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我的第一本书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337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03我的第一本书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403我的第一本书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403我的第一本书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403我的第一本书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403我的第一本书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03我的第一本书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3我的第一本书概要(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第一本书,牛 汉,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牛汉,生于1923年10月,山西省人。抗日战争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年写作散文。已出版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此外还参与主编中国现当代诗选数部,台湾编印了牛汉散文精选。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多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二十年,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瞎眼 磨磨蹭蹭 奥秘 掺 和 酷似 翻来覆去 塾师 枉读 幽默 凄惨 哄堂大笑 温厚 千里迢迢 马鬃 脊背,

2、xi,cng cng,Chn hu,K s,f,sh,wng,q cn,hng,tiotio,zng,j,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凄惨:凄凉悲愤.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 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我的解释:这是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书。,整体把握,主体部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父亲带“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知 道所念的国语是“真正的第一本书”;还回忆了念书给“我”的快乐及交代了与“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友的命运。,结尾:“我”的结论:人不能忘本!,整体感知,思考: 1

3、、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 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何令作者永志不忘,并专门著文纪念?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何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思考,因为当中蕴涵着 父子情、同学情、人狗的默契、情趣,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人生的第一课,生活的艰辛,父子的深情,同学的友谊,上学的乐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

4、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感激的复杂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品析文中的重要语句,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艰苦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指: 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小动物

5、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有人间真情,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记。,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现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一本书对“我”影响大,要回报它。,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这“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

6、第一本书,如果不写写这它,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创作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了.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了。 “人不能忘本”,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本”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拓展: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这样一个

7、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在作者的笔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父亲”是一个温和善良、乐于助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的人。,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作业: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各自的神态、动

8、作是怎样的,请你想象一下,写一段话。,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书卷,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拓展: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1.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年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别董大 作者:【高适】 年代:【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