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节透皮治疗系统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219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第四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第四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第四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第四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第四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第四节透皮治疗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第四节透皮治疗系统(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经皮递药系统(TTS),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奇正藏药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販外用剤,一、概述,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又称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剂型。 目前市售的透皮给药系统就其控释机理有两种类型: 其一是给药装置控制药物释放到皮肤的速度, 其二是皮肤控制吸收速度。,优点:,血药水平平稳 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避免

2、药物在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 减少给药次数,不必频繁给药,改善病人的顺应性; 提高安全性, 如有副作用,容易将贴剂移去, 减少了口服或注射给药不能终止的危险性。,TDDS系统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 特别是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 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作用剧烈的药物, 即用药剂量很小能产生药效的药物才能选用; 个体差异较大,TDDS一般是指经皮递药新剂型:即贴剂,第二节 药物经皮吸收,1.皮肤的结构和扩散途径,1015um,皮肤结构模式图 角质层砖泥结构示意,50-100um,3-5mm,1-2mm,皮下组织,吸收屏障: 角质层,途径:细胞间隙类脂

3、 皮肤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 (大分子,离子型药物),贴剂的主要结构与分类,液态填装及密封袋,压敏胶为贮库,有限速膜,骨架扩散型,膜控型,骨架型,黏胶分散型,分为四类:,微贮库型,二、经皮传递制剂常用材料,(一)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SA) (二)骨架、贮库和其它构件材料 (三)渗透促进剂(enhancer),(一)压敏胶,压敏胶(PSA)是压敏性胶粘剂的简称。 压敏胶的粘结兼有液体和固体两种性质,是一种粘弹体。 粘附的本质是分子间借助于范德华力的一种吸引力。 分三类: 硅酮、 丙烯酸酯、 聚异丁烯,(二)骨架、贮库和其它构件材料,目前用作透皮

4、装置组件的聚合物有: 聚乙烯、聚酯、多孔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医用醋酸纤维素超微孔膜,聚氨酯(chronofilm)等等,,市售的透皮吸收制剂和构件材料,(三)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enhancers) 是指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 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无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嗅无味。,渗透促进剂一览表,三、TDDS制剂的设计和制备,(一)处方前研究及一些重要考虑 总剂量 :即可被利用于全身作用的总量 (以应用剂量被吸收的百分数表示) 表面积:表面积增大,透皮吸收量增大 一般不易超过40

5、cm2, 浓度 :单位面积的药物含量。 皮肤具有吸收饱和性,产品具有浓度的限制。 用药时间:用药时间长,吸收率大, 吸收部位的汗液和细菌的繁殖限制了用药时间 一般一日一次,少数7日一次。,(二)贴剂的生产工艺(自学),连续性涂布层合生产工艺 添装密封袋生产工艺,四、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一)药物的固有性质 (二)辅料和材料的组成和性质 (三)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一)药物的固有性质,水和类脂中的溶解度(应大于1mg/ml) 分子量小于400,熔点低于93, 饱和水溶液中的pH在59之间, 较高的油水分配系数,使其有利于药物离开基质而进入皮肤,理想药物的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logP辛

6、醇/水)在14之间。 药物剂量不宜过大, 一般每日剂量多于10mg,要达到透过治疗量是很困难的 最理想的每日剂量以不超过5mg为易 。,(二)辅料和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基质对药物透皮吸收有一定的影响, 凡容易贴敷在皮肤的表面,使制剂与皮肤紧密接触, 容易与皮肤相容者都能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 相对药物的理化性质来说,基质的影响是比较微小的, 一般而言,油脂性基质是水蒸发的屏障, 可增加皮肤的水化作用,从而有利于经皮吸收。,2.皮肤的水化,角质层水化能增加物质进入皮肤的透过率, 这可能是由于表皮组织软化,孔穴直径增大而导致“海绵”现象,从而有利于药物通过。 若以水性物质为基质再加以绷带包封,则有利于角

7、质层的水化作用,可以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率。,五、经皮渗透性的实验方法,(一)体外渗透性实验薄膜 1、聚合物薄膜:大孔膜、纳米膜、无孔膜 2、动物皮肤:大鼠、豚鼠和家兔(渗透性大) 小猪、猴(与人相近),体外通透性及渗透性实验,实验装置: 水平式扩散池 立时扩散池 流通扩散池,体外通透性及渗透性实验,参数:稳态速率与渗透系数 J=dM/Adt=KpC Kp=J/C; Kp=DP/h dM/dt=AKp(C) (三)透皮吸收贴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BA=(AUC)TDDS/(AUC)iv,t/h,Q,斜率=J,六、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一)透皮贴剂释放度测定法 :浆碟装置 (二)其它一些质量控制 1.粘附力(与皮肤或基材):180角度剥离 2快粘力:拇指实验、滚球实验、剥离快粘力实验(90 角度) 3 内聚力(持粘力评价) 粘基力胶粘剂内聚力粘着力(胶粘剂与皮肤之间)快粘力,22.5,祝同学取得好成绩! 工作生活愉快! 前程似锦,姜同英 沈阳药科大学 药剂教研室 Email:jiangtongyingsy Tel:024-239863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