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20587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关于化学学习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关于化学学习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关于化学学习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关于化学学习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关于化学学习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关于化学学习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关于化学学习方法指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化学学习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体会曾经开展过一些专题讲座现予以粘贴但愿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专题一:如何进行化学实验观察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

2、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

3、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3、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4、*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4、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爆炸)等 第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 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

5、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4、只观察不思考等 专题二:化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标志着他的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从学生学习化学情况来看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好的问题往往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靠、不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不善于善于观察和思考等由于这些缺陷的存

6、在导致许多学生对问题视而不见无法发现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

7、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序言实验4中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中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

8、的实验中氢气必须“早通迟撤”而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

9、出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元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用途结构性质制法保存 于是学习过程中抓住“果”(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来探求“因”(物质的结构或性质);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进行氧气用途的学习时可以提出“氧气为何可以用于炼铁、航天和气焊?”问题 方法七: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 化学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是指概念的对象范围如“单质”和“分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概念内涵外延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化学性质微粒 通过改变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可以提问:(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上面介绍七种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途径掌握这些途径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径经常问一问、想一想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