有:海区挂附着片、刮砂淘洗、洗擦海藻表面或储水容器的底壁。,(2)波纹板等器材的消毒等准备工作,接种前,首先要把培养容器和附着装置(装有波纹板的附苗架)清洗消毒干净,将附着装置放入培养容器中,加满消毒海水。消毒海水一般用万分之一到三的漂白粉或千分之一到二的漂白液处理海水12小时以上,使用前需用千分之一硫代硫酸钠中和以免抑

3、制底栖硅藻生长。接种时,将波纹板插到框架中使消毒海水刚刚浸没整个框架。,(3)接种,将采集到底栖硅藻种液用300目筛绢过滤一二次后,倒入培养池中,搅动海水使藻液在水中均匀分布,静止1天,底栖硅藻就会附着在波纹板的向上面(单面附着),用水轻轻冲洗波纹板,波纹板上的硅藻不脱落时,即可全部换水,加入新鲜海水并施肥,开始培养。培养23天后,可把附着装置翻转,再一次接种波纹板,即可得到双面底栖硅藻。 为了节省藻种,提高接种浓度,也可以将采苗板绑成捆接种,接种后再装架培养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采苗板一纵一横交叉叠放,每2040片绑成1捆,再按采苗板呈水平方向摆放于培养池内接种。接种前应先对培养池及其中的采

4、苗板等进行常规清洗消毒,再注入新鲜砂滤海水,为提高藻种浓度,注水量不要太多,以刚浸没最上层采苗板即可。成捆接种的采苗板则需在第二面接种后再经过35天,待藻种基本附牢后方可装架转入常规培养。,(4)培养管理,换水:静水培养底栖硅藻,需每23天更换一次新鲜海水并施肥。换水时必须冲去池底污物,并把蚊子幼虫和腹毛类原生动物等敌害冲走,波纹板上的敌害生物也要轻轻冲洗掉。在高温季节里,换水次数应增加,必要时每天换水一两次。换水后立即施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循环水或流动水培养底栖硅藻,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光照:底栖硅藻的培养中光照强度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中午时避免直射光照射,尽可能地利用较强的漫射

5、光,阴雨天气利用人工光源补光。室外池需安装空架式屋顶和天幕,以便调光。严格避免长时间的直射光照射。底栖硅藻需要的光较弱,为2000勒克斯左右。 翻片:培养过程中应该按时翻转采苗板,使底栖硅藻均匀生长。 敌害:底栖硅藻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敌害生物是桡足类,可利用0.20.3毫克/升的敌百虫防治。底栖硅藻的培养中需要每天进行巡池观察,定期镜检,掌握藻类生长繁殖的情况。 营养盐:底栖硅藻的培养过程中,经常更换海水,需要不断添加营养盐。,藻类生长繁殖情况的观察和检查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底栖硅藻的营养盐,底栖硅藻的培养过程中,经常更换海水,需要不断添加营养盐。营养盐的配方多种多样。,底栖硅藻的营养盐配方,表中

6、所列为培育水体是1000毫升各成分的用量。,2、亲海胆的采捕,采捕时间:一般在繁殖季节,也可以提前进行升温促熟 采捕规格:一般个体较大,2龄以上个体 采捕时注意的问题: 尽量避免机械刺激和损伤 避免高温和日晒,3、亲海胆的运送,一般用干法运输,每层海胆用湿毛巾、纱布或者大叶藻等隔开,运输过程温度不要太高,可放冰袋降温,但海胆不能与冰直接接触。,4、亲海胆的蓄养,蓄养密度:40-100个/m2 蓄养管理:室内网箱养殖,每天换水两 次,换水量一般为1/2或1/3,换 水时应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及粪 便,投喂海藻,5、亲海胆的人工促熟,生殖腺提前达到成熟 升温促熟 良好的饵料供应,自然产卵: 人工刺激产

7、卵: 摘除口器法: KCL注射法:注射浓度为0.5-1M,以1-2ml剂 量为宜,以避免刺激过剩。 阴干流水刺激法,6、精卵的获得,摘除口器法,KCL注射法,6、授精孵化,授精:一般情况下精子的浓度控制在每个 卵子周围有35个精子即可。授精之 后要立即对受精卵进行彻底的洗卵。 孵化:孵化的密度一般在10个/毫升,孵化 过程中定时搅动孵化用水,孵化期间 水温温差不应超过3,用搅耙每隔 3060分钟搅动一次池水。,7、幼体选优,幼体发育至棱柱幼体时,把浮于水上、中层健壮的幼体选入培育池,即为选优的过程。幼虫的选优应及时进行,以免因在孵化池中孵化密度过大而影响幼体的生长。幼体的选优方法一般有三种:

8、虹吸法 浓缩法 拖网法,8、浮游幼体的培育,水质管理 水温:控制在适宜温度,温差不要超过1 光强:适宜强度应在500 lx 溶氧:5.5ml/L以上 密度控制 在1个/毫升以内,最适合密度为0.50.8个/毫升,图1,2 为正常的海胆幼虫,图3,4,5 为畸形幼虫,选育的第二天,幼虫发育至棱柱幼体期,此时幼体消化道发育基本完成,应及时投饵。如果投饵不及时,会影响幼体发育。 种类: 角毛藻(Chatoceria sp) 投喂的数量: 单独投喂角毛藻四腕幼体期1-2万个细胞/ml.天,六腕幼体期3-4万个细胞/ml.天,八腕幼体期4-6万个细胞/ml.天以上。 投喂方法: 以少投多喂为宜,一般每天

9、分4次进行投饵。,饵料的投喂,9、幼体的变态附着,附着基:附有底栖硅藻的透明聚乙烯波纹板 投放时间:八腕幼虫后期,海胆原基出现 投放方法:附着基应采取平放为宜,等附着 完毕后再竖放,使受光也较好。 附着密度: 0.2个/cm2,10、稚胆的培养,水质管理 换水或流水的方法培育。 敌害防治: 桡足类等。,适宜水温:2535 适宜盐度:0.83.0%,喜半咸水 适宜光照:700010000 Lx,喜强光 营养盐配方见下表:,12、角毛藻的培养,五、海胆的养殖,海胆养殖的主要方式: 海上筏式养殖 陆上工厂化养殖 与鲍鱼混养,陆上工厂化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的养殖的优点是条件好,所以海胆生长快,产量高,

10、又由于可以在天然海胆采捕淡季供应市场,所以利润高;其缺点是设施投资大,养殖成本相对高。,海上筏式养殖,海区选择 养殖海区选择在水流清澈,盐度较高,无工业污染的地方,淡水径流较小,浮泥较少,水深10m以上,冬季无冰冻水层的海区。同时应选择海藻自然生长旺盛,易于设置浮筏的海域。,2.海上筏式养殖,(1)海区选择 养殖海区选择在水流清澈,盐度较高,无工业污染的地方,淡水径流较小,浮泥较少,水深10米以上,冬季无冰冻水层的海区。同时应选择海藻自然生长旺盛,易于设置浮筏的海域。,2)养殖方法,这种养殖方式在日本和我国比较普遍。它是将装有海胆的网箱(或笼)吊挂在海面浮筏上。,养成设施 塑料养殖筒:通水性较

11、差,容易发生淤泥沉积,导致 海胆死亡,养殖效果稍差; 扇贝养殖笼:通水性好,可利用现有器材,成本低, 但海胆附着的面积较少,投饵不方便, 容易发生海胆逃逸; 塑料筐:附着面积大,易于投饵及管理,使用期长, 成本适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器材; 鲍鱼养殖笼:通水性好,养殖容量大,易于操作管 理,但成本较高。,(3)饵料,海上养殖海胆以投喂海带等大型海藻为主。,虾夷马粪海胆,0.30.5厘米的稚胆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囊藻和石莼,0.51.0厘米幼胆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和海带等,1.0厘米以上的海胆,主要摄食大型海藻如海带、裙带菜等, 对常见大型海藻类的摄食选择性依次为:海带、裙带菜、囊藻、马尾藻、石莼、

12、刺松藻。 在饥饿状态下虾夷马粪海胆也摄食一些动物性饵料,如:贻贝、苔藓虫、柄海鞘(Styelaclava)等,,饵料投喂要根据苗种大小、生长速度以及水温升降灵活掌握,在生长期一般2天投喂一次,高温或寒冷季节10天投饵一次,每次投饵要适量,以免睹塞网衣,影响箱内水体交换。,(4)养殖密度及水层,关于海胆的养殖密度,既与其大小规格有关,又与使用的养殖器材种类有关,养殖中应根据各种参数及时进行密度调整以及养殖箱笼网衣的网目,定期检查网箱是否有漏洞,及时清除浮泥、附着生物、箱内敌害生物。,(5)生产管理,海上生产要以单船定人管理为单位。采用鲍鱼养殖的台筏一般为单船2人管养1012行台筏,采用扇贝养殖的

13、台筏可管养810行台筏。也可兼管所需藻类的养殖台筏。 及时投饵,定期检查网箱是否有漏洞,及时清除浮泥、附着生物、箱内敌害生物。,六、海胆的增殖,增殖方式: 底播增殖 移植增殖,底播增殖,(1)对放流苗种因素的要求 (2)放流海区的选择与改造,(1)对放流苗种因素的要求 苗种放流的规格与质量直接影响到放流的效果,马粪海胆的放流适宜规格要在1厘米以上。虾夷马粪海胆未经中间育成的45毫米的小规格海胆苗放流后不到半年成活率不足10%,经中间育成的10毫米左右的海胆苗放流后10个月减耗也很大,1520毫米的海胆苗放流一年后成活率在20%75%。一般要求规格再cm以上。 放流体质健壮、规格较大的种苗是必要

14、的,这可以增强海胆苗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以及减少由于放流场的敌害生物(如海星、蟹类)的吞食。,作为放流海区应满足以下条件:水质澄清、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潮流通畅,受风浪影响小;盐度常年在27以上;水温常年接近于海胆的生长的适温范围;考虑到饵料海藻类的生长,放流海区的水深最好在10米以内。要求海底生存有宜于海胆摄食的藻类,而且四季均有充足的饵料资源。由于少数鱼类、甲壳类、海星等生物能对幼小的海胆造成直接危害,所以要选择海胆的敌害生物相对较少些的海区,但是,底播前一定要彻底清除增殖场内的这类有害生物。另外,与海胆争食海藻类的竞争生物(如鲍、蝾螺等),其摄食种类与海胆的饵料十分相似,因而在

15、饵料藻类比较匮乏条件下能与海胆形成饵料竞争,因而一定要全面调查海区的生物种类。,放流海区的选择与改造,包括栖息环境的改造及饵料环境的改造等几个方面。 栖息环境改造可以为海胆创造更为良好的栖息环境,它是通过改造岩礁海底地形、投放人工繁育保护礁或者石块或废旧轮胎以及建造防波堤等措施,以加速海胆的生长与繁殖,增加海胆资源。 饵料环境改造可以通过建造“海中林”、设置藻类增殖礁、投链式增殖等方式来改造增殖海区内的饵料藻类量,为海胆提供更优良的饵料环境。,移植增殖,放流海区的选择与改造移殖增殖是指将海胆天然苗种(或成海胆)从饵料环境较差或海胆资源丰富的海区移至新的海区,通过改善新海区的环境条件,使海胆在新

16、的海区内生长繁殖,增加海胆资源量。结合进行人工改造增殖场的环境,可以更快地促进移殖后海胆的生长 . (1)移苗时间 (2)采捕方法 (3)运输方法 (4)移植底播,(1)移苗时间 在采捕移苗时,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季节,由于气温和海水温度相差较大,采捕移苗的海胆因应激而使其成活率偏低。所以,移苗的最佳时间应当选择在每年34月份进行,此时海胆生殖腺发育正处于期,卵小,卵膜弹性好,同时气温与海水温度温差较小,特别在夜间温差更小。每年的11月份左右也可进行移苗。,(2)采捕方法 在采捕过程中,难免会对海胆造成机械损伤,为尽可能减小海胆的损伤应采取捞杆和潜水等传统捕捞方法。这样采捕上来的海胆,个体大小均匀、整齐,几乎没有损伤。而用扒拉网采捕得到的海胆,由于在网内相互撞碰,彼此损伤严重,运回投入增养区后,成活率降低。另外在藻类相对较稀少的海区,也可采取藻类作为诱饵,用网筐钓捕的方法,这样虽然采捞数量较少,但获得的海胆个体很大。,(3)运输方法 海胆移植“干露”时间越短越好,但受条件限制,离水时间通常比较长,采捕后,一般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