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公开课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18511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公开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公开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公开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公开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公开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公开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公开课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鸣鹤老师,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公开课,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大纲解析,原价58元,今天只要35元! 需要购买红宝书的同学发送姓名、手机、QQ邮箱、社会考生or在校考生(所在院校)到邮箱2355756586 淘宝网址 ,复习阶段:章节要点 (逻辑架构层次复习) 背诵阶段:自然复述,教育学共计12章48节,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总述) 第二章 教育及其发展(研究对象)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任务之一外部规律) 第四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研究任务之二内部规律),教育学共计12章48节,第五章 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 第六章 教育制度(有计划、有组

2、织) 第七章 教师和学生(教育者、受教育者) 第八章 课程(教育影响之一) 第九章 教学(教育影响之二) 第十章 教育评价(教育影响之三) 第十一章 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教育影响之四) 第十二章 课外活动(教育影响之五),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个知识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个知识点)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外部规律+内部规律) 第三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58个知识点) 3.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战国末期的 学记。(2011年已考填空题)

3、 4.西方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的教育,这本书也可称之为雄辩术原理。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6.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论述是“有教无类”。 7.孔子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庶、富、教”的思想,他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8.孔子在论述教育的个体功能时,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肯定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知识迁移 我国历史上的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都会自人性观发题。譬如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墨家的“人性素丝说”

4、,道家的“道法自然”,法家的“绝对性恶论”等。 9.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可简括为“学而优则仕”。(子夏),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10.中国古代由孔子编订的六经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由于乐失传,也就是后来的“五经”。 知识迁移 “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中国“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西方“七艺”分别是:文法、修辞、辩证法(“前三艺”,由智者学派提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后四艺”,由柏拉图提出)。 11.孔子提出的教育内容体系为,文、(品)行、忠(诚)、信(实),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是两个方面,其一

5、为文化知识;其二为道德教育。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 (“学有余力,则以学文”)。,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12.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是孔子。 知识迁移 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是这样表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理学家朱熹对此进行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其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也。” 学记中对启发教学的表述是“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3.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苏格拉底方法的三个步骤为,讥讽、定义、助产术。

6、(2013年已考填空题),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1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知识迁移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第九章)是由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所决定的。 (第四章) 15.孔子精辟阐述了学思的辩证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10年已考选择题) 16.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识迁移 巩固性教学原则(教育学第九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心理学第二章) 17.孟子秉持“性善论”的人性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18.孟子的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7、序,朋友有信。,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19.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荀子秉持“性恶论”的人性观,认为教育的作用(目的)在于“化性起伪”。 21.荀子将人才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俗人、俗儒、雅儒和大儒,教育应当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22.荀子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23.在先秦诸子中,最为提倡尊师的是荀子。 24.墨子提出了

8、“人性素丝说”的人性观,认为人的品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强调环境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25.墨家强调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兼士”或“贤士”。关于“兼士”的三条标准为,“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道德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 26.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思维能力训练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框架,堪称一大创造。,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27.学记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012年已考选择题) 28.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

9、考察标准“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返,谓之大成”。 2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30.“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体现了尊师重道的教学原则。,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31.“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 32.“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012年已考选择题) 知识迁移: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在教育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3.苏格拉底

10、方法由三部分组成,即讥讽、定义和“助产术”。 34.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其进行阶段性教育。,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35.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和理性,其中天性和习惯都要接受理性的领导。 36.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37.英国科学家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知识迁移: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第一章

11、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3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典型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知识迁移 重要著作包括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普通教育学、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 39.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40.“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体现了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或普及教育的思想),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41.夸美纽斯主张按照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婴儿期(16岁)家庭母育学校外感官(身体和四肢)春季; 儿童期(612岁)村落国语学校内感官(

12、想象力和记忆力)夏季; 少年期(1218岁)城市拉丁语学校理解力和判断力秋季; 青年期(1824岁)王国或省大学协调性和意志力冬季。 42.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以班级授课制最为出名。 知识迁移:京师同文馆、癸卯学制(1903年),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43.夸美纽斯认为,直观性原则是教学工作的“金科玉律”。 44.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以其自然主义教育而著称。 45.卢梭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46.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

13、47.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知识迁移: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有伦理学、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48.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他总结德、智、体的要素为:德育要素,即儿童对母亲的爱;智育要素,即数目、形状和语言;体育要素,即关节的活动。为此,裴斯泰洛齐被誉为“现代初等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49.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其著作为教育漫话,他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 知识迁移:英国洛克的观点属于外铄论。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等。 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孟子

14、、弗洛依德、格塞尔、威尔逊等。,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50.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中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51.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其中,伦理学主要体现为五种道德观: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52.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知识迁移:间接性的德育途径。 53.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和方法。后来,由赫尔巴特的弟子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

15、和应用。 知识迁移: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54.赫尔巴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其中传统教育的主要特点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与此相对立的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其主要特点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 55.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他认为教育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56.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57.美国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16、”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5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58.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出版的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59.简述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相关论述。 (1)启发诱导;(2)因材施教;(3)学思行并重;(4)温故知新; (5)由博返约。 60.学记中论及的教育教学原则有哪些? (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 (5)启发诱导;(6)长善救失。,第二章 教育及其发展(26道客观题,4道主观题),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4个知识点) 61.“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62.我国“教育”和“教育学”词语都是于20世纪初从日本借鉴而来。 63.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