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生活在国际社会ppt课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5473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生活在国际社会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生活在国际社会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生活在国际社会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生活在国际社会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生活在国际社会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生活在国际社会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生活在国际社会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前言 在国际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当代世界已经形成完整的、无所不包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本单元前两部分探讨当代世界政治和经济地理格局,着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初步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能力。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包括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以及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合作和冲突;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主要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地理意义。第三部分综合国力讲述主要影响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这三个课题主要是政治地理学的内容,政治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他不仅直接服务于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且有

2、助于我们把握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地理背景,认识和理解当今重大国际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参与性和预见性。,初三历史课件,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什么是世界格局 ?,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它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初三历史课件,世界政治地图,含义: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 冲突和国际竞争,初三历史课件,初三历史课件,19141918 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

3、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欧洲霸权也展开激烈角逐。 同盟国和协约国 德国领土缩小、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沙俄革命,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初三历史课件,1990年,东西德合并。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在原苏联境内,现在分布有十五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摩尔多瓦。其中一些国家(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除外)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产生的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 19

4、93年,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20世纪以来世界国家版图出现的主要变化:,初三历史课件,二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变化的要点: 亚洲中国、朝鲜和越南,欧洲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拉美的古巴和战前的苏联、蒙古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东西对抗。 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 三个世界的划分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苏联集团的分化。 美国集团的分化。 东欧聚变和苏联解体。 中小国家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初三历史课件,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 以

5、及国际竞争,是世界政 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初三历史课件,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初三历史课件,91年海湾战争介绍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伊拉克此举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多项决议,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并宣布对伊拉克实行强制性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等措施。 从1991年1月

6、17日到2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进行持续38天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严重削弱了伊军的战斗力。伊军全线溃败,29个师丧失作战能力。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于28日8时停止战斗,海湾战争结束。伊军伤亡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17.5万人被俘,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非战斗死亡138人),458人受伤(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国家阵亡192人,受伤318人。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以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参加多国部队的国家达到了39个,兵力达80余万人。与多国

7、部队对垒的伊拉克也动员了120万兵力,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54万大军。多国部队不仅在空、海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科威特战区的地面部队与伊军也大体持平,在装备上则大大优于伊军,战争的胜负早已注定。,初三历史课件,03年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大事记,月日(伊拉克时间),美英联军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 月日,美军从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开进巴格达,占领了位于巴格达东区有多万人居住的萨达姆城。 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

8、结束。 月日,联合国解除对伊拉克长达年的制裁。 月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 月日,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被美军打死。,初三历史课件,月日,约旦驻巴格达使馆遭汽车炸弹袭击,人丧生。 月日,联合国驻巴格达办事处遭自杀炸弹袭击,名联合国职员不幸遇难,数百人受伤。 月日,伊拉克南部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地纳杰夫阿里清真寺发生汽车炸弹爆炸,造成至少人死亡,人受伤。 月日,美国占领当局在巴格达的“心脏”拉希德饭店遭数枚火箭袭击,造成死伤。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幸免于难。 月日,进入斋月第一天的巴格达遭遇起自杀汽车炸弹袭击,袭击目标为国际红十字会驻巴格达办事处和个警察局,共造成

9、人死亡,多人受伤。 月日,联合国宣布暂时从巴格达撤出外籍工作人员。 月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在本财政年度增加亿美元的预算用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及其重建的开支。,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大事记,初三历史课件,伊拉克战事 之 各方反应,3月20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发动军事行动违背联合国宪章 和国际法基本准则,中国强烈呼吁立即停止对伊军事行动。 德国总理施罗德日致电法国总统希拉克,双方强烈谴责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单方面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法国总统希拉克日郑重发表声明,对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战争深表遗憾。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要求美英等国立即停止对伊拉克的战争

10、。他说,对伊发动的军事行动是“不正当的”,是一个“极大的政治错误”。 阿拉伯议会联盟发声明谴责美英发动对伊战争。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日表示,阿盟对美国当天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举动表示悲愤。他说,“今天对所有阿拉伯人来说成为悲哀的一天”。 欧盟轮值主席国希腊外交部长帕潘德里欧日说,欧盟对未能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伊拉克问题表示遗憾,并说战争给欧盟与美国的关系造成了严重危机。,布什政府的解释为:萨达姆是个没有理性的暴君,必须滚蛋;伊拉克拥有和即将拥有大量杀伤性武器,必须全面予以摧毁;伊拉克与基地等恐怖组织挂钩,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定,必须加以阻绝; 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日表示,联合国武器核查表明,伊拉克无法

11、提供证明其解除武装“所必需的确切证据”,因此美英“别无选择”,只有对伊拉克使用武力。 日本首相小泉日发表讲话,重申支持美国对伊拉克行使武力。 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日上午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后发表书面声明,称西班牙政府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 澳大利亚决定参加美英对伊战争 韩国总统表示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赞同方,反对方,初三历史课件,两次海湾危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第一次海湾危机的起因是伊拉克入侵并占领科威特。年月,通过两伊战争确立了海湾军事强国地位的伊拉克占领了科威特。这种以强凌弱的行为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为了“解放科威特”,“建立国际新秩序”,同时为了维护自己在海湾地区的利益,美国敦促联合国授权

12、以美为首的北约对伊宣战,从而发动了一场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惩罚了伊拉克,还科威特以公道,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中东地区的秩序,因而其行为带有“维和”色彩。 第二次海湾危机的起因是“反恐”。年月日,美国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反恐”遂成为全国上下最强烈的意愿和呼声。之后,布什政府即提出“邪恶轴心”说,伊拉克名列其中,且“邪恶”的程度不断“升级”,以至成为美国人的头号敌人,不“倒萨”不足以平民愤。尽管美国至今拿不出萨达姆同拉登“基地”组织有联系的证据,也没有得到进攻伊拉克的“合法认可”,但“倒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美国政府将“反恐”和“倒萨

13、”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后者为前者的重要步骤,可见其“倒萨”之战带有复仇色彩。 如果说第一次海湾战争是为“他人”而战,那么这一次海湾战争如果爆发的话,美国就将是为“自己”而战。这就是两次海湾危机本质上的区别。,初三历史课件,阿以冲突 及 中东和平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 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 年月,联合国通过第号巴勒斯坦分治决 议。决议规定,在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年月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

14、国却未能诞生。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 。 年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 “巴解组织”)成 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 年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 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年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 年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 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年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

15、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反报复的恶性循环。,初三历史课件,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路线图”计划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布之日至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色列合作;以方则应撤离年月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年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复正常。第二阶段(2003年月至月)为过渡期,重点是在年底,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四方将为此召开国际会议。此后的两年为

16、第三阶段,即在年完成以巴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四方将就此召开第二次国际会议。,初三历史课件,你如何看?阿以冲突,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 1、阿以之间冲突不断,而“路线图计划”至今未有实质性实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美国与前苏联曾是中东和平的主要斡旋者,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争霸的局面;大国为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1.巴勒斯坦问题;,2.耶路撒冷问题;,3.被占领土问题;,4.水源问题,初三历史课件,1、美国、俄罗斯、欧盟及联合国都参与了“中东路线图”计划,同时世界主要国家也表示了对“路线图计划”的支持,这又说明了什么? 2、在伊拉克战争一开始,中、德、法、俄、欧盟纷纷表明立场反对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