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试行)解读z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17887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试行)解读z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试行)解读z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试行)解读z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试行)解读z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试行)解读z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试行)解读z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试行)解读z讲义(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试行)解读,东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朱昌玺 2012年8月,目 录,一、临床路径概述 (clinical pathway),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包括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结果评价等过程,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度表和路线图 以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指南为指导,以住院日/工作日为单位,来组织医疗活动或管理疾病的方法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不断改进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减少无效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医疗模式,医生甲,医生乙,医生丙,病 人,甲诊治方案,乙诊治方案,丙诊治方案,医 院 质 控 组

2、 织,现行诊治和临床路径的差异,4,医生甲,医生乙,医生丙,病 人,临 床 路 径 方 案,医 院 质 控 组 织,5,现行诊治和临床路径的差异,临床路径是医疗模式的革新,传统的医疗模式是每一位医师根据自己的“路径”进行临床工作,产生不同的结果,通常由医务部门或质量管理委员会评估,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效,医疗质量也难以改进。 临床路径是综合专家的意见,制定出一个公认的标准路径,要求大家尽量依据此标准路径开展医疗工作,产生一个结果,最后由临床路径评价小组依据标准路径进行监督、检查。由于标准统一,所有检查有据可循,结果可以量化。变异需要依据,不能随意变异。,6,二、晚期血吸

3、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临床路径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根据血吸虫病理诊断标准(WS2612006)的要求,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的血吸虫病患者。 2、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 (二)手术适应症与手术条件 1、手术适应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门脉高压症、脾肿大)。 (1)脾肿大级及级以上者,即脾肿大达到或超过脐平线,或横径超过脐中线者。,(2)脾肿大级,伴明显脾功能亢进者(WBC3.5109/L,PT75109/L)和(或)伴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食道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出血者。 2、手术条件: (1)一般情况较好。 (2)无腹水或轻度腹水停利尿剂后稳定三个月以上者 (

4、3)无黄疸,肝功能要求AB级(按Child-Pugh分级标准)。,(4)无心、肺、肾功能失代偿征,糖尿病血糖控制正常并稳定。 (三)治疗方案 1、手术原则:择期手术为主,急诊手术以抢救患者生命、情况允许时考虑实施。 2、手术方式: (1)单纯脾切除术。 (2)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诊断标准。 2、需行门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治疗,无手术禁忌症。 手术禁忌症: 1.明显恶液质; 2.黄疸,血清胆红素25.7 mol/l; 3.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小于正常对照组50%者;,4血本浆白蛋白低于25g/L; 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值

5、; 6大量腹水或中等量腹水但仍在进行性增长者或治疗后仍不稳定者; 7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失代偿者 3、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五)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1、术前检查: (1)血吸虫病原学、血清学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抗-HIV、梅毒。 (4)心电图。 (5)腹部肝、胆、脾超声,胸正侧位片。,(6)胃镜检查或食道钡餐造影(上消化道大出血及鉴别诊断时)。 2、手术前期准备: 核心内容为: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病人

6、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 (1)根据病情需要,行护肝、对症、支持治疗。 (2)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初次使用时间一般为术前30分钟。 (3)术前讨论,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医嘱。,心理准备:医护人员必须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研究讨论,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并愉快的接受手术。 生理准备: (1)适应性锻炼,病人练习以适应术后在床上大小便,对吸烟的病人必须在术前一同开始戒烟,练习深呼吸和咳嗽。 (2)贫血的病

7、人应予纠正,使血红蛋白90g/L,(3)术前衡量肝脏代偿状态:其可靠指标为血浆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胆红素有无腹水,对肝功能不良的病人,术前应进行护肝治疗。较为安全的术前最低指标为:血浆蛋白不低于30g/L凝血酶原时间不少于正常的50%血清胆红素不高于25.6mol/l少量或无腹水。,(4)糖尿病病人的准备:糖尿病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前要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和酸中毒,改善营养状况。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在8.8mmol/l以下,24h尿糖低于10g及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者,很少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 (5)脾切除最大的危险是术中大出血,拟行脾切除前最好需要备300-600ml的全血

8、或2的去白红细胞悬液。,(六)手术 1、麻醉方式:连硬外麻或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手术要点: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的有关标准。 1:首先应全面的探查肝脏、胆囊、胆管、胰腺、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腹内脏器及内脏静脉曲张情况,避免忽略某些可以同时存在的病变,降低手术的效果。然后了解脾脏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有无粘连,粘连的性质和部位。脾脏的活动度。有无腹水及性质、量等。,2.分离脾胃韧带:该韧带位置深,越往脾上极越窄。组织薄而脆,极易撕脱。容易损伤胃。可从其中部相当于脾门部处开始。此处外部层次清楚。其最上12支胃短血管往往很短,且位置较高,可暂不处理,待脾脏移出切

9、口再处理。 3:结扎脾动脉:当探查决定行脾切除术后,最好先结扎脾动脉,以减少手术中操作困难,节约血液。还可以防止在脾脏游离过程中血管撕破而突然发生出血的危险。但对急诊脾切除术不应作为常规。以中段较浅表易结扎。脾胃韧带分离后,再切断部分胃结肠韧带,进入小网膜束内,用,大S型拉钩将胃向右上方牵开,充分显露胰体尾部。在胰体尾部上缘可扪及脾动脉的搏动。充血性脾肿大时,脾动脉常增粗迂曲,有时常用震颤。从胰腺上缘切开后腹膜和脾动脉鞘,用直角钳在动脉鞘内分离脾动脉1.5-2.0cm。从其下缘绕过2根7号线或10号线,在线相距3-5mm处分别结扎。其近端结扎时用力要适中。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脾动静的关系为:(1

10、):54%脾动脉位于脾静脉前方(2):44%脾动脉与脾静脉是麻花样伴行,(3):2%的脾动脉位于脾静脉的后方,对于第一种情况,脾动脉较易结扎,而2、3种情况时,结扎脾动脉则很困难。因此实际操作时不应强求结扎脾动脉,否则可能会出现术中难以控制的凶险大出血。,4:分离脾结肠韧带:此韧带分离一般不困难,有大网膜与脾下级粘连时应分束离断结扎。韧带增厚者应先上推大网膜,辨清结肠所在,并避开后钳夹离断,双重结扎。 5:分离脾肾韧带:沿脾结肠韧带向后向上,触及脾脏的后缘并转向内,移行至脾脏的脏面与后腹膜相连处。其后有左肾。此处血管性粘连最多见。分离时比较困难,尤其是巨脾更难显露。分离时若不仔细。很容易引起大

11、出血。将腹壁和左肋弓向外上方牵开,将脾脏推向前内侧,使得脾,外侧腹膜紧张并充分显露。自下向上用剪刀剪开,然后分离脾肾韧带。此处因空间狭小无法安置止血钳,可快速大片分离。如大出血视野不清时,勿盲目填塞纱布,以免撕破脾静脉。应耐心在直视下边分离边观察,有出血点即于缝扎,确保安全。 6:分离脾膈韧带:此韧带绝大多数血管少,粘连不紧。极个别粘连、显露困难。一般可以钝性剥离。若脾上极与膈面、肝左外侧叶、腹后壁腹膜及胃底广泛粘连,则很难显露脾膈韧带。可将脾脏向内向下牵拉,以便在直视下切断结扎。,7:托出脾脏:脾周韧带被充分离断后,将脾脏略做顺时针旋转,先将下级托出,运用手掌、手腕和手臂的力量,均匀、缓慢地

12、将脾脏娩出。脾上极托至肋缘时,助手可下压肋缘,将脾上极挤压出切口。先娩出脾下级,再娩出脾上极,只可旋转,不可牵拉,否则撕脱脾蒂,造成“拔萝卜样”,致大出血。掌指平铺脾面,不可抓扣,以免破入脾实质,随时保护脾蒂。脾包膜下剥离技术,脾窝内填塞棉垫。 8:脾蒂的处理:应避免损伤胰尾,从而防止术后胰漏及高热。同时避免大块集束结扎,以免滑脱。,正确的方法是切开脾蒂前面的后腹膜,推开胰尾,分别处理上下级血管,最好将动静脉分别结扎,以免术后导致脾动静瘘。 9.脾切下后需有步骤的仔细止血。最常见出血的部位是胰尾,脾肾韧带,胃底及膈面,膈面止血以缝扎为宜。 10腹腔引流:术后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引流管置于左膈下

13、,其上端安放在脾窝最高位,稍离开胰尾,脾蒂血管。在左肋缘下腋前线另做戳孔引出固定。注意引流管不要压迫近升结肠脾曲处。,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腹腔引流:置脾窝引流管。 (七)术后住院恢复期 1、术后复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部分项目根据结果和病情需要。,2、术后治疗: (1)抗菌药物:一般使用3 5天。 (2)止血治疗:预防手术创面渗血。 (3)补液:术后2天全天量补液,术后第1天开始补钾,视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饮食,减少补液量。 (4)拔管:术后2448h尿管夹管拔管,4872h视引流量拔脾窝引流管(安全引流除外),胃肠功能恢复(一般术后4872h)拔胃管。 (5)抗

14、凝治疗:视术后血小板变化情况而定。,(6)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护肝药、抑酸剂、支链氨基酸、白蛋白等。 (7)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促进肠功能恢复,预防血栓形成。 (八)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好,可正常饮食。 2、伤口愈合良好,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引流管拔除。 3、脾亢和/或消化道出血已治愈。 4、没有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如慢阻肺,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 2.出现手术并发症:【1】大出血:(1)腹腔内大出血。多发在术后24

15、-48小时内,大约有2%的病人,在脾脏手术后12小时内发生。若手术后,经引流管流出大量的新鲜血液。尽管术中及术后已足量输血、补液,病人手术后所出现收缩压降低伴脉压差减小,以及脉率增快,应尽量手术探查。(2)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 【2】:感染:(1)肺部感染。(2)切口感染及裂开(3)膈下感染(4)尿路感染(5)胰腺损害后腹膜后脓肿。 【3】:门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十)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择期手术方式 1、胃镜检查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选择单纯脾脏切除术。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无上消化道出血史,选择单纯脾脏切除术。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有上消化道出血史,选择脾切除+贲门周围

16、血管离断术。,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度及以上者,无论既往有无出血史,选择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5、门奇断流术在脾切除基础上,根据术者习惯,选择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高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关于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在相当于食管胃交界处分为两支,(1)胃支:胃左静脉进入胃小弯的分支。胃支沿胃小弯向胃幽门处行走,与胃右静脉相连,并发生数支分支进入下段食管壁、胃底壁和胃小弯前后壁,其中向上进入下段食管壁的静脉即是食管周围静脉。 (2)食道支(食管旁静脉):胃左静脉上行的分支,又称食管旁静脉。食管支起始于食管胃交界处的胃冠状静脉凸起部,距食管壁约0.5的距离,平行于食管向上行走。其左侧发出4-6支穿支静脉,呈垂直状进入食管壁,并与食管壁内,的静脉丛相连。食管旁静脉向上穿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与腔食管旁静脉相连,然后经奇静脉回流入上腔静脉。门脉高压症时,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旁静脉奇静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