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杂种优势育种(3)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90424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8.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杂种优势育种(3)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第六章杂种优势育种(3)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第六章杂种优势育种(3)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第六章杂种优势育种(3)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第六章杂种优势育种(3)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杂种优势育种(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杂种优势育种(3)(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主要内容:,第六章 杂种优势育种,杂种优势概念和利用价值 杂种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杂交种子的生产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利用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一 杂种优势的概念,(一)杂种优势与自交衰退 杂种优势 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即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个体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和丰产性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现象。,优势杂交育种: 利用杂种优势选育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品种的过程叫优势杂交育种,简称优势育种(heterosis breeding)。,第一节 杂种优势概念和应用概况,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植株的生长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

2、下降,经济性状退化的现象。,(二)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1. 超中优势(中亲值优势)(mid-parent heterosis) HF1-(P1P2)/2(P1P2)/2 H杂种优势; Fl杂种一代的平均值; P1第一个亲本的平均值; P2第二个亲本的平均值.,2. 超亲优势(over-parent heterosis) H=(F1-Ph)/Ph Ph较优良亲本的平均值,3. 超标优势(over-standard heterosis) H(Fl-CK)CK CK 对照(标准)品种的平均值,4. 杂种优势指数(index of heterosis) H=Fl (P1+P2)/2100%,5. 离中

3、优势 又叫平均显性度,以遗传效应来度量杂种优势。 公式: H=Fl(1/2)(P1P2)(1/2)(P1P2)=h/d H杂种优势 h-为显性效应 d-为加性效应。,加性效应可以固定遗传,显性效应是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才有的,不能固定遗传。这种方法可以反映杂种优势的遗传本质。,(三)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1. 显性学说,2. 超显性假说,P a1a1b1b1c1c1d1d1e1e1a2a2b2b2c2c2d2d1e1e1 (1+1+1+1+1=5) (1+1+1+1+1=5) F1 a1a2b1b2c1c2d1d2e1e2 (2+2+2+2+2=10),3. 上位性与杂种优势 上位性是指非等位基因

4、的相互作用,当两对基因在一起相互作用时,其基因型值偏离两者相加之值,即基因位点间的非加性遗传效应。,无论是显性或超显性假说,还是对它们的检验性实验,都是基于遗传学的单基因理论,而诸如产量、成熟期之类的性状均是一系列生长及发育过程的最终产物,是由许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上位性)应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学基础。 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水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表明,上位性效应在杂种优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4. 基因组互补与杂种优势 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叶绿体和核基因组均参与了植物杂种优势的形成过程。杂种一代的很多生理生化过程对杂种优势有重要贡献。 该学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杂种

5、一代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转译上量的增加,是由于遗传信息量和核糖体DNA重复数的增加,以及杂种细胞中各种酶和调控单元工作效率的提高。,二、优势杂交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比较,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共同点: 种质资源收集,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申请品种审定等环节。,加性效应,一个个体的遗传组成所固有的遗传信息,它所含的基因位点数是一定的,能稳定地传递给后代。,各位点的基因各自所控制的遗传效应是相对独立地传递到下一代中的,在后代中它们表现为简单的相加关系 (1+1=2) 。,即无论A还是a, B还是b,无论亲本间发生杂交与否,传递到下一代它本身所含的遗

6、传信息不变。所有这些效应的积加构成加性效应。亲本携带的优良基因多,它与其它个体配组产生的优良性状也就多,表现为一般配合力好。,在各个不同的亲本个体中上述三种遗传效应在各种基因间发生或说出现的几率是不定的,也就是说三者出现的机会不等,从而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在最终的性状表达上各不相同,即产生的优势不同。,虽然各个亲本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稳定传递到后代,它们在各自的位点上出现的机会不同,它们之间的互作关系表现的机会不同。,非加性效应,优势育种,杂交育种,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部分,遗传效应的差异,理论上,常规杂交育种利用的主要是加性效应和部分上位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部分;杂种优势育种所

7、利用的基因效应既包括了能稳定遗传的基因效应,又包括了不能稳定遗传的基因效应。,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不同点:,育种程序 杂交育种首先进行亲本杂交,组合亲本的优良基因,然后经过多代自交或近亲交配,使基因分离、重组并不断纯化,最后选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或具有超亲性状、基因型相对纯合的定型品种。先“杂”后“纯” 优势育种首先使亲本自交,使之成为不再分离的纯合自交系,然后将来源不同的自交系间进行杂交,最后选出具有超亲性状的、基因型高度杂合的杂种一代。先“纯”后“杂”。,常规杂交育种与优势杂交育种程序的比较,育种程序,种子生产 常规育种繁育良种时,每年直接从生产田或种子田内植株上收获种子,也可用原种在

8、种子田大量采种,其后代不发生基因分离。方法简便,种子成本低。 杂优 F1 不能留种,故必须设立专门的制种田,每年用亲本生产杂种一代种子。同时还要设立亲本繁殖田,繁殖父、母本种子,供制种田下年使用。,三、杂种优势利用概况,杂种优势的利用价值 营养型杂种优势 指杂种一代的营养体(根、茎、叶等)在体积增大和质量增加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生殖型杂种优势 指杂种一代的繁殖器官(花、果、种子等)在体积增大和质量增加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适应性杂种优势 指杂种一代在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日本:番茄、白菜、甘蓝杂交种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同类作物栽培面积的90以上,黄瓜为100。 美国:胡萝卜

9、、洋葱、黄瓜杂种一代占85左右,菠菜为100。,春夏王,大棚大根(一代交配),改良牛角椒(F1),东亚密刺(1),林木及有性繁殖观赏植物杂种优势的利用:,金鱼草、三色堇、紫罗兰、樱草类、蒲包花、四季海棠、藿香蓟、耧斗莱、雏菊、锦紫苏、石竹、凤仙花、花烟草、丽春花、天竺葵、矮牵牛、报春、大岩桐、万寿菊、百日草及羽衣甘蓝等的杂种一代种子也早已用于观赏栽培。,金鱼草 矮牵牛 百合 樱草 蒲包花 万寿菊 四季海棠 一串红 三色堇 香石竹,花卉杂种优势育种的成就,中国杂种优势的利用,从50年代开始研究园艺植物杂种优势的利用; 70年代以来甘蓝、白菜、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瓜、甜瓜等的杂交种品种已大面

10、积应用于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已育成 20 种园艺植物的杂交种品种400 余个。,红丁萝卜(F1),旭红(F1),小青翠油菜(F1),四、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和 固定杂种优势的研究(自学),(一)双亲种优势的早期预测 (1) 酵母测定法 如果两亲本浸提液促进酵母生长的效果优于单一亲本,则认为此组合具有杂种优势。(用此法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符合率达82.9%) (2)线粒体互补法 如果两亲本线粒体混合物的呼吸率高于两亲本单独线粒体呼吸率,则可能有较强的杂交优势。(但近年来多数实验未发现明显相关),(3)同工酶分析法 如果两亲本的同工酶谱不一样,则F1可能有较强优势。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取样少

11、,不伤植株。研究最多的是酯酶、过氧化物酶。 (4)分子生物学法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表明,杂种优势与分子标记位点的杂合度相关显著。也有人用mRNA差异显示法, 试验表明,亲本和杂种一代基因表达差异明显。,F1 优势表现最明显,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二)杂种优势的固定,1. 染色体加倍法 F1 AaAAaa (双二倍体) Aa (配子) Aa配子仍保持了杂合性。但多倍体结实率低、晚熟,限制了该法的应用。 2. 无性繁殖 取营养器官直接繁殖。如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3. 人工种子法,3. 无融合生殖法 无融合生殖则是由未经减数分裂的珠心,珠被的体细胞发育成的种子和植株。实质是无性

12、繁殖方法。柑橘、苹果属、树莓属、葱属和多种花卉中都存在这种现象。 4. 平衡致死法 有些染色体片段处于杂合状态时表现为正常的性状,处于纯合状态时,表现为植株致死,使存活下来的个体都有杂种优势。,优良自交系的选育 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 自交系配组,第二节 选育杂交种品种的一般程序,选育自交系的理由,不利 性状,正因为基因型纯合:F1才会整齐一致;性状间的互补才会明显,一 优良自交系选育,自交系概念 自交系是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评价自交系好坏的标准: 能否选配出优势明显的杂种一代。 能否生产出大量的杂种一代种子和亲本自身种子

13、。 可概括为“三高”(配合力高、整齐度高、产量高)、“两抗”(指抗病、抗逆境)、“一好”是指综合性状好。,选育自交系的基础材料: 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 各类杂交品种 综合品种或人工合成群体 原始材料最好是具有栽培价值的农家定型品种和大面积推广的定型品种。因为它们本身的经济性状比较优良,基因型的纯合度较高,选育自交系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一)系谱选择法,1尽可能用定型的栽培品种作原始材料。 2选株自交:在选定的优良品种或杂种内选择优良的单株分别进行自交。 3逐代选择淘汰:根据选育目标性状比较鉴定各S1代,先淘汰一部分不良自交系,再在入选系中各选几株至几十株继续进行自交。直至优良性状稳定纯合(一般

14、在 S4至S6 代就可育成优良的自交系)。,根据育种目标,从基础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自交和进行配合力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将中选优株彼此互交,从而形成一个遗传基础更加优良的新群体,这个过程称为一次轮回选择。 如果不能满足育种目标,可进行多次轮回选择。该方法增加了优良基因型间重组机会,使优良基因频率不断提高,基因缓慢接近纯合状态。,(二)轮回选择法(recurrent selection),1 一般配合力轮回选择法 从原始群体中选优良单株,分别做两种交配:自交(S)和测交(C)。自交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后代,并逐步纯合基因型。测交的目的是为了鉴定入选单株的一般配合力。 第二代比较测交得到的F1的生产性能

15、和其他园艺性状,评选出适量(约10%)的优良组合,将这些优良组合的母本株自交后代在隔离区随机交配再组合成一个改良群体,至此已完成了一个选择周期。,这种选择法是用一个杂合的群体或复合杂交种(自然授粉品种混合品种,双交种)作测验种与优良单株测交。 由于测验种的基因型是杂合的,所以测交组合鉴定的结果,反映了所选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组合成一个 改良群体,隔离区随机交配,S自交 、C 与测验种杂交,比较和测定F1优劣,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二周期,2 特殊配合力的轮回选择法(自学),特殊配合力(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的轮回选择与普通配合力轮回选择的目的不同。

16、两者在作法上的主要区别是,所用的测定亲本有所不同,一般配合力的轮回选择所用测定亲本是遗传基础比较广泛的自由授粉品种,特殊配合力的轮回选择所用的测定亲本为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的特定自交系。,()配合力的概念 Combining ability 配合力又称组合力,是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如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 1. 普通配合力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简称gca) 即指一个亲本自交系或品种(纯合体)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的性状的平均表现。,二 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2. 特殊配合力(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简称s.c.a )是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或其他性状值)与根据双亲的普通配合力所预测的平均产量(或其他性状值)的离差。 Sij = Xij (u + gi+ gj) Sij,为第i亲本与第j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