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史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703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建筑史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世界建筑史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世界建筑史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世界建筑史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世界建筑史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建筑史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建筑史剖析(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 建筑史,世界建筑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称作东方建筑,包括中国古典建筑、印度古建筑、伊斯兰建筑,以中国建筑最为典型;一部分称为西方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以欧洲建筑为中心,现代建筑又以美国为代表。,人类原始建筑,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的建筑活动都是从“洞穴居”与“树(巢)居”时代开始的。那时,人类还处在新旧石器时代的蒙昧时期。出于遮风蔽雨、躲避灾害的需要,原始社会建筑,“竖穴” 是地穴建筑的一种。它是人类最原始的居所之一。正如这幅示意图所示,竖穴的平面一般为圆形,剖面上大下小,故而有称为“袋穴”。,原始社会建筑,“半地穴”建筑的居住面一般位于地下5080,地面和居住面之间有斜坡道连接。,到了新石器时

2、代,原始部落中的地面建筑已经有了完整的墙壁和屋顶,并可以满足人们的一些特定功能,自此,人类真正的建筑活动开始了。,原始社会建筑,中国建筑史,目录,1 原始社会的建筑 2 奴隶社会的建筑 3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 4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 5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 6中国近代史,原始社会的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长江流域干阑式建筑 2 、黄河流域木骨泥墙房屋,原始社会建筑简述,中国是世界上建筑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原始人群普遍利用天然山洞作为居所。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我国进入氏族社会,生产力有了初步发展,建筑活动日益频繁。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

3、,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新石器时代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并发展为地面房屋,奠定了木结构建筑的雏形。当时的建筑平面除了圆形、方形外,还有吕字形以及三至五间连在一起的形式;建筑工具主要是石刀、石斧、石锛、石凿等;建筑材料则是木、石、生土等天然材料、已出现人工烧制的石灰和手制土坯砖。为了适应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原始社会晚期有初步区划布局的村落。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4、和陕西临潼姜寨遗址,都是典型的原始氏族村落。,原始建筑河姆渡遗址干阑式,黄河流域木骨泥墙建筑,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夏代的城市遗址在河南王城岗、山西夏县及河南淮阳平粮台有所发现。有人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之一斟郇的遗址。 (二)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纯熟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述的历史。建筑技术明显提高。著名遗址有:郑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仲丁时的嗷都。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早商宫殿建筑,可能是成汤都城西毫的遗址。其中一号宫殿最大,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

5、夯土建筑。二号宫殿是一更为完整的廊院式建筑(二里头宫殿遗址,近来列入夏代,存疑)。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平行排列三座殿堂。可能是商代某一诸侯国的宫殿。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出两座庭院式建筑。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中国考古界多年来对殷墟做过细致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于它的宫殿、墓葬等已有较清楚的认识。它的建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说明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它的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达十几米,四出羡道,有很多殉葬的人与物。安阳殷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西周(公元前1l世纪前771年) 西周时在奴隶主内部已有按宗法分封的制度,规定了严格的等级

6、。表现在城市的规模 上就是诸侯的缄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别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否则即是“僭越”。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风雏村的“中国第一四合院”,是一处二进院的宗庙建筑。另外在湖北圻春出土了一处建筑遗址,为干阑式建筑。西周在建筑上突出的成就是瓦的发明,使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四)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时期宫殿建筑的特色是“高台榭、美宫室”。这一方面是高台建筑有利于防刺客、防洪水、可供帝王享受登临之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原因,当时要修建高大的建筑,要依傍土台才能建造成功。近年对秦国都城雍城的考古工作中出土了36emxl4cmx

7、6em的青灰色砖和质地坚硬有花纹的空心砖,说明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了用砖的历史。此时期杰出的工匠为公输般鲁班,被后世奉为多种行业工匠的祖师爷。,夏(前2070世纪前1600世纪),1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a80cm夯土台 b封闭庭院(廊院) c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宫殿宗庙区遗址鸟瞰,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1合院形式 2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3已使用了瓦 4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建筑技术 a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的防水问题 b.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的问题

8、 c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d斗拱的概念,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一、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一)齐都临淄城(山东淄博临淄区): 那时手工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如齐的临淄、赵的邯郸,魏的大梁,都是当时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据记载,当时临淄居民达到七万户,街道上车轴相击,人肩相摩,热闹非凡(史记 苏秦传)。,齐都临淄城,(二)秦都咸阳宫殿: 在咸阳市东郊发掘的一座高台建筑遗址,是战国时秦咸阳宫殿之一。遗址中还发现了具有陶漏斗和管道的排水系统。采用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环抱,开成一组建筑群

9、,这大概是在木架结构不发达条件下建筑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办法。,秦都咸阳宫殿,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 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西周已出现板瓦,筒瓦,开始是屋顶局部用瓦,后来便全覆以瓦。,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概述 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 木架结构虽无遗物,但根据当时的画像石、画像砖、明器

10、陶屋等间接资料来看,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已经形成。,汉阙: 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汉建筑技艺,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三国、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我国现存最早的

11、塔: 我国现存最古的塔是公元520年建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十二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此塔造型特殊,砖建密檐式,平面正十二角形,佛塔中仅见此一座,塔身有用莲瓣作柱头(希腊风格)和柱基的八角柱,有用狮子作主题的佛龛(波斯风格),有火焰形的券间(印度风格),形式十分优美。,隋:(581年618年),隋代完成了南北统一,使我国迎来了又一次复兴;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它建立了科举制,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开创了任人唯贤的先例并将其制度化。 隋代时,为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隋炀帝的骄奢淫逸,穷兵黩武,隋朝很快就覆灭了。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其中

12、大兴城又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有城市。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赵州安济桥,赵州桥位于赵县城南5里的洨河上,是公元605-616年间由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比欧洲兴建同类的桥早了700多年。千百年来, 安济桥虽饱经风霜,但至今仍十分坚固,比较完整地保持着原来的结构,在我国桥梁建筑史和桥梁建筑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唐:(618年907年),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第一、规模宏

13、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

14、,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

15、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唐朝宫殿,唐朝斗拱,宋:(960年1279年),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

16、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六、园林兴盛。,晋祠,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 。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先驱。,摩尼殿,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元:(1271年1368年),城市建设: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