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167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P5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形成了 、 、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1)是什么:,(2)(为什么)我国能真正建立起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国家性质决定(根本原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

2、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 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乘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注意:由于历史形成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3)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怎么办),国家角度: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 要坚持和完善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度保障。 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公民角度: 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

3、数民族特有的民俗习惯,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课本P75),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1)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2)原因:在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地位:首要原则,(2)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民族团结原则,(1)含义:指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

4、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提醒:民族团结不仅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括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1)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2)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地位:重要原则,地位:根本原则,(3)怎样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笔记),、国家的政策支持 (财政支撑、税收优惠等) 、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关键) 、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援(人、财、物;先富帮后富),提醒: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步繁荣;各民

5、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共同繁荣。,它们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4.三项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物质保证,前提条件,(2011年高考江苏卷18)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 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

6、共处 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意义根据组合型选择题的特点,不难作出正确的选择,难度造中。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对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确。夸大了这项活动的意义。,C,(2011重庆高考)2011年,中央决定大幅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 )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7、A. B. C. D.,解析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表述错误。对口援助新疆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新疆困难地区的特殊政策体现了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入选。,B,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1)地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4)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具有双重地位:既是国家的地方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三、民族区域自治

8、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5)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6)自治权: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根据所述内容,用线条把两边的方框连接起来,立法 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 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 自治权,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 管理地方财政,组织本地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制定管理流动人口办法, 不合本地

9、方实际情况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可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自治地方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管理本地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l)民族区域自治区设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设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也不是设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旗),但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3)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党的机关和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民族区域自治是“一定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更不是“完全”自治。,关于民族区域自治

10、制度的易错点:,2.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必要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现实情况 A.“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B.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3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坚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2)坚

11、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015广东卷)29.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先后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 A,覆盖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全部内涵 B.规定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C.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协调了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D,(2011全国卷)阅读材料,

12、完成问题。 材料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

13、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结合材料,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解析:第一小问答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据材料可从下列方面答起:第一,符合国情和西藏实际;第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第二小问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可从下列方面分析:第一,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第二,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第三,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答案: 根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

14、一和安全。 作用: 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 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 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内涵:,A、信不信的自由 B、信哪种教的自由 C、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D、什么时候信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即包括两个方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政策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记一记背一背,四、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地位: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是

15、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提醒: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公民信教 宗教不能干预行政、教育、司法等 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教,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内涵: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目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邪教不是宗教,含义: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化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难群众,非法聚敛财物,制造事端,进行违法犯罪的邪恶势力。,本质: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态度: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原因: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长期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求: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