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200965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6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 政治的哲学是很多考试头疼的问题不知道如何正确答题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一起看看吧 高考政治哲学题答题技巧【1】 一、(辩证)唯物论(探索真理) 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

2、受到惩罚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6.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世界) 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3、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

4、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联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影响了(导致了) 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欧债危机影响世界”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虽然承认与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本来不存在的 比如:“吉祥数” 3.联系的多样性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不仅承认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看到了多个事物对一个事物的影响(或一事物对多个事物产生了影响)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力利用某种条件加深了联系如网络、交通等 5.

5、整体与部分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材料有整体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统筹全局 (材料强调整体) (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 (材料强调部分) (4)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材料强调结构或优化组合) 6.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2)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

6、能之和 (4)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优化组合 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现在的客观情况(认识)与过去相比进步了(深化了) 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过程不平坦、很艰难、有波折当与过去相比事物还是向前发展的 9.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 事物一直在变化、在进步但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国家扶持与艰苦奋斗等 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

7、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材料中出现反义词; 1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反义词之间出现了转化; 1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承认和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害怕问题掩饰问题等 1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一刀切根据事物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1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既具备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又具备自身特有的东西 比如:国庆游行江苏彩车“吉祥如意”、新疆彩车“天山祝福”既体现了中国元素(例如:红色)又体现了各省特有的人文景观(扬州五亭桥) 16.主次矛盾 (1)主要矛盾与次要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

8、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 要做好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有好多任务要完成其中一件做重要(这一件做不好其他事情的解决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牵牛要牵牛鼻子;当务之急、关键是等词眼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强调细节或强调两手都要抓等 17.主次方面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9、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在认识或评价某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但是一个方面是主要的 比如: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利大于弊;总的来说等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强调次要方面 创新 18.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发展的环节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合理因素增添新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因素 (3)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

10、自主创新等 如辩证否定观作为答案要点之一该原理可简化成:简化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9.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创新等 20.创新的作用:(说明为何创新以及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四、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关键词: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社会基本矛盾改革价

11、值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客观的事件才有了与之相应的社会思想;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件发生了变化社会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比如:很多新的网络用语的出现“楼脆脆”“欺实马”等流行语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双重性) 在某种社会思想的指导下社会发生了客观的变化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要求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 改革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12、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改革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5.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强调价值观带来的结果如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人生观 6.要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作出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 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人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