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209443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6.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两汉时,人们把现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玉门关,阳关,西域,2、为了联络 ,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决定派 出使西域。,大月氏,张骞,温故而知新:,4、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 。,长安,欧洲,5、东汉时, 在西域经营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班超,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 ,这标志着今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新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 料有哪些缺点?,陶

2、器,甲骨,青铜器,竹木简,丝帛,石壁,缺点:青铜器坚硬,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 帛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一、造纸术的发明,该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黄麻,是西汉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纸绘地图。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西汉早期麻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缺点: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纸逐步取代竹木简和帛,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蔡伦 (?-121年)东汉人,科技展厅-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

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这种纸有什么优点?,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的改进,造纸术的制作流程,造纸术的传播,公元4世纪(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非洲),公元12世纪(欧洲),公元16世纪(美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公元19世纪(大

4、洋洲),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 美国 MH哈特,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伟大意义?,1.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世界文 明的进程。,思考: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蔡伦像,蔡伦祠,美国作家哈特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将100位世界名人按其对人类历史和生活的影响大小排列顺序,蔡伦被排在第一位。蔡伦死后,家乡人民特意为他建造了蔡侯祠,以示纪念。,二、张仲景和华佗,(2)成就:,(1)生活时期:,伤寒杂病论:发展、总结、对症治疗;提出“治未病”理论,1、张仲景,东汉末年,第15课 两汉的科技

5、和文化,二、张仲景和华佗,(3)地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圣”,张仲景和华佗,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著 作,历代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影响很大。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出品的中成药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伤寒杂病论在日本甚至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成 就:,擅长技术:,生活时期:,东汉末年,针灸、汤药、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2、华佗,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二、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和华佗,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贡 献,1、发明“麻沸散”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

6、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虎形,鹿形,猿形,熊形,2. 医学体操 “五禽戏”,三、司马迁与史记,1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2史记的体例和内容,3史记的特点和历史价值,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简介,史学展厅,1.10岁开始读古书,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 3.38岁那年,

7、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 4.48岁那年,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而受“腐刑”,忍辱发愤著书,全力完成了史记。,探究精神,史料考证,史学阅读,仗义,不畏强权、坚忍不拔,司马迁精神,史学展厅,司马迁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裁:,司马迁贡献史记,纪传体: “纪”指本纪,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传”是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史学展厅,固:本来。或:有的人。

8、重于:重量相比。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五岳之一),比喻伟大。鸿毛:鸟的羽毛,比喻渺小。,含义: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价值,有的人死比羽毛还轻,没有意义。,教义:,创立:,1、道教(我国土生土长),东汉末年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四、道教和佛教,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道教时间: 起源:,创始人:,道教就是道家学派。这种说法正确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家学派是春秋末期由老子创立的思想学派;道教在东汉时期逐渐形成的宗教。,宗教展厅-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传播原

9、因:,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道教神地青城山,老子,太上老君,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道教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哪些事物与道教有关?,门神,城隍庙,桃符,地位:,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地:,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基本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传播原因:,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2、佛教的

10、兴起,传播过程:,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河南洛阳白马寺,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又称释迦牟尼,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在社会中传播开来,二、佛教,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峨眉金顶,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普陀山,观音造像,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九华山,地藏菩萨,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萨,五台山,而道教呢?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

11、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受到推崇。,按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宗教广泛传播的原因:,1、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2、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发明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司马迁,史记(纪传体),佛教传入中原,张陵,张角,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发明,西汉,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史记 司马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末年道教兴起,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张仲景:伤寒杂

12、病论“医圣”,道教和佛教,1在古代,我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东汉时,改进造纸术,师纸成为书写材料的是 ( ) A张仲景 B蔡伦 C华佗 D祖冲之,2、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 张仲景 C. 李时珍 D. 郦道元,B,B,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 麻沸散,D,4、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D,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6、佛教最早从印度传入我国是在( ) A、西汉初年 B、张骞通西域后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