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伽玛刀的临床应用(1)分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652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20.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级伽玛刀的临床应用(1)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超级伽玛刀的临床应用(1)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超级伽玛刀的临床应用(1)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超级伽玛刀的临床应用(1)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超级伽玛刀的临床应用(1)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级伽玛刀的临床应用(1)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级伽玛刀的临床应用(1)分解(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级伽玛刀及其临床应用 Super r-Knife & Clinic,超级伽玛刀是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简称,是深圳海博公司在头部旋转式伽玛刀基础上开发的一项新技术,是一台可对全身各部位肿瘤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适形功能的国产化的大型医疗设备。1998年10月开始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临床试用,现全国已有几十台投入临床使用。,伽玛刀基本原理,伽玛刀又称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它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内靶灶精确定位,通过多束窄束伽玛射线精确聚焦,单次或分次大剂量照射靶灶,使之发生放射性坏死,而靶灶外剂量递减迅速,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很小,所产生的放射性坏死灶与周围正常组织间边界锐利如刀割

2、,俗称伽玛刀。 立体定位技术-高精度的基础 射线几何聚焦-高剂量的保障,放大镜的聚焦原理,伽玛刀的聚焦原理,伽玛刀的准直装置如同放大镜,聚焦伽玛射线,在壳体球心形成焦点,1951年Leksell教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概念 1968年瑞典生产出第一代头部伽玛刀 179个钴源;静态聚焦;坏死灶呈盘状;一种准直器;治疗功能神经外科疾病。 1974年瑞典生产出第二代头部伽玛刀 201个钴源;静态聚焦;坏死灶呈类圆形;三种准直器手动变换;治疗脑血管畸形及脑肿瘤。 1984年瑞典生产出第三代头部伽玛刀 201个钴源;静态聚焦;坏死灶呈类圆形;四种准直器手动变换;CT/MRI用于定位;计算机辅助制订治疗计

3、划。 1994年中国生产出第四代头部伽玛刀 30个钴源;旋转聚焦;坏死灶呈圆形;四种准直器自动变换;双重屏蔽;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1998年中国生产出体部伽玛刀 30个钴源;旋转聚焦;坏死灶呈类圆形;三种准直器自动变换;双重屏蔽;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伽玛刀发展简史,第一代伽玛刀,1968年Leksell在Stockholm生产的第一代伽玛刀,共179个钴源,产生盘状坏死灶,当时主要用于功能性神经外科,首例病人为颅咽管瘤,石膏模固定,第二代伽玛刀,1974年Leksell在Stockholm第二代伽玛刀,201源,产生类球状灶,用于治疗颅底肿瘤及血管畸形,第三代伽玛刀,1984年Bunge在Bu

4、enos Aires研制出第三代刀(瑞典医科达公司生产),配有4种头盔,应用范围广,旋转式伽玛刀,上个世纪90 年代,在中国深圳生产出旋转式伽玛刀,利用30个源与5种准直器配合同轴旋转产生无数源的效果,产生的损毁灶为球形,并顺利通过了FDA认证。在此基础上还于1998生产出体部伽玛刀,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图示: OUR-XGD头部伽玛刀,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 全身伽玛刀,SGS-I型超伽治疗系统,钴源数: 18个 焦点剂量率: 3Gy/min 聚焦方式: 旋转聚焦(二次聚焦),Elekta Leksell 静态伽玛刀,OUR 旋转头部伽玛刀,体部伽玛刀,直线加速器,超伽治疗系统是什么?

5、,+,+,=,项目 指标 放射源数目 18 Co60 放射源 SAD(源轴距) 462mm 装源活度 5400Ci 焦点剂量率 2.8 Gy/min 准直器尺寸 5, 15, 25, 40, 55, 65 机械中心与射野中心偏差 0.5mm 综合定位精度 头部: 1.5mm 体部: 2.0mm 剂量规划精度 5% 重量 12 吨,主要参数指标,系统部件,射源装置 储源罐 三维治疗床 自动控制系统 头体部定位系统 治疗计划系统,结构,储源罐,保护环,定位床,环形机架,准直器箱,机座,放射源的装载/卸载,定位装置,定位床,头部MRI框架,体部CT框架,头部 CT框架,固定装置,头钉,头膜,头膜/咬

6、,体膜,头颈部膜,真空负压袋,控制系统,主控制计算机 控制器 双计时器 控制面板 电机和驱动器 安全装置,治疗流程示意图,治疗计划系统,Unicorn 3D 是由美国专业TPS(Prowess 3D)发展来的治疗计划系统软件,该系统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先进的三维可视化,CT 模拟,旋转拉弧示意图,优良的焦点品质,病灶靶区内高剂量,靶区周边低剂量。损毁病灶的同时而不伤害病灶周遍的正常组织。,剂量场半影小,既场边缘剂量变化梯度大。实现无创伤治疗。,安 全,OARs 得到更好 的有效保护 保护周边组织 安全可靠的放射防护 病人防撞保护环,适 应 证,伽玛刀治疗相关副作用,一般反应:疲乏无力、食欲下

7、降、恶心、欲呕乃至呕吐。 血常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贫血。 局部反应:放射性肺炎、食管炎、胃肠炎、膀胱炎、肝肾功能损害、脑水肿、放射性皮炎、溃疡等。,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的出现占治疗总数的8.4%,未见穿孔致死等严重并发症病例。,伽玛刀治疗相关副作用,治疗结束后3-6月复查CT/MRI,比较治疗前后肿瘤两个最大乘积,以判断疗效,按国际通用标准WHO(1981年)统一标准评定。,对疗效的影像学判断标准,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 部份缓解(PR):病灶消退50%以上 无 变 化(NC):病灶无缩小或缩小50% 进 展(PD):病灶比治疗前增大 死 亡: 随访时已

8、死亡,WHO疗效评定标准,有4,1189人获得随访,随访期最短1个月,最长67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CRPR)92.6%,症状、体征的的改善率为91%。,疗 效 观 察,根据部分中心的统计情况,半年生存率为89.6%,一年生存率为68.4%,两年生存率32.8%,五年生存率21.5%。,伽玛刀治疗预后,伽玛刀治疗程序,确定诊断,选择适应证,CT定位,治疗计划规划,照射治疗,定期随访,组织学诊断,初始定位,重复定位,CT定位,制定治疗计划,重复摆位,实施治疗,治疗程序2,图a:一小细胞肺癌患者,C-条件下CT图像,心脏及肺门区与肿瘤融合,图b:同一患者,C+条件下同一层面CT图像心脏及肺门区得到

9、显影,与肿瘤有较好的分界线,WHO统计报告-1998 Results from WHO Database,1. 恶性肿瘤治愈率为45% (1)22%为手术治愈 (2)18%为放疗治愈 (3)5%为化疗和其他 2. 在55%失败的患者中 (1)18%未控或复发 (2)37%为肿瘤转移,21世纪的放疗-精确放疗 Whats 21 Centurys Radiot,超伽治疗病例,原发性肺癌的伽玛刀治疗,单纯体刀治疗指征: 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 KPS评分6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肿瘤最大径50mm最好 肿瘤最大呼吸动度4mm最佳,After 3 months,右肺癌,左侧肺鳞癌,After 4 month

10、s,肺转移癌的伽玛刀治疗,KPS评分60 患者心肺功能良好 50mm的球型灶最好 转移病灶5个最好 伽玛刀治疗前后酌情结合: 全肺照射 介入化疗 全身,脑转移瘤的伽马刀治疗,脑膜瘤的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畸形伽马刀治疗,胸腺瘤伽马刀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伽马刀治疗,肾上腺转移瘤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伽玛刀治疗治疗指征,手术不能切除者 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 40mm(亚)球型灶最好 无区域淋巴转移最好 肿瘤最大呼吸动度5mm 综合治疗:介入、免疫和生物治疗,原发性肝癌:边缘剂量4GyX12,肝 癌,治疗前,治疗后2月,治疗后1年,肝转移癌的伽玛刀治疗,KPS评分60 估计病人存活3个月以上 肿瘤最大径

11、40mm最好 转移灶5个最好 肿瘤最大呼吸动度5mm,胰腺癌的伽玛刀治疗,胰腺癌,Before treatment,After 4 months,骨肉瘤的伽玛刀治疗,小儿肿瘤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的优势,治疗不开刀、无创伤、无痛苦、无感染 住院时间短或不需住院 并发症、后遗症少且轻 死亡率接近于零 与常规手术比,治疗所花费用平均低30% 治疗效果好、患者总生存率高,有理想的焦点剂量和好的剂量分布 全自动化的电控操作系统 可实现高剂量单次(SRS)和较高剂量分次照射(SRT) 临床上适用于颈部、胸部、腹部及盆腔的原发和转移性肿瘤,伽玛刀治疗的优势,Dr. Lars Leksell 1907-1986,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