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答题原则及技巧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486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答题原则及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现代文答题原则及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现代文答题原则及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现代文答题原则及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现代文答题原则及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答题原则及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答题原则及技巧(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主观题 答题原则及技巧,(一)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二)、答案表述技巧 截、改、写(即“三字经”),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

2、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例1:,1、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作者为什么吃惊?,答:因为没几天便是立秋,2、改。 “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

3、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例二:,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的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着变幻无穷和神秘无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地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旋出来的?如此神奇的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自己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

4、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上稀”了。(2002年全国高考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答: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地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

5、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3根据题干的要求,或“截”或“改”或“写”。,规律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技巧: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即“截”或“改”的方法作答。,例1:,1、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6、”。作者为什么吃惊?,答:因为没几天便是立秋,例二:,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的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着变幻无穷和神秘无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地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旋出来的?如此神奇的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自己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

7、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上稀”了。(2002年全国高考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答: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地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规律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 技巧: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组织语言作答,即用“写”的方法。,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1 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8、.,例如2002年高考话说知音第22题:,怎样理解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小说的阅读鉴赏,小说的阅读鉴赏重在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而这三者的分析必须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密切结合起来。 分析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是社会生活的“某一类人”。 把握故事情节。对于情节的把握,一是通过对曲折的情节分析,来领会所揭示主题的深刻性;二是在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的性格发展的线索。 体味环境描写。小说的审美特征在于“

9、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是重要的 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美丽的谎言(小说),明明瘦瘦的,12岁了,看上去顶多10岁模样,大大的眼睛里,总好像藏着些什么。今天,他很怕到学校去。可是,学总是要上的。他不敢多想昨天的事情。 明明只有爸爸,而且爸爸是个盲人。他很爱爸爸。爸爸长得很帅,不仔细看不出眼瞎的。他一直不明白,妈妈到了哪里去了,爸爸的眼睛怎么会看不见的。很小的时候,他问过爸爸。,爸爸能告诉年幼的孩子一个关于那个荒蛮年代留下的生离死恨的凄惨故事吗?能告诉孩子一个七尺男子汉因为感情的折磨而永远失去了光明吗?爸爸只是默默无语。那双大眼睛里的水使明明感到害怕,他再也不敢问爸爸什么了

10、。 但是,昨天,这个孩子本来伤痕累累的心又流了一滴血。语文课上,老师叫一位同学解释“睁眼瞎”这个词,那个孩子想了一会儿,笑嘻嘻地说,那不就是明明的爸爸么,眼睛睁得那么老大都看不见。大家都笑了,明明的心抽搐起来,他真想逃出教室去。尽管美丽的女教师严厉制止了大家,可是,明明整整一个下午都没有说一句话。,今天的作文课,题目是“我的家”。这个题目使明明的心又开始发颤,爸爸和妈妈原先在一个工厂工作。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带他出去玩,妈妈常给他将好听的故事。后来又一次,厂里失火,爸爸妈妈奋不顾身救火。妈妈牺牲了,爸爸的眼睛被火烧坏了,他再也听不到故事了 第二天,老师评作文时,明明的头一直低着。忽然,他听到老师

11、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在读他的那篇作文。同学们把头都朝向了他。 下了课,同学们都围着他,夸他的爸爸妈妈是英雄此后的几天,明明都得到了大家的不同往常的友爱。渐渐,他的脸上有了笑容。,两周后的又一节语文课,预备铃响了,女教师踏进教室,明明正在哭。大家七嘴八舌载问明明,他的爸爸妈妈有没有救过火。女教师看着这一幕。 第二天,女教师开始了讲课。下课前的一分钟,她用目光扫视了全班同学,然后平静地说:“我想告诉同学们,明明是个好学生,他没有说谎。” 一周后,一个傍晚,明明出现在办公室,他抖动着嘴唇,说了一句:“老师,那篇作文是我编的” 女教师沉默了。她轻轻为明明擦干了眼泪,把她搂在怀里:“孩子,你没有错。”声音也

12、是轻轻的。一大颗热泪顺着美丽的脸颊落到明明冰凉的手心里。,1.小说写道,第二天老师讲评作文时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朗读明明的那篇作文,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女教师读明明的作文的目的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不超过40字。),女教师读明明的那篇作文的目的是:,判断的依据是:,让明明摆脱被同学讥笑的尴尬处境。,两天前,女教师在课堂上制止了同学对明明的讥笑。,2.一个学生在作文中编织了一套谎言,受到同学们的责问,然而,美丽的女教师却为她擦干了眼泪说他没有错。小说作者认为究竟怎样的谎言不能盲目指责?(不超过30个字),当某谎言涉及人的内心深处某些美好的情感时,不能盲目指责。,3.小说主人公女教师的性格具有哪

13、些特点?(要求分点回答),女教师充满爱心;,女教师善解人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尊重;,对世俗偏见造成孩子心灵的损害深感痛苦。,4.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评价正确的三项是( ) A.这篇小说的标题是“美丽的谎言”,语意双关,既指明明的作文,也指女教师当众宣布的“明明没有说谎”的话。 B.写题为“我的家”的作文使明明的心又开始发颤,是因为明明为自己不幸的家庭感到痛苦。 C.明明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爸爸的眼睛是怎样瞎的,作者语焉不详,这样处理只因为这些与作品的主旨无关。 D.作品先写女教师看到教室里乱哄哄的一幕,再写第二天她证明明明没说谎,是为了说明女教师再次为明明摆脱尴尬处境。 E.小说最后说:“一大颗热泪顺着美丽的脸颊落到明明冰冷的手心里。”象征着女教师火热的爱,正温暖孩子冰凉的心。,A.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