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半日游;冯子茹朱亦凡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053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6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半日游;冯子茹朱亦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颐和园半日游;冯子茹朱亦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颐和园半日游;冯子茹朱亦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颐和园半日游;冯子茹朱亦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颐和园半日游;冯子茹朱亦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颐和园半日游;冯子茹朱亦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半日游;冯子茹朱亦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颐和园半日游,作者;冯子茹,起点东宫门,途径景点;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谐趣园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东宫门 终点;东宫门,东宫门,东宫门;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仁寿殿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仁寿殿,仁寿殿:在颐和园

2、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德和园,颐和园的德和园,位于仁寿殿北侧,兴建于清光绪十七(1891),位于历时五年建成,是专供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其主要建筑为大戏楼、颐乐殿和庆善堂。,湝趣园,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谐趣园中共有桥五座,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该桥接近水面,便于观鱼,故取名知鱼桥。,佛香阁,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

3、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排云殿,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

4、观的建筑群体。,长廊,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之一位于万寿山之一 南部全长728米1922年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世界最长的长廊,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玉澜堂,玉澜堂: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谢谢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