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作业培训课件.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947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作业培训课件.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标准作业培训课件.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标准作业培训课件.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标准作业培训课件.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标准作业培训课件.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作业培训课件.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作业培训课件.讲义(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作业培训 2015年9月3日,制造业技术分类,制造技术,生产技术,制造技术是研究如何以合理的工艺生产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的技术。,生产技术是一门管理科学(工业工程),它是研究如何熟练地使用现有的设备、人员、材料,以低成本高质量生产及时产品的管理技术。包括:标准作业、TPM、全面质量管理、快速换模、看板管理等。,亨利福特提出:当前的标准化是你现在能想到的最佳境界,是促成未来改善的必要基础。但你不能把标准化当成种种限制,否则你就不会再有进步。,大家共同遵照的、统一的一个准则。,标准化不仅包括产品标准化、零部件标准化、质量标准化,还包括作业标准化、在库标准化等。,作业标准化又称标准作业,分三种

2、类型:普通型(型)、传送带型(型)、搬运作业型(型)。,标准化,目 录,标准作业运用及改善,标准作业制定,一,二,三,标准作业概要,一、标准作业概要,1、标准作业的定义 所谓标准作业,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问题作最适当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2、标准作业的要点 、逐步内标准作业只针对于人的活动,而不受机械条件的限制。 、标准作业是反复相同顺序的作业。 、标准作业随着生产量的增减及改善活动的进行而经常发生变化,它反映了监督者的意图,是具有灵活性的管理工具。,3、标准作业的目的 明确以低成本生产优良品质产品的有效率的制造方法。 即最少作业人员和最低在库

3、。 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考虑必要的品质检查频度、生产的必要时间、应该的作业顺序、最少的标准中间在库、必要的操作安全等内容。 用作改善的工具。 标准作业是由现场监督者制作,作业者执行的。 监督者通过对标准作业进行管理,从作业者的动态与标准作业的差异中发现待改善的问题。,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4、表准作业与标准作业的区别,表准作业是在改善过程中制作的当前作业方法。制作表准作业是为了了解 改善前的作业现状以便找出问题点。 标准作业是监督者在当前情况下,根据最有效的操作顺序制定的作业方法。 标准作业随着作业者、生产量的增减及改善活动的进行,经常发生变化。 实现作业者的多能工化是监督者在管理标准作业

4、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按照没有浪费的操作顺序进行生产的方法。 三要素:标准工时(TT)、作业顺序、标准中间在库(标准手持) 三种工具:工序能力表、标准作业组合票、标准作业票,作业标准是指导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基础。 作业标准书是每个作业者行动的最高准则。是根据QC工序设计表、品质检查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的,以保证质量、成本和安全等各工序作业的标准。 代表性的作业标准书有:作业要领书、操作要领书、换产要领书、搬运作业指导书、检查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要领书等。,5、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区别,TT,标准手持,作业顺序,6、标准作业三要素,TT(标准工时) 作业顺序 标准手

5、持,标准工时 = 制造一件(个)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每月产量 每日运转时间 日产量= TT = 每月工作日数 每日必要产量 每日运转时间为定时作业时间。如果为一班制,则为:(8H60M-休息 时间20S)60S=27600S;如果为两班制,则为:27600S2=55200S。 每日必要产量指每日的可销售量,它是由市场决定的。 TT与生产线的实际生产周期、设备生产能力、作业者人数无关。 确定了TT,就决定了每个人在此时间内可完成的工作量。,标准工时(Takt time TT),循环时间(Cycle TimeCT) 指作业者一个人进行标准作业时,毫不困难地、最快地一个循环的实际作业时间(包括步行时间

6、,但不包括空手等待时间)。 CT是指按照操作顺序进行一个循环作业的最短时间。但必须是可以连续作业的最短时间。 每次循环发生一次的监测、换刀、处理空箱等作业的时间,不纳入CT计算。 如果生产线里存在同时生产2件或同一工序里使用两台设备时,按每生产2件作为一个循环,然后注明一个循环生产2件。,CT与TT的关系 CT是一个循环实际作业时间;TT是根据一日的需求量计算出来的单件时间。 CT与生产线的实际生产周期、设备生产能力有关;TT与实际生产周期、设备生产能力、作业者人数无关。 CT小于TT时,作业者有空手等待的现象;CT大于TT时,就会发生作业延迟。,指作业能够效率最高地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操作顺序

7、。,作业顺序,2,3,1,4,材料,成品,作业顺序: 从材料到成品的变化过程 工件的传送 机械上料、下料 操作者的动作顺序,作业顺序并非物流顺序,必须符合生产线运行的规律,避免因操作者不遵守作业顺序而造成事故,如:误把未加工完毕的工件传入后工序而导致机械损坏或停线等。,标准手持由生产管理者制定,尽量满足一个流生产,使中间在制品最少。,标准手持,标准中间在库数的确定原则,制定标准作业的步骤 1、观测时间 2、制定工序能力表 3、制作标准作业组合票 4、制作标准作业票,二、标准作业制定,作业者的作业顺序必须是反复相同的作业。,1、观测时间,(一)、时间观测,步骤一、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六,步骤

8、七,步骤五,2、制作工序能力表,3、制定标准作业组合票,4、制定标准作业票,三、标准作业运用及改善,1、标准作业的运用,作业人员多能工水平足够高。,设备稳定,出现故障后快速修理。,支撑标准作业的重要条件,2、标准作业的改善,标准作业改善目的 通过改善作业方法和提高瓶颈工序的生产能力(并行作业化、缩短动作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少人化,降低成本(一人工追求); 生产系统改善的需要,增强生产线能力,降低在库,从而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标准作业改善要点 集中力量先实施效果最明显的改善; 改善之前一定要做好准确、周密的现状调查; 首先考虑改变作业方法、而不是增加设备,提高瓶颈工序的生产能力。(并行工程) 不能因改善活动而影响生产; 一个问题要列举多个方案; 减人要减水平高的人。,标准作业改善的方法,制定改善目标,制作改善计划,确定改善对象,确定改善方向,制定具体改善活动目标,找出待改善问题点,追究真因,制定改善方案,实施改善,确认改善效果,标准化(重新制定作业标准级、标准作业“三件套”),总结,(,发表,),THANKS,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