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9033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018高考导航,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2018高考导航,(3)集合的基本运算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2018高考导航,2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了解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理解必

2、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2018高考导航,1.近几年来,每年都有考查集合的题目,总体来说这部分试题有如下特点:一是基本题,难度不大;二是大都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有时是解答题的一个步骤对于集合的考查:一是考查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二是考查对集合知识的应用无论哪一种形式,都以其他基础知识为载体,如方程(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等,2011高考导航,2对于逻辑的考查主要考查四种形式的命题和充要条

3、件,特别是充要条件,已经在许多省市的试卷中单独出现,命题形式:一是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含最简单的反证法);二是充要条件的判定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考查命题转换、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2011高考导航,3在集合方面,高考重点考查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集合的基本运算;在逻辑方面,高考重点考查充要条件的判定、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基础知识梳理,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 、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3)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基础知识梳理,N,N或N*,Z,Q,R,C,(4)集合的表法: 、

4、、 ,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分别用符号 和 表示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 如果对任意xAxB,则集合A是集合B的 ,记为AB或BA. 显然,A是自身的子集,是任何集合的 ,基础知识梳理,子集,子集,相等关系 对于集合A、B,如果 ,同时 ,那么称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真子集关系 对于集合A、B,如果AB,并且 ,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A) 显然,空集是任何 的真子集,基础知识梳理,AB,BA,AB,非空集合,、0、三者之间的关系?,基础知识梳理,思考?,3集合的基本运算,基础知识梳理,A

5、B,AB,UA,x|xA或 xB,x|xA 且xB,x|xU,且 xA,掌握集合的概念的关键是把握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计算结果加以检验,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已知Aa2,(a1)2,a23a3,若1A,求实数a的值,【思路点拨】 1A,则a2,(a1)2,a23a3都可能为1,则需分类讨论解决,且必须验证元素的互异性,例1,课堂互动讲练,【解】 (1)若a21,则a1,此时,A1,0,1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舍去) (2)若(a1)21,则a0,或a2. 当a0时,A2,1,3,满足题意; 当a2时,A

6、0,1,1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舍去),(3)若a23a31,则a1(舍去),或a2(舍去) 综上所述,a0. 【误区警示】 求解过程中,每类得出的a都必须检验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这一点易被忽视,课堂互动讲练,判断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基本方法是归纳为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对于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要紧紧抓住代表元素和它的属性,可将元素列举出来或通过元素特性,,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求同存异,定性分析解决这类问题应做到意义化(分清集合的种类,包括数集、点集、图形、定义域、值域、方程或不等式的解等)、具体化(具体求出相关的集合并化简)、直观化(借助数轴、Venn图、函数图象等,即数形结合

7、的思想),课堂互动讲练,【思路点拨】 (1)根据集合的基本关系,构造关于a的不等式;(2)要注意讨论a的取值,课堂互动讲练,【解】 (1)由0ax15,得1ax4. 解得a2. a的取值范围为a2.,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名师点评】 (1)中易忽略a0的情况,误认为a0时,A;(3)中对a0时认为无解,不再演算,从而步骤不完整,课堂互动讲练,若将例2中的集合A改为Ax|a1x2a1,其他条件不变,第(1),(2)题如何求解? 解:(1)若AB,则A或A; 当A时,则a12a1, 解得a2,即当0a2时,满足AB.,课堂互动讲练,互动探究,当A时,若AB, 则 ,此不等式组无解 综上,若

8、AB,则a的取值范围为 a|0a2,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先看清集合的元素和所满足的条件,再把所给集合化为最简形式,并合理转化求解,必要时充分利用数轴、Venn图、图象等工具,并会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使运算更加直观,简洁,课堂互动讲练,注意:(1)有关集合的运算,要特别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其办法是将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检验(2)要注意的性质,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已知Aa2,a1,3,Ba3,2a1,a21,若 AB3,求AB.,例3,课堂互动讲练,【思路点拨】 AB3,则3B,a33或2a13,显然a213,结合互异性,列方程组求解,【解】 AB3,

9、3B. a213,且a2a21,,课堂互动讲练, a1. A1,0,3 B4,3,2, AB1,0,3,4,2,课堂互动讲练,【题后反思】 本题考查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结果必不可少,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解题示范)(本题满分12分) 若集合Ax|x22x80,Bx|xm0 (1)若m3,全集UAB,试求A(UB); (2)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若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例4,课堂互动讲练,【思路点拨】 (1)求A、B确定AB,UB求得A(UB); (2)明确A、B建立有关m的关系式得m的范围;

10、(3)ABAAB得m的范围,【解】 (1)由x22x80,得2x4, Ax|2x4. 1分 当m3时,由xm0,得 x3, Bx|x3, 2分 UABx|x4,UBx|3x4. 3分 A(UB)x|3x4. 4分,课堂互动讲练,(2)Ax|2x4,Bx|xm, 又AB, m2. 8分 (3)Ax|2x4,Bx|xm, 由ABA,得AB, m4. 12分 【规律小结】 注意等价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如 ABAAB,ABABA等,课堂互动讲练,(本题满分12分)设集合Ax|x23x20,Bx|x22(a1)x(a25)0 (1)若AB2,求实数a的值; (2)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

11、x23x20得 x1或x2, 故集合A1,2. 1分,课堂互动讲练,高考检阅,(1)AB2,2B,代入B中的方程, 得a24a30a1或a3; 3分 当a1时,Bx|x2402,2,满足条件; 当a3时,Bx|x24x402,满足条件; 综上,a的值为1或3; 6分,课堂互动讲练,(2)对于集合B, 4(a1)24(a25)8(a3) ABA,BA, 7分 当0,即a3时,BA1,2才能满足条件,,课堂互动讲练,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矛盾; 11分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a3. 12分,课堂互动讲练,1子集、全集、补集 (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与联系:集合A的真子集一定是其子集,而集合A的子集不

12、一定是真子集;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其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个数为2n1. (2)集合A与其补集UA的关系为:A(UA),A(UA)U.,规律方法总结,(3)子集、全集、补集等概念实质上是生活中的“部分 ”、“全体”、“剩余”等概念在数学中的抽象与反映当AS时,SA的含义是:从集合S中去掉集合A的元素后,由所有剩余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集合A的元素补上SA的元素后即合成集合S.,规律方法总结,2交集、并集 (1)对于交集概念的把握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交集仍是一个集合 交集中的元素都是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即若x(AB),一定有xA且xB.,规律方法总结,交集中包括了两个集合的全体公共元素,即若xA且xB,一定有x(AB) (2)对于并集的理解应注意: 若x(AB),则有三种可能: xA但xB;xB但xA;xA且xB.,规律方法总结,随堂即时巩固,点击进入,课时活页训练,点击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