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技师试题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20169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养护技师试题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公路路线概述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公路的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2、我国公路网分为:高速、一级、二级公路为公路网的骨干线,三级公路为公路网的基本线,四级公路为公路网的支线。 3、交通量是公路分级和确定公路等级制的主要依据。 4、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计算行车速度、行车道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大纵坡。 5、路基宽度由行车道、中间隔离带、路缘带、路肩组成。 6、极限最小曲线半径:随计算行车速度、横向力系数、超高横坡度的大小而定。 7、公路的组成部分: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口码头、隧道。 8、高级路面有:水泥混凝土

2、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 9、次高级路面有:沥青灌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10、单孔跨径小于5 米的,多孔跨径小于8 米的叫涵洞。 三、名词解释: 1、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25000 辆,为连接特殊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2、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15000-30000 辆,为连接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和通往重要的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公路。 3、交通量:一定时间内(每小时或每昼夜)通过公路某一横断面的往返车辆数,是公路分级和确定公路等级得知要依据。 4、计算行车速度:在气候和交

3、通量正常时,汽车运行只受公路自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状况、附属设施)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和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5、停车视距:从驾驶员发现障碍物、立即采取措施,到汽车沿着行车方向行驶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第二章 路面概述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行车对路面的作用力:垂直力、水平力、震动力。 2、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有:水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日光的影响。 3、水是影响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自然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 4、路面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少尘性。 5、路面的稳定性分为: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时间稳定性三种。 6、路面垫层按

4、设置目的分为:稳定层、隔离层、防冻层、辅助层。 7、 路面按照结构和使用材料(路面的使用品质)分: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低级路面。 8、路面按照行车荷载下的力学性质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 9、路面结构层大致分为:面层、基层、垫层三个部分。 10、柔性路面具体指:沥青路面、碎(砾)石路面、块石路面。 二、判断题: 1、垂直力产生弯沉变形对路面影响最大,作为路面设计主要指标。 2、水平力集中在表层剪切变形,与路面厚度无关,与材料抗剪强度有关。 3、路面再重复荷载的作用下,材料的破坏强度要比一次荷载的破坏强度低许多,路面的疲劳强度低于路面的极限强度。 4、垫层起到平整层作用,即隔离层、

5、隔温层作用。 5、刚性路面指水泥混凝土路面。 6、高速、一二级公路使用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主要有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 三、名词解释: 路面水稳性:路面在水的影响下,保持原有强度的能力。 四、简答题: 1、水对路面的影响:路面积水、表面水膜会降低路面摩阻系数,影响行车速度;路面积雪、结冰会降低路面摩阻系数,危及行车安全;对中低级路面,积水或渗水将直接影响路面、路基的强度,出现泥泞、坑槽、车辙、翻浆等病害,甚至交通中断;由于矿料与水的结合力高于与沥青的结合力,水通过沥青腊进入石料表面,逐步将沥青剥离失去粘结力;水分过少,中低级路面,易产生扬尘、露骨、松散、形成坑槽。 2、温度对路面的影响:高温

6、会使沥青材料呈塑性,沥青路面易发软、泛油;低温会使沥青材料呈脆性,沥青路面易裂纹、裂缝;季冻地区,路面、路基可产生不均匀冻涨、冻裂;入冬前后,负温、水、土的共同作用是土基水分集聚,春融路基产生翻浆导致路面破坏;温度急剧变化,可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差应力过达而破坏。 3、路面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强度:路面结构层对行车和在作用下产生抵抗变形的能力,路面结构设计和厚度要合理,不致产生过大变形。稳定性:路面保持强度的能力,稳定性好路面强度变化幅度小。平整度:路面平整行车阻力和震动力就会减少抗滑性:即路面有足够的粗糙性。少尘性。 4、路面的结构层作用和要求: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有足够的

7、抵抗行车水平力、冲击力的强度和水、温稳定性以及平整度、抗滑性。基层:在面层或联结层下,承受荷载的主要层次。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因具有良好的应力传递性能,将应力传递给垫层或土基。垫层:具有良好的水、温稳定性。 5、柔性路面力学特点:在荷载作用下弯沉变形较大,路面结构本身抗弯强度小,荷载作用下产生积累残余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水平弯拉应力。 6、刚性路面力学特点: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结作用,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其他路面材料大的多,故呈加大的刚性。它在荷载作用下弯沉变形较小,它的破坏取决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极限弯拉强度。 第三章 常用筑路材料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土按照物

8、理特性及工程特点分为:砂土、重粘土、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砂性土、粘性土是路基用土的优良用土。 2、公路用砂的主要物理特征有:视密度、密度、级配、细度模数、有害杂质。 3、石灰按照氧化镁含量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两大类。 4、生石灰按照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和未消解石灰含量分为三个等级。5、消石灰按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细度、含水量分为三个等级。70%5mm17%0.71mm4% 6、衡量砂子的颗粒性质有:级配、细度模数。级配有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两种。 7、按细度模数大小砂子分为: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8、公路工程用碎(

9、砾)石的强度用压碎值表示,压碎值越大表示颗粒越软弱。 9、路面常用的结合料分为无机结合料和有机结合料两大类。 10、影响水泥强的的因素:水泥的细度、拌和时的用水量、养生温度、外掺剂。 11、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是检验石油沥青技术性质的三大指标。 12、道路石油沥青的延度不应小于40cm。13、石油沥青A-60、 A-100 的软化点不低于40-50C. 14 、石油沥青A-140 A-180 的软化点不小于25C. 15、钢材按照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合金钢。 16、碳素钢分为高碳钢、重碳钢、低碳钢。 17、钢材按照冶炼方法分: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 18、钢材按照用处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

10、殊钢。 二、判断题: 1、级配越好,砂的孔隙率越小,拌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质量越好。 2、细度模数越大说明砂子越粗,细度模数越小说明砂子越细。 3、路面常用的结合料中的无机结合料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发挥强度的。 4、水泥颗粒越细,凝结应化速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 5、高温下水泥强度增长很快,低温时显著减慢。 6、水泥加入石膏,可起到缓凝作用;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钠,可起速凝作用。 7、针入度越小,表示沥青的稠度大,粘结力越好。 8、延度越大,表示沥青抵抗外力作用的变形的能力越好。 9、砂土添加一些粘性高的土予以改善压实效果。 10、分性土及易产生翻浆。 11、软化点反映沥青的温度稳定性,用环球法法测定。

11、12、碱性石料与沥青的结合最好。 三、名词解释: 1、比重:在绝对密实状态下,材料单位体积重量与同体积水(4c)之比,称比重。 2、容重: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容重。 3、孔隙率:材料孔隙的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称空隙率。 4、视密度: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单位表面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和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简称视密度。 5、密度: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单位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和孔隙体积)的质量,称密度。 6、级配:矿料粒径分级和各级矿料重量的分配比称为级配。 7、细度模数:各筛(5.0-0.15mm)累计筛余之和与100 之比称为系度模数。 8、针入度: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粘结力,采

12、用针入度指标,并一针入度作为划分道路石油沥青标号的主要依据。针入度是一个条件粘度,即在温度25c、荷载100g、时间5s 的条件下,用标准沥青稠度仪贯入沥青式样的深度,以110mm 为单位表示。针入度越小,表示沥青的稠度大,粘结力越好。 9、延性(延度):沥青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沥青的塑性,以延度表示,采用延度仪测定。在温度25c、延伸速度5cmmin 的条件下,把沥青试样拉断时的长度,以cm 表示,是一种条件指标。延度越大,表示沥青抵抗外力作用的变形的能力越好,道路石油沥青的延度不应小于40cm。 10、软化点:沥青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有何大的温度间隔,沥青处在粘滞状态时的一

13、种条件温度作为软化点,软化点是沥青感温性的一个指标,用环球法测定。 四、简答题: 1、砂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特点:没有塑性,透水性好,毛细水上升度小,颗粒之间摩阻力高。修筑路基水稳性好,因粘度低,容易松散,压实较困难,应适当添加一些粘度高的土改善。 2、砂性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特点:性质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兼有两者的有利条件,粗细颗粒比较均匀,级配适宜。用于填筑路基,经压实后,不仅强度高,且稳定性好,施工宜比较方便, 具有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路基用土。 3、粘性土:毛细水上升比较明显,同时塑性指数较高,不易粉碎,再粘性土施工中如果注意良好的排水和碾压也能获得较好的路基。 4、

14、石灰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生石灰储存时间不易过长,易在生产后三个月投入使用;生石灰使用前7-10d 应加水熟化成石灰粉,加水量应使石灰充分熟化又不过湿成团为度。把未消解的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筛除,以免在路中留下隐患;石灰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5、水泥强度增长规律:水泥强度随硬化龄期而逐渐增长,3-7d 的早期强度增长很快,28d 以后便显著减慢,通常在规定温度、湿度条件下3、7 及28d 龄期为测定水泥和水泥混凝土的标准龄期,如果保持适当适度、温度,水泥强度在几个月、几年后还会有所增长。 6、影响水泥强的的因素:水泥的细度;拌和时的用水量,水灰比较小强度高,在不影响施工和易性的情况

15、下用较小的水灰比;养生温度,高温下强度增长很快;外掺剂,促凝剂或缓凝剂能改变水泥凝结的硬化速度的;水泥运输和储存注意防潮,储存不宜太久,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7、普通水泥的特性和适用范围:早期强度高,水热化大,耐冻性好,耐热性差,耐腐蚀和耐水性差。使用地上、地下和水中结构,包括有反复结冰的结构。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和受化学作用及海水侵蚀的工程,也不宜用于有水压的工程。 8、矿渣水泥的特性和适用范围: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水热化小,耐热性好,耐水性及硫酸盐类侵蚀较好,抗冻性差,干缩性较大。优先用于耐热性要求的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但不是用于早期强度较高的工程和受冻融循环、干湿交替

16、的工程。 第四章 沥青路面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沥青路面按照矿料组成不同(强度形成)分为:密实式、嵌挤式两种。 2、沥青表面处治依据行车密度、交通组成和路面类型可分为:单层式(1-1.5cm)、双层式(1.5-2.5cm)、三层时(2.5-3cm)。 3、表面处治的施工方法有:层铺法、拌和法两种。 4、表面处治的层铺法按照施工序不同分为:先油后料法、先料后油法两种。一般先油后料法。 5、根据沥青贯入深度的不同,沥青贯入式路面分为:深贯入式(6-8cm)、浅贯入式(4-6cm)两种。 6、沥青混凝土按照摊铺时温度分为:热拌热铺、热拌冷铺两种。 7、沥青混凝土按照生产上最大粒径不同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