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章气候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1904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章气候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章气候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章气候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章气候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章气候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章气候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章气候讲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章,第三章: 气候,第一节:气候特征 一. 季风气候显著 广义季风与狭义季风 1. 主要特征: 2. 季风类型: 海陆季风、行星风带季风、高原季风 3. 季风区界线:大-阴-贺-乌-巴-唐-冈 二. 气候大陆性强 1. 大陆性气候特点 2. 大陆性、海洋性区划 三.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 9个温度带 2. 4个水分区 3. 垂直分异复杂性 4.气候区划:9个气候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最热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季风,广义的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季风指数越大,说明季风现象越明

2、显。 狭义的季风是指海陆季风,是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 。,季风类型,季风类型-行星季风,在表面均匀的地球,行星风带基本上是纬向的。 即热带为东风带,中高纬是西风带。 冬夏之间,这些行星风带有显著的南北位移,强度也有很大变化。在两支行星风带交替的区域,行星环流发生季节转移。盛行风往往近于相反。这种现象称为行星季风。 这种现象在低纬区30度N30度S之间最为显著。,季风类型-高原季风,定义:高耸挺拔的大高原,由于它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叫做高原季风。以青藏高原为例:,第二节:气候的形成因素,一. 地理位置:

3、 1. 纬度位置: 北纬53-4,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地区 -理论辐射量的季节性变化(量,南北差异); 大气环流(西风环流,副热带反气旋环流) 2. 海陆位置:,第二节:气候的形成因素,二. 下垫面: 地面状况(地形)影响: 屏障作用,水热再分配 表现: 1. 地势:“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 山脉: 3. 青藏高原:(1)高寒气候 (2)动力作用: A.分支作用 B.屏障作用 (3)热力作用: A.高原季风 B.对海陆季风的加强,三. 大气环流,气压 气团 锋面、气旋 流场 中国气候特征,四季环流,(三)春季环流 :冬、夏型的过渡 1.鞍形气压场: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4、 印度低压 2.锋面与气旋: 寒潮冷锋、华南准静止锋、极锋,气旋活动频 繁 3.天气多变: 华北多大风和 沙尘天气, 江南丘陵多阴雨天气 (四) 秋季环流 :夏、冬型的过渡 1.气压场: 四个活动中心对峙 (同上) 2.天气与转化: 9月 “秋高气爽”、“华南秋雨” 10月中旬转为冬季环流,第三节:气温与降水,一. 气温 1. 气温分布: 总特点- 冬冷夏热, 北冷南热, 高冷低热 冬季(1月): 等温线: 大致与纬线平行, 密集; -1.5 0C /+1; 比同纬低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气温相比,东北偏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上下。) 00C等温线:

5、 3/4陆地00C 界线温度: -280C, -80C, 00C, 80C, 160C 寒潮,第二章 自然结构,寒潮,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寒潮是冬半年危害较大的大规模天气现象。它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当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使沿途地区剧烈降温、风速猛增、出现霜冻,偶尔伴有雨雪天气。 我国气象台一般用日均温的过程总降温高于10和温度负距平的绝对值高于5,或者过程总降温高于7和温度负距平的绝对值高于3作为标准,根据寒潮影响地区的大小,分别定义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在冬季,大约平均10天左右就有一次冷空气爆发南下的过程。,第三节:气温与降水,一. 气温 夏季(7月): 20-28 0C

6、, 南北温差小; 大部分比同纬高(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均温偏高1.32.5。) 等温线: 东疏, NE-SW, -0.2 0C /+1; 西密, 与等高线一致; 高温中心;沿海8月,西南干季(5、6月),第三节:气温与降水,春季(4月): 大陆普遍增温,除纬度和海拔较高地区,气温普遍大于0; -0.6 0C /+1, 受干湿度影响大 秋季(10月): 等温线似4月,沿海向北弯曲 北方秋温春温,第三节:气温与降水,2. 气温年变化与四季划分 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标志 随纬度增高而加大, 与同纬度比偏大 四季划分:天文学:二分四至; 古代:四立 民间:

7、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 气候统计: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 侯平均法: 春10-220C,夏220C, 秋22-100C,冬220C 各气候带四季分配 (P.39 表3-3),中国气温年较差,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小兴安岭和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广大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第三节:气温与降水,二. 降水 1. 降水量分布: 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50mm左右,自ES向WN减少 地区间的不均匀性,时间上的不平衡性,年际间的不稳定性;

8、五个降水量带: 1600mm 800-1600mm 400-800mm 200-400mm 200mm,2. 降水季节分配 八个雨区: 华南春、秋雨区 江南丘陵春秋多雨的近似年雨区 北方广大区域的夏雨区 西北内陆盆地少雨区 西北山地年雨区 云南高原夏雨区 海南热带夏秋雨区 台湾东北部冬雨区,第三节:气温与降水,第二章 自然结构,冬末春初(2月份)南北方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具有稳定降水的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 34月准静止锋跃迁至温州和南岭北面的江南丘陵一带,并可波及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这一带的春季连绵阴雨。 6月中旬开始,准静止锋迅速移至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梅雨。 7月中旬以

9、后,锋面又跃进到淮河平原和鄂西北山地,在这些地方形成较短期的阴雨。自此以后,雨带移至北方,具有过境锋性质,形成北方的夏末秋初雨季,不具有连阴雨特点。 7月中旬开始,江南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东南沿海因常受台风侵袭,降水相当丰富,而江南丘陵出现伏旱,形成短期的旱季。,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雨型关系密切,华北为“春旱夏雨型”,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春雨、梅雨、伏旱型”,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和云南大部及华南为“冬春旱夏秋雨型”,青藏高原西部为“夏雨集中型”,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地区为“全年多雨型”,东北东部地区为“夏秋雨型”,西北内陆为“全年干旱型”。,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