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抱死系统(abs)原理与故障诊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718619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原理与故障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原理与故障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原理与故障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原理与故障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原理与故障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原理与故障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防抱死系统(abs)原理与故障诊断(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毕 业 设 计( 论 文) 论文题目:汽车防抱死系统(ABS)的原理与故障诊断系 别:汽车工程系专 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班 级:汽修一班学生姓名: 学 号:2012308 指导教师: 目录摘要 .1 关键词 .1 1.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 . 21.1. ABS的发展史 . 21.2.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技术介绍 .21.3. ABS的优点 .31.4.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分类 .31.5. ABS的组成部件 . .41.6. ABS系统的调压方式 . .52.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组成与原理 . 52.1.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结构组成 .

2、 52.2. 制动系统工作过程 . 62.3.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作用 . 72.4.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控制原理 . 73.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检修 . 113.1. 检修ABS的注意事项 . . 113.2. ABS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 113.3. ABS主要部件的检修 . . 12致谢 . . 13参考文献 . 14摘 要: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重要依据。目前广泛采用的防抱制动系统(ABS)使人们对安全性要求得以充分的满足。汽车制动防抱系统,简称为ABS,是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装置。有人说制动防抱系统是汽车安全措施

3、中继安全带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上关系到乘客安全性最重要的二个系统之一。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汽车制动防抱系统,是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的又一重大进步。ABS防抱制动系统由汽车微电脑控制,当车辆制动时,它能使车轮保持转动,从而帮助驾驶员控制车辆达到安全的停车。这种防抱制动系统是用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轮速度,然后把车轮速度信号传送到微电脑里,微电脑根据输入车轮速度,通过重复地减少或增加在轮子上的制动压力来控制车轮的打滑率,保持车轮转动。在制动过程中保持车轮转动,不但可保证控制行驶方向的能力,而且,在大部分路面情况下,与抱死锁死车轮相比,能提供更高的制动

4、力量。关键词:ABS;系统;组成;原理;控制1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1.1 ABS的发展史50年代制动防抱死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60年代开始应用于 电磁传感器探测车轮转速,控制部分主要以机械为主,系统相对简单,只有在特定的车辆参数和工况情况下防抱死效果才比较显著,在车辆参数和工况情况发生变化时,防抱死功能就会丧失。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的基础和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驱动防滑(TCS)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得到了发展,利用原有ABS系统只需要增加部分作动系统和相应的软件,就可以实现驱动防滑控制或牵引力控制功能,这就使

5、得ABS系统与TCS和TCS系统的同步发展成为可能。 20世纪90年代ABS系统进一步简化结构、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并以此为基础作为作为必备的安全装备在各种不同车型上广泛应用。从总体上看,为了降低ABS在汽车总成本的比例,ABS趋向于采用“附加式”结构方案。1.2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技术介绍汽车是利用地面和轮胎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减速的。制动时,车体速度因为轮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作用而减小,车轮速度因为制动蹄与车轮鼓之间的摩擦力作用而减小。由于车速、载重、路面、车况等因素的影响,车速和轮速的降低并不完全相同,总是存有一定的差值,这一差值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打滑,也称为滑移现象,即车轮已经停止转

6、动,车体还在前行。在科学计算中,这一现象的程度用滑移率来表示:滑移率=(车速-轮速)车速100%从上式可以看出,当车速等于轮速时,滑移率等于零,为正常行驶;汽车制动时,车速和轮速值差越大,滑移率越大;停止之前,如果轮速为零,滑移动率为100%,为滑行状态。科学计算和实验证明,最佳制动状态不是出现在车轮抱死时,而是出现在车轮与地面维持20%滑移率时。此时,汽车制动不出现严重方向失控、侧滑和甩尾等危险情况。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制动防抱死技术。开始应用于飞机和铁路,直到50年代后期,ABS技术开始用于汽车。其核心思想始终是避免使制动力像开关一样,只把液压制动力控制在零或最大,而是根据车轮的

7、减速情况,阶段性地控制液压,使制动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首先由轮速传感器测出与车轮或驱动轴共同旋转地传感齿轮的齿数,从而得到频率与车轮转速成正比的交流信号。轮速传感器的交流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计算出车轮速度、滑移率和车轮的加、减速度,然后再由电子控制器对这些信号加以分析,给压力调节器发出制动压力控制指令。压力调节器安装在制动系统的制动总水泵与制动分泵之间,接受控制器的指令后,由压力调节器中的电磁阀控制制动压力的增加或减小,从而调节制动力矩,使之与地面附着状况相适应防止制动车轮被抱死。电子控制器还对ABS的其他元件进行控制,当这些元件发生故障时,控制器令警报灯点亮,并使整个系统停止工

8、作,恢复到常规制动方式。1.3 ABS的优点以提高汽车行驶性能为目的而开发的各种ABS装置,其原理是充分利用轮胎和嗲面的附着系数,主要采用控制制动液压压力的方法,给各车轮施加最合适的制动力。其具有以下优点:1 ABS系统的第一个优点能缩短制动距离。2 ABS系统的第二个优点是增加了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3 ABS系统的第三个优点是改善了轮胎的磨损状况。4 ABS系统的的最后一个优点是使用方便,工作可靠。1.4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分类ABS根据制动系统的传动介质,可分为气压系统、气顶液系统和液压系统。气压系统主要用于重型载重汽车及其挂车,由发动机产生的压缩气直接控制动力分泵的气压,不需在原

9、有的系统中增加另外的部件,能较容易地独立控制各车轮的制动力。气顶液系统一般用于大中型汽车,在前后轴原有的制动管路中各装一个空气加压器,通过控制动力气室的输入气压间接地控制液压主缸的输出液压。液压系统用于轿车、厢式车和轻型载重车,系统中增加了一套制动传动介质的独立供给装置,如支流电动机和再循环油泵。ABS根据控制通道数量和传感器数量,可分为单通道式、双通道式、三通道式和四通道式。根据控制方式,ABS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由于机械式ABS控制精度差,反应速度慢,不能保证紧急制动时车轮不被抱死,已经基本被电子式ABS所取代。根据压力调节器的布置,ABS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将压力调节器与制动总泵制成一

10、体的称整体式,具有独立制动压力调节器和独立制动总泵的称分离式。1.5 ABS的组成部件1、车速传感器车轮传感器的作用是向ABS模块提供各车轮瞬时转速的信号,ABS模块利用这些信号计算ABS的控制参数。图2.1所示为转速传感器(福特蒙迪欧2.5L)在车轮上的安装位置。图2.1 轮速传感器在车轮上的安装位置目前,用于ABS系统的速度传感器主要有电磁式与霍尔式(如图2.2)。图2.2 霍尔传感器示意图2、ABS电控模块(ECU)3、液压控制单元(HCU)4、制动灯开关:ABS警示灯和制动系统警示灯1.6 ABS系统的调压方式ABS系统的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串接在制动总泵和分泵之间,用ABS模块控制。它

11、有两种调节方式:一为,变容式调节方式,它是利用总泵和分泵间容积的改变,调节制动油压的大小,是间接控制调压的方式;二为,循环调节方式,它是利用总泵和分泵间油液的回流,调节流动压力的大小,是直接控制的调压方式,循环调节方式结构简单,动作灵敏度高。2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组成与原理2.1 车轮防抱死系统(ABS)的结构组成普通行车制动系的结构原理大家都很清楚,下面仅介绍液压式行车制动系(如图1)。汽车正常行驶时,制动蹄10连同摩擦片9在弹簧13的拉力下,与固定在车轮轮毂上制动鼓8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使制动鼓能随车轮一同自由转动。欲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时,驾驶员只要踩下制动踏板1,就可使肌

12、体的制动能源通过推杆2和制动主缸4中的活塞3,使主缸内的制动液加压流入制动轮缸6,并通过两个轮缸活塞7推动两个制动蹄10连同摩擦片9绕支承销12转动,使摩擦片的外圆面压紧在制动鼓8的内圆面上。这样,固定不旋转地制动蹄摩擦片就对旋转着的制动鼓作用一个摩擦力矩Mu,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制动鼓将该制动器制动力矩传到车轮后,由于车轮与路面的附着作用,车轮对路面作用一个向前的周缘力,即制动器制动力Fu。同时,路面也给车轮一个向后的反作用力,即路面制动力Fb,这就是制动时迫使汽车减速行驶直至停车的外力。路面制动力愈大,汽车减速度也就愈大。当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时,回位弹簧13即将制动蹄拉回原位,摩擦片的外圆面与制动鼓的内圆面之间恢复原有间隙,摩擦力矩Mu和制动力Fb解除,制动作用也就终止。1-制动踏板 2-推杆 3-主缸活塞 4-制动主缸 5-油管 6-制动轮缸 7-轮缸活塞 8-制动鼓 9-摩擦片 10-制动蹄 11-制动底板 12-支承销 13-制动蹄回位弹簧图1 液压行车制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